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堽自然村 |
释义 | 简介位于菏泽城北20公里,菏鄄公路东2公里。黄堽镇政府驻地西北4公里。李堽村现有两条东西街,一条南北街。北至沙堽,南至前朱庄。居民235户,930人。全部为汉族。李姓占99%,另有三户姓高。耕地1210亩,农机具150余台套。卫生室二处。 村庄简史李堽李氏始祖李公讳洪祖,字明宗,于大明洪武年间(1368—1398)自山西洪洞县寿亭镇迁此建村立业。四周有土岗故而命名为李堽。1958年,菏泽县小留人民公社管辖,改革开放后归黄堽镇管辖。 经济状况村民主要从事农业。新中国建立前,半数村民做小生意,冬春两季卖焦花生,推木车到张集、陈集、仿山一带去销售。妇女居家纺棉、织布、制衣。改革开放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科学种田,兴修水利。农民兴办木材加工厂十几个,红极一时,发展了经济。现在,农田作业全部实行机械化,粮食生产比较稳定。小麦、玉米单产一般在800斤左右。中央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后,免除农业税,实施种粮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为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收入,劳务输出渐成重要渠道。村中每年外出打工者达二、三百人。经济效益明显,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李玉启,男,1949年7月出生,1967年11月入伍当兵,1990年退伍转业团级干部,安排牡丹区环保局副局长,2007年退休。 风土人情1、饮食生活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牲畜较少,生产劳动以人力为主,多靠人力翻地、拉耙、拉车。妇女除参加劳动争取工分之外,还造棉线,制成棉布、床单出售。社员以地瓜及其加工品为主食。时属计划经济,须持布票定量供给布匹,衣帽、鞋袜等穿戴用品大多数由家庭妇女缝制。 改革开放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改变。商品经济发展很快,生活水平大为提高,饭菜已比较丰盛,人们炒菜做饭基本告别了烧柴做饭的习俗,多使用煤炉、煤气灶或电饭锅等。馒头、水饺等食品以购买为主,很少自行加工。 2、传统节日春节和全区大体一致。 正月十五 本村老传统,每年正月十五玩武术,名称洪拳。历史90年之余。武术爱好者达70余人,能玩套路、拳术30余套,刀枪剑戟十八般兵刃都有。枪术、刀术、棍术精通60余套,威名安徽、河南、江苏、陕西等地。1957年间,本村武术队员到达西安市里剧院内表演武术长达20多天。现至今传弟子1500多名,分布鄄城、巨野、菏泽、安徽、河南等地。李堽武术历史悠久,威名四方。李堽武术大师李孔明,文武双全,解放前夕,被菏泽专区专员聘请为贴身保镖,此人因病1966年去世。 李庙大会 每年二月十五开始,解放前夕,李庙有四座大庙厅,碑记几十筒。有大戏,每年唱七天左右,周围二十四个村庄为大会对款,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来烧香拜佛。每家每户比春节还隆重,请亲友前来看大戏。1947年被小留伪区部破坏,建于小留集东头一处学校。 清明节 清明是古代沿袭下来的传统节日。各家各户都到祖坟上添土烧纸,表示对祖先的怀念和哀思。清明节,李氏家族要在家庙祠堂举行祭祖仪式。李氏是个大家族,迁居外地的万人之多。分居外县十几个村庄。每逢清明节,外乡宗亲都派代表到老家祭祖,敬献贡品,行大拜礼,午餐设宴十几桌,表示宗族团结。 故事传说解放前,在1940年左右,本村有一人,名叫李孔亮,会骑马,会双枪,活动于曹县魏湾一带,专抢财主,收取钱财。来到家以后,分给穷苦老百姓,杀富济贫。1944年,被外村的土匪害死。 材料整理:李清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