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长柄艾纳香
释义

基本资料

【种中文名】:长柄艾纳香

【科中文名】:菊科

【属中文名】:艾纳香属

【国内分布】:产云南东南部、广西、广东南部和台湾。生于密林中或山谷溪流边,海拔500—1400米。

【国外分布】:此外,也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

【海 拔】:500-1400

【命名来源】:(海南植物志)

【组中文名】:圆锥花序组

【亚族中文名】:阔苞菊亚族

【族中文名】:旋覆花族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0.3—1米,基部径2—5毫米,分枝或稀不分枝,具粗条棱,下部被疏腺状短柔毛,上部和花序轴上的毛较密,节间长3—5厘米。下部叶有长达3—4厘米的细柄,叶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连叶柄长9—15厘米,宽4—5厘米,齿状或琴状分裂,顶裂片大,卵形或椭圆形,侧裂片小,1-2对,三角形或线状长圆形,基部长楔尖,顶端短尖或稍钝,边缘有锯齿,两面被疏柔毛,中脉在下面稍凸起,侧脉4—6对,弧状上升,网脉明显;上部叶小,无柄或有短柄,不分裂,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1—2厘米,基部楔尖,顶端短尖,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头状花序少数,紧密,径5—7毫米,无柄或有长1—3毫米的短柄,常3—5个簇生或在小枝顶端排列成狭圆锥花序,再排成具叶的大圆锥花序;总苞圆柱形,长约5毫米,花后常反折;总苞片约4层,全部线形,长1—4毫米,顶端钝或稍尖,背面被疏短柔毛和杂有多数腺体,内层长于外层五倍,向基部渐狭,顶端长尖或尾尖,边缘干膜质,上部被疏毛;花托平或稍凸,径2—3毫米,无毛,蜂窝状。花黄色;雌花多数,细管状,长约5毫米,檐部2—3齿裂,无毛;两性花少数,约与雌花等长,花冠管状,向上渐扩大,檐部5齿裂,裂片三角形,短尖,背面有腺体。瘦果圆柱形,长约o.7毫米,具条棱,被疏毛。冠毛白色,糙毛状,长4—5毫米。花期1—3月。

产地分布

产云南东南部、广西、广东南部和台湾。生于密林中或山谷溪流边,海拔500—1400米。此外,也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

本组概述

叶基部圆形或尖,边缘具细、粗或重齿,但无刺状齿,上面被柔毛。头状花序排列成疏或密的圆锥花序,或密集成球状而排成间断或顶端紧密的穗状花序,外层总苞片线形,稀长圆状披针形;雌花花冠2—4齿裂,裂片被毛或无毛;两性花花冠的裂片有腺体、单细胞毛或多细胞的节毛;花药全部发育。瘦果通常具条棱,少有近有角而表现平滑;冠毛白色。

本属概述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亚灌木或藤本,常有香气。茎直立、斜升、平卧或攀援状,粗壮或纤细,圆柱形,基部少有木质,被毛。叶互生,无柄、具柄或沿茎下延成茎翅,边缘有细齿、粗齿、重锯齿,或琴状、羽状分裂,稀全缘。头状花序小或中等大,少数至极多数,无柄或有柄,腋生和顶生,排列成长圆形或塔状圆锥花序,少有紧缩成球形或穗状圆锥花序,盘状,有多数异形小花,外围的雌花多层,能育,黄色或紫红色,中央的两性花多数或较少数,能育或极少不完全发育,黄色或紫红色。总苞半球形、圆柱形或钟状,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绿色或紫红色,外层极短,线形,或长圆形至卵形,叶质或边缘干膜质,背面被毛,内层狭窄,线形或线状长圆形,具狭或宽的膜质边缘,背面被疏毛或有时无毛。花托平或稍凸起,有时中央多少凹入,无毛或被柔毛,蜂窝状或有泡状突点。雌花花冠细管状,檐部2—4齿裂,两性花花冠管状,向上渐扩大,檐部5浅裂或少有6浅裂。花药5,合生,顶端稍尖、钝或截平,基部戟形,有长渐尖或芒状的尾部。花柱分枝狭窄,扁或近丝状,顶端钝或稍尖,通常有乳头状突起。瘦果小,圆柱形或近纺锤形,有或无棱,无毛或被短柔毛。冠毛1层,脱落或不易脱落,糙毛状,白色、淡红色或黄褐色。约有80余种,分布热带、亚热带的亚洲、非洲及大洋洲。我国有30种,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各省区。

亚族概述

头状花序有异型的小花,盘状,稀有雌雄异株,雌花的花冠细管状,两性花常较少;总苞片叶质或干质,或厚革质,或内层干膜质;花托有蜂窝状孔纹,有时具托毛,但无托片;两性花的花柱不分枝或有丝状分枝,顶端钝。本亚族的主要分布中心在非洲热带,其次在亚洲、大洋洲的热带和亚热带,以及非洲的亚热带,并分布到美洲。

本族概述

草本,亚灌木或灌木。叶通常互生,全缘或有锯齿。头状花序有异形小花,辐射状或常盘状,边缘的小花雌性,结果实,稀无性,中心的小花两性,结果实或不育(常称雄花),或头状花序仅有同形小花,小花全部两性或单性,或雌雄异株。总苞片通常多层,覆瓦状排列或近等长,草质,干膜质或革质,稀1层。花托无托片或有托片。雌花花冠舌状,有顶端3齿裂的舌片,或细管状或丝状而较短于花柱;两性花花冠下部管状,上部(檐部)钟状或漏斗状,有4—5裂片。花药上端有附片,基部箭形,有具丝状或线状、全缘或撕裂的尾部,或有时具小尖头状的耳部。两性花的花柱分枝狭长,上部常较宽,略扁,上端圆形或截形,有孚L头状突起或笔头状毛,无附器,或不育花的花柱不分枝。瘦果小。冠毛通常毛状,少有膜片状,或无冠毛。本族分9个亚族,中国有5个亚族,即以非洲热带为分布中心的阔苞菊亚族,以地中海地区为分布中心的絮菊亚族,旋覆花亚族,牛眼菊亚族及分布最广的鼠麴草亚族。此外最近从絮菊亚族又分出含苞草亚族,本族通常认为有二元的起源,即鼠麴草、絮菊、阔苞菊和它们附近各亚族有共同的起源,旋覆花、牛眼菊和它们附近各亚族有共同起源。不同起源的亚族在总苞和小花(特别是雌花)的特征上有显著的差别。鼠麴草亚族曾经有人(J.Small)认为是最原始的亚族,它与旋覆花亚族分别从千里光族起源,它的出现时期且较早(始新世)。但有人认为本族从菜蓟族起源。本族我国原产者24个属,其中较大的是艾纳香属、香青属、火绒草属;在中国驯化或栽培者3个属,其中原产非洲南部和大洋洲的花笄属.和原产大洋洲的贝细工属.仅有栽培的观赏植物。此二属在本志中不详述。本族中一些属如艾纳香属、旋覆花属、蚤草属、天名精属等,其中有药用植物或芳香植物。

亚科概述

头状花序全部为同形两性的管状花,或有异形的小花,中央花非舌状;植物无乳汁。

本科概述

草本、亚灌木或灌木,稀为乔木。有时有乳汁管或树脂道。叶通常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全缘或具齿或分裂,无托叶,或有时叶柄基部扩大成托叶状;花两性或单性,极少有单性异株,整齐或左右对称,五基数,少数或多数密集成头状花序或为短穗状花序,为1层或多层总苞片组成的总苞所围绕;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至多数排列成总状、聚伞状、伞房状或圆锥状;花序托平或凸起,具窝孔或无窝孔,无毛或有毛;具托片或无托片;萼片不发育,通常形成鳞片状、刚毛状或毛状的冠毛;花冠常辐射对称,管状,或左右对称,两唇形,或舌状;头状花序盘状或辐射状,有同形的小花,全部为管状花或舌状花,或有异形小花,即外围为雌花,舌状,中央为两性的管状花;雄蕊4—5个,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内向,合生成筒状,基部钝,锐尖,戟形或具尾;花柱上端两裂,花柱分枝上端有附器或无附器;子房下位,合生心皮2枚,l室,具1个直立的胚珠;果为不开裂的瘦果;种子无胚乳,具2个,稀1个子叶。本科约有1000属,25000—30000种,广布于全世界,热带较少。我国约200余属,2000多种,产于全国各地。菊科种类繁多,许多种类富于经济价值,如莴苣、莴笋、茼蒿、菊芋等作蔬菜;向日葵、小葵子、苍耳的种子可榨油,供食用或工业用;橡胶草和银胶菊可提取橡胶;艾纳香可蒸馏制取冰片;红花或白花除虫菊为著名的杀虫剂;泽兰、紫菀、旋复花、天名精、茵陈蒿、艾、白术、苍术、牛蒡、红花、蒲公英等为重要的药用植物;此外,菊、翠菊、大丽菊、金光菊、金鸡菊以及许多种类,花美丽鲜艳供观赏,全世界各地庭园均有栽培。按照头状花序中小花的构造以及植物有无乳汁等特征,本科分为两个亚科和13个族。本卷内容包括管状花亚科的斑鸠菊族、泽兰族和紫菀族,38个属,共260余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5: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