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黎高松 |
释义 | 黎高松(1873~1914),清末民初福建泰宁县北乡甲上村人。 民国元年(1912),全县遇上罕见的大旱和秋寒,不少田地绝收,而那些地富豪绅变本加厉催租逼债。第二年春节一过,富户们先是乘机抬高米价,每块银元还买不到二斗糙米,接着反把大米运往外地出售。群众群起反对,黎高松更气愤不过,就于三月间发动上青七十二村的断炊户联合起来,一方面登上富户的门要求开仓粜米;另一方面组织三百多人分头前往大杉岭、枫树隘、小员岭、彭祖隘、分水坳、员岭隘、上岭栋等处,把住这些通往外乡和江西的关卡,不让富户把谷米运往外地,并责令公然抗拒的地主黄生才、严仕超两户开仓平粜。在此情况下,地主豪绅联名向县府控告黎高松“聚众造反,开仓抢粮”,并诬告黎违犯禁令“私种□粟”。四月间县知事派出穿便衣的“洋枪队”下乡抓人。于是官逼民反,在旧历七月二十二日这天,黎高松、黎早述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联合了新桥“红光会”首领严林汉,组织了一千多贫苦农民,在晚饭后带鸟枪、土铳、大刀、梭标、长矛漏夜进城,把挑起祸端的邹上鼐捉拿回上青,准备将他处决,以平民愤。民国2年(1913)年底,群众也较麻痹,裘邹两人就派大队兵警由姓马的哨官带队,于旧历正月初一漏夜赶到甲上村,将黎高松抓获解送县里。附近群众闻讯,立即聚集了二百多人,赶到蛤蟆石打算拦救高松。可是下起雨来,农民所持鸟枪的火药尽湿,而官兵的前队已走,殿后的所用“洋枪”弹无虚发,黎企仂、黎明则当即被击中身亡。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抗暴斗争就这样被镇压下去了。尽管村民上诉到中央,但黎高松还是在民国3年(1914)2月11日被杀害在城关浮桥桥头,时年四十二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