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贵臣
释义

李贵臣 男,1954年9月生于辽宁省北票市一教师世家。 锦州师范学院中文专业毕业,1972年6月参加工作,曾任中学语文教师、校长之职,现任中共北票市经贸委党办主任。北票市作协会员。自幼酷爱文学,1972年始文学创作,曾发表小说《土地爷》、散文《山杏花开》等,尤喜古诗词创作,2003年第一本诗词集《古柳新枝》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2004年有四首诗词收入中华诗词学会编纂的《从胜利走向胜利》诗词大典,2005年第二本个人诗集《丰碑颂》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同年另有5首诗词收入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编纂的《人民的胜利 正义的胜利》诗词典籍,2005年《北票市报》开辟专栏续连载《丰碑颂》的全部内容,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读者在省市县发表读后文章达五篇之多,诗集尚未出版就有读者预订。被誉为“辽西诗人”的美称。

李贵和 男,1927年10月出生,甘肃省榆中县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喜爱古典诗词。解放前夕,他象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望共产党的到来,盼望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8月,兰州刚一解放,他就迫不及待地瞒着三位老人(祖母、父母)参军到了新疆,到新疆后才告诉老人他参军的事。1950年至1985年在新疆新华印刷厂管理科、人事科、排字车间、厂工会、职工教育办公室等处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85年离休。他被打成右派后,历经世态沧桑,忍辱负重,饱尝酸甜苦辣。但他最可贵的是毫无怨恨情绪。他认为和敌人打仗,自己人误伤自己人的事是时有发生的,并不奇怪。因此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耿耿丹心丝毫未变。他曾下放农村、矿山、厂办农场等地劳动。不论在那里劳动,他都以铁人精神要求自己,要一个人完成两个人到三个人的工作量才感到满意。他盼望祖国早点富起来,强起来,成为真正的东方巨人。在农村他和农民水乳交融、亲密无间。他离开农村调去矿山劳动时,许多农民为他流下了留恋不舍的泪水。在矿山,他和工人亲如兄弟、无话不说。他给工人教文化,讲革命故事,在工作中他不怕任何困难的精神,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赢得了工人的信赖。和他一起劳动的工人都为他最早摘去“右派”帽子感到由衷地高兴。1979年彻底平反后,他想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的激情象潮水一样从内心喷发出来。他年复一年地写了许多对仗工稳、含义深刻的对联;也写下了许多赞美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和期盼祖国统一的优秀诗篇。他在全国性的诗联大赛中多次获奖,其中有优秀奖、银奖及一等奖,并先后参加乌鲁木齐诗词楹联家协会、中楹会、中华文海诗词研究中心、中国文艺家创作协会为会员。他的部分作品已收入十多部大型诗联集中,并获得“中国奥林匹克杰出诗词家”“优秀中华文艺家”、“当代诗词发展杰出贡献者”、“中国百佳名人”等许多荣誉称号。参加中国共产党是他终生的愿望,他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才能极大地改善人民的生活,才能使中国永远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这种坚强的信念,使他在76岁时实现了入党梦。其坎坷的人生经历,众多的成就和荣誉,勾画出了其光辉的人生历程。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精神,使他踏踏实实地走过了每一段人生旅程,留下了闪闪亮点,谱写了不朽的传奇故事,极大地启迪教育了新一代后人。步入新世纪,他虽已年近八旬,但仍豪情依旧,与时俱进,坚持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中国一起开始新世纪的征途。其业绩已被《人生难忘一瞬间》、《世界人物辞海》、《中华作家大词典》、《中华名人大典》、《中华李氏通鉴》等辞书收入。这是人生的一个光环,这些亮点和光环,已载入史册,流芳百世,恩泽后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