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安行 |
释义 | 1230年(金哀宗正大七年),蒙古攻袭金国长安。金将未加抵抗,望风而逃,蒙古军队纵掠之后而去。在这后不久,李献甫被任命为长安令。这首诗便是他在长安为官时写下的《长安行》。 作品名称:长安行 创作年代:金代 文学体裁:杂言诗? 作者:李献甫 作品原文长安道,无人行,黄尘不起生榛荆。高山有峰不复险要, 大河①有浪亦已平。向来百二②秦③之形,只今百二秦之名。 我闻人固物乃固,人不为力物乃倾。将军誓守不誓战, 战士避死不避生。杀人饱厌敌自去,长安有道谁当行? 黄尘漫漫愁杀人,但见蔽野鸡群鸣。河东游子泪如雨, 眼花落日迷秦城。长安道,无人行,长安城中若为情? 作品注释①大河,黄河。这里说长安有高山黄河之险,而金兵不用,等于虚设。 ②百二,指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以两万人可抵百万人的进攻。 ③秦,长安一带古为秦地,故称秦。 作品鉴赏长安自秦以来,一直被许多王朝作为首都或陪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可《长安行》这首诗中描写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城内荒芜,道上空寂,黄沙漫漫,蔽野鸡鸣。作者用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控诉了只顾掳掠人民的元军和昏聩无能的金国将士。诗风率直、激切,但有明显的议论化倾向。 创作背景1230年(金哀宗正大七年),蒙古攻袭金国长安。金将未加抵抗,望风而逃,蒙古军队纵掠之后而去。在这后不久,李献甫被任命为长安令。这首诗便是他在长安为官时写下的。 作者简介李献甫(1194~1234)字钦用,河中人,献能弟。1221年(兴定五年)进士,历咸阳簿,辟行台令史。正大初,夏使来请和,献能从冯延登往议,以辩才折夏使,和议乃定。使还,因授庆阳总帅府经历官,寻辟长安令。入为尚书省令史。1232年(天兴元年),充行六部员外郎,多建守备之策,以功迁镇南军节度副使,兼右警巡使。1234年(天兴三年)正月,死于蔡州之难,年四十。献甫博通书传,尤精左氏及地理学。为人有干局,心所到则绝人远甚,时人称其精神满腹。尝著《天倪集》,已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