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臂猿 |
释义 | 长臂猿是猿类中最细小的一种,也是行动最快捷灵活的一种。我国有5种长臂猿,即白掌长臂猿、白眉长臂猿、海南黑冠长臂猿、黑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它们都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物种概述长臂猿,因其前臂长而得名,身高不足一米,双臂展开却有150厘米,站立时手可触地,故而得名。长臂猿生活在高大的树林中,采用“臂行法”行动,像荡秋千一样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一次可跨越3米左右,加上树枝的反弹力可以达8-9米,且速度惊人。但是它们在地面上却显得十分笨拙。 长臂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猿类中最细小的一种,也是行动最快捷灵活的一种,与三种猩猩并称“四大猿”,世界上目前共有7种,国内有4种,分别是白掌长臂猿、白眉长臂猿、黑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 分类长臂猿是我国仅有的现生类人猿,与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一起被称为四大类人猿,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 世界上目前共有7种长臂猿,其中黑长臂猿、白眉长臂猿和白掌长臂猿生活在我国及附近邻国,都已列入一级保护动物。白手长臂猿是分布最广的一种,以家庭方式聚居,一雄一雌加上最多4只幼猿,没有特别的交配期,每胎一仔。所有的长臂猿地盘意识非常强,但并不发生伤害。成年白眉长臂猿体重仅7公斤。长臂猿是一种非常喜欢喧哗吵闹的动物。 分布国内有4种长臂猿,即白掌长臂猿、白眉长臂猿、黑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它们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臂猿是中国仅有的现生类人猿,与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一起被称为四大类人猿,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它们是中新世纪上的新猿的后代,身材较为矮小,但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是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的重要材料,也是灵长类研究的重要课题。 国内黑长臂猿分布的变迁,大体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在18世纪以前开始减少,例如在三峡等地绝迹,但主要开始于18世纪。这一时期,陕西凤翔府的种群已经绝迹,其各地也在逐步减少,安徽安庆府和徽州府的种群也在这一时期消失。19世纪黑长臂猿种群继续减少,在长江以北只剩下陕西的周至、户县、镇坪,河南的光州,四川的万源,江北厅等少数地点还有残存;长江以南的湖南西北部、西南部,江西东部的袁州,安徽安庆、六安州,浙江天目山等地的种群相继消失,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分布区也有很大的缩小。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长江以北分布的残存地点统统消失,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的种群也相继灭绝。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黑长臂猿仅见于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其中分布于广西龙州大青山地区的黑长臂猿尚未开展研究,就已经于50年代绝迹。生存在云南的黑长臂猿的数量也在不断下降,全省仅有不足1000只,其中有三分之一栖息在景东的哀牢山、无量山一带。 体态特征长臂猿的前臂特别长,身高不足一米,双臂展开却有150厘米,站立时手可触地,故而得名。长臂猿生活在高大的树林中,采用“臂行法”行动,像荡秋千一样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一次可跨越3米左右,加上树枝的反弹力可以达8-9米,而且速度惊人。但是它们在地面上却显得十分笨拙。 生活习性长臂猿是动物中的高空“杂技演员”兼“歌唱家”,虽然体形纤小,站立起来身高不足1米,但前肢特别长 ,两臂伸开时可达1.5米左右,站立起来,两手下垂几乎可以触到地面,两条灵活的长臂和钩形的长手,使它们穿林越树如屡平地,无论觅食、玩耍、休息、求偶、生殖、哺育幼仔等全部在树上进行。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象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雌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使人感到惊心动魄。 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又叫音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形式有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一般是成年雄兽首先发出引唱,然后成年雌兽伴以带有颤音的共鸣,以及群体中的亚成体单调的应和,“呜喂,呜喂,呜喂,哈哈哈”,音调由低到高,清晰而高亢,震动山谷,几公里之外都能听到。它们的这种习性,既是群体内互相联系,表达情感的信号,也是对外显示存在,防止入侵的手段。遗憾的是,它们高昂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根据歌声寻找到它们的。 长臂猿又是最重感情的动物,当猿群中有受伤、生病或死亡者时,在相当的时间里,它们就不再歌唱和嬉闹,是动物中“感情最丰富”的动物了。 长臂猿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动物。因为长臂猿不是群居,它们每个家庭生活在一个很大的领地里,有时超过100英亩。 与人类亲缘关系长臂猿和人类有着亲缘的关系,它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比较接近于人类。它们是中新世时的上新猿的后代,身材较为矮小,但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是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的重要材料,也是灵长类研究的重要课题。 它们在身体构造上有许多方面和人类极为相似,例如牙齿都是32颗;胸部只有一对乳头;大脑和神经系统都很发达;血型也有A型、B型、AB型,只是缺少O型。它们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也和人类相近,有22对,比人类的只少一对。它们的妊娠周期比人类的短,大约为210天;月经周期和人类的相差不多,都是30天左右;胚胎发育过程与人类的胚胎保持相似的时间也最长。因此,长臂猿科动物是动物学、心理学、医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生存现状随着近代人类经济活动领域的扩大,原始森林不断被开发,加上无端的乱捕滥杀,使长臂猿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小,数量显著下降,白颊长臂猿的分布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几个县境内,仅剩70只左右。 白掌长臂猿分布在云南西南部的几个县境内,是我国长臂猿中数量最少的一种,仅剩下30-40只左右。白眉长臂猿生活在云南北部,的野外数量也仅有100只左右。 减少原因造成中国长臂猿资源面临毁灭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森林的破坏和气候的变迁。长臂猿是典型的树栖动物,栖息于热带或热带性原始森林中,它们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失去了森林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文艺作品长臂猿诗歌 孩子们都去看大象表演了 长臂猿 女士们都在等着孔雀开屏 我只静静看你 立在高高的铁栅栏后面 看你纵横腾挪 上下翻飞 从这个树枝到那个树枝 十丈见方的空间 难锁万丈豪情 一声长啸 勃发胸中的郁雷 记忆里有无数青山 只要一下雨 你便做梦 梦见那片热带雨林 那里的天不高 高的是树 轻轻跃上枝头 长臂轻舒 就能摘下一片云来 新闻报道“中国籍”东部黑冠长臂猿现形记黑冠长臂猿 广西邦亮林区现芳踪这些宝贝是怎样被发现的?最早听到东部黑冠长臂猿叫声的是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周放教授和靖西县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谭武靖等人,回想起当初的发现,依然兴奋不已。他们说,根据有关国际动物保护组织提供的中越边境可能存在长臂猿的信息,从2002年起,香港嘉道理农场就开始在广西与越南接壤地区探寻长臂猿分布的可能性。 去年4月,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与广西林业局合作首次对邦亮林区进行了科学考察,初步认定该林区很适宜长臂猿生存,并有分布的可能性。5月初,周放在谭武靖陪同下,带队对该林区进行调查。5月4日早上6时多,他们在林区的高山上第一次听到了东部黑冠长臂猿的啼叫声。为确保准确,5月9日至15日,他们再次深入林区考察,又两次听到了啼叫声,并作了录音。他们将录音寄到北京,请有关国际保护组织进行鉴定,被确认是东部黑冠长臂猿的叫声。但由于仅有声音资料,没有录像资料,无法完全确认该林区有东部黑冠长臂猿的存在。为揭开邦亮林区是否存在东部黑冠长臂猿之谜,当年9月10日至15日,广西林业局和香港嘉道理农场组织的生物多样性考察队又一次深入林区考察。香港嘉道理农场是一所非赢利机构,其宗旨是减缓中国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和推广永续理念。9月11日早上6时许,天刚蒙蒙亮,该机构派出的动物学博士陈辈乐带队在林区监听点听到了东部黑冠长臂猿的叫声。循着叫声,他们找到了在果树上采摘果食的东部黑冠长臂猿,共有3群17只,并首次获得了这些宝贝的照片和录像。 6种长臂猿住在中国东部黑冠长臂猿在广西重新被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行为模式和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周放说,东部黑冠长臂猿曾广泛分布于越南北部湾至广西边境的热带地区。后来,由于猎捕和栖息环境的破坏,该物种急剧下降。 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再也没有见过东部黑冠长臂猿的较可靠报道。因此,该物种在我国被认为已经灭绝。东部黑冠长臂猿重现广西,并被确定是中国的“长住居民”,表明靖西邦亮林区的森林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和香港大学的陈辈乐说,东部黑冠长臂猿是灵长类的一种,是人类的近亲。从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就可以知道,它对人类的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其行为模式、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也十分有利于解决人类的许多问题。如美国、英国科学家对黑猩猩进行研究时,发现其98%的基因与人类是一样的,这对研究人类的进化、对攻克人类某些疑难疾病都会有很大帮助。陈辈乐说,长臂猿对生态的要求非常严格,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指标物种,可准确告诉我们一个森林的“健康情况”。另外,长臂猿主要以野果为食,对种子传播起到很大作用,这有利于生物链的良性循环,有利于生态平衡。他说,发现这个物种后,中国的长臂猿就达到6种,与印度尼西亚一样成为长臂猿物种最丰富的国家,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长臂猿研究地位,十分有利于今后的科研工作。建跨国保护区刻不容缓通过考察,专家还发现邦亮林区属典型的喀斯特森林峰丛地貌,那里的天然植被保存良好,森林茂密,除了有极度濒危物种东部黑冠长臂猿外,还记录到了受国家重点保护的熊猴、黑熊、鬣(列)羚、巨松鼠以及一些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目录的珍稀鸟类和两栖爬行动物的踪迹。这充分说明,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据陈辈乐介绍,靖西邦亮林区与越南崇兴林区连成一片,是中越两国东部黑冠长臂猿的共同家园。他们在跟踪东部黑冠长臂猿时,发现长臂猿有时也跑到越南的林区采食,但晚上又回到中国这边的林区休息。这表明,建立中越跨国自然保护区势在必行。 越南发现数百只珍稀长臂猿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在越南和老挝发现400多只长臂猿。长臂猿是一种极度濒危物种,因人类的捕杀和栖息地萎缩数量不断减少。在中国,这种动物可能已经灭绝。 自2008年以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便踏上寻找珍稀灵长类动物的征程。在越南和老挝上演这一重大发现前,他们只发现少数零星分布的灵长类种群。最新进行的叫声抽样调查——研究人员录下长臂猿家庭的叫声——发现,蒲马特国家公园生活着130个长臂猿家庭,总数量在455只左右。科学家表示发现大量长臂猿意味着这种动物拥有更高的长期生存机会。 在寻找伴侣时,单身雄性长臂猿会发出一种叫声。灵长目动物学家Luu Tuong Bach在接受邮件采访时表示,在蒲马特国家公园进行考察时,研究人员共录下两种叫声,雄性长臂猿的“求爱歌”便是其中之一。另一种叫声是雄性和雌性上演的“二重唱”,一旦结成夫妇并长相思守,它们便会发出这种叫声。 Luu Tuong Bach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顾问,正是他领导了此次越南实地考察。他说:“北方白颊长臂猿是一种高度领域性动物。如果今天早上听到白颊长臂猿夫妇的叫声,第二天,你可能在同一地区或者非常近的地区再次听到它们的叫声。” 只有6%的灵长类动物奉行一夫一妻制,长臂猿便是其中之一。此次蒲马特国家公园考察中,研究人员在距离人类居住区很远的高海拔浓密森林地区发现北方白颊长臂猿。由于将修建公路贯穿这一地区以强化越南和老挝边境的巡逻,可能会有更多偷猎者或者伐木者闯入这一地区。Luu Tuong Bach说偷猎者猎杀这种动物主要为了获取食物,或者射杀长臂猿妈妈,而后捕获幼仔并当成宠物卖掉。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表示长臂猿的身体部位也可能用于制作传统药物。 北方白颊长臂猿的桡腕关节较为独特,手臂肌肉力量强大,能够在树枝上荡秋千。这种灵长类动物主要以水果、树叶和昆虫为食,很少到地面上活动。如果得到合理的保护,新发现的长臂猿数量足以确保这个种群长期生存下去。Luu Tuong Bach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点,枪支管制同样非常重要。“如果蒲马特国家公园的长臂猿没有获得直接保护,越南将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这种动物。” 长臂猿邮票我国于2002.12.7发行了1套4枚4种的长臂猿邮票,规格为30mm*40mm。 面值80分 白掌长臂猿 发行量1160万枚 面值80分 白颊长臂猿 发行量1160万枚 面值80分 黑长臂猿 发行量1175万枚 面值2元 白眉长臂猿 发行量1120万枚 设计者,殷会利 雕刻者,阎炳武,呼振源,姜伟杰,李庆发,郝欧 北京邮票厂印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