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梨树白纹羽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病名 : 梨树白纹羽病 病原类别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褐座坚壳[Rosellinia necatrix(Hart.)Berl.J],属于子囊菌亚门。 危害部位 : 主要为害根部。 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菌索及菌核在田间病株、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菌索和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在果园内,该病主要通过病健根的接触、病残体与带菌土壤的移动进行传播,病菌直接侵入根部,也可从伤口侵入。新建果园发病及远距离传播主要为带病苗木的调运所造成。 危害症状初发生于细支根,逐渐向主根方向发展,但极少扩展到主根基部及根颈部。发病后病根表面缠绕有大量白色或灰白色网状菌丝,有时白色菌丝可扩展到病根周围的土壤缝隙中。病根皮层腐烂,木质部腐朽,但栓皮不烂呈鞘状套于根外。有时木质部表面可产生黑色菌核。轻病树树势衰弱,叶黄早落;重病树枝条枯死,甚至全株死亡。病根无特殊气味。 防治方法1、培育和利用无病苗木。白纹羽病带病苗木消毒,用50%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苗10分钟效果较好。 2、加强栽培管理。 3、病树治疗。及时发现病树,并彻底消除病部及残体;伤口涂药,防止病害复发;树穴灌药消毒。处理伤口及树穴消毒的药剂与苗木处理药剂相同,树穴消毒用药液量以大树150-200kg小树50-100kg为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