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梨泡斑类病毒
释义

简介

学名 Pear blister canker viroid

异名 梨疱斑病(Pear blister canker disease)(Cropley,1960; Ambrós等,1995a);梨粗皮病(Pear rough bark disease)(Kristensen 等,1957; Thomsen,1961);梨裂皮病(Pear bark split disease)(Kegler,,1965);梨树皮坏死病(Pear bark necrosis disease)(Kegler,,1967);梨斑疹病(Pear bark measles disease)(Cordy 等,1961)

英文名 Pear blister canker viroid(缩写:PBCVd)

分类地位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科(Pospiviroid)苹果锈皮类病毒属(Apscaviroid)

分布

该病害异名较多,现在根据在梨无性系A 20上的症状,其名字统一为梨疱斑病(Ambrós 等,1995a)。Flores等(1991)和Hernández等(1992a;1992b)认为是由类病毒引起的,Ambrós 等 (1995b)证实病原是PBCVd。欧洲的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有报道PBCVd的发生(Desvignes,1970;Hernández 等,1992b;Ambrós 等,1995a;Loreti 等,1997)。

寄主植物

梨(P. communis)和榲柏(Cydonia oblonga)是仅知的PBCVd的自然寄主。在欧洲,榲柏的压条经常作为梨树的根砧木,这可能是该病害的侵染源。PBCVd能通过机械传播到黄瓜(Cucumis sativus)植株上,并引起温和的皱缩、卷叶症状,或没有症状(Flores等,1991)。另外,PBCVd还可潜伏侵染梨属(Pyrus)、木瓜属(Chaenomeles)、榲柏属(Cydonia)、花楸属(Sorbus)植物,但不能侵染苹果属(Malus)、唐椂属(Amelanchier)、腺肋花楸属(Aronia)、枸子属(Cotoneaster)植物。梨树是唯一提纯到该类病毒的寄主(Fores等,1991)。

危害情况

PBCVd能潜伏侵染很多梨(Pyrus communis)商业品种,如Williams,Comice,Berre Hardy等(Ambrós等,1995a)。在法国,大约10%的梨树栽培品种被无症侵染。在所有的品种中,仅A 20能作为指示植物。A 20被侵染后能形成典型的疱斑症状,通常在被侵染的第二年,树皮上出现脓疱或表皮裂纹,进而形成零散的溃疡、鳞状树皮或是深的树皮裂缝,叶片和果实不表现病理症状,梨树得病后5-8年死亡(Desvignes,1970)。叶片及果实不表现任何病理症状。

形态特征

病原为一共价闭合的单链RNA分子,分离物P2098T长315个核苷酸残基,能形成半杆状的二级结构,碱基组成为G: C: A: U = 31.4: 29.2: 17.1: 22.2(Hernández等,1992a)。分离物P1914T、P47A和一意大利分离物有315-316个核苷酸,与P2098T分离物的序列有微小的差异(Ambrós等,1995b; Loreti等,1997)。PBCVd含有苹果锈皮类病毒属(Apscaviroid)成员均保守的中央保守区和左端保守区(Hernández等,1992a;Flores等,1997)

生物学

序列登录号:

NC_001830, D12823, Y18044, Y18043, Y18042, Y18041, Y18040, Y18039 Y18038, Y18037, Y18036, Y18035, Y18034, Y18033, Y18032, Y18031, Y18030, Y18029

传播途径

PBCVd能通过嫁接、芽接传播,在实验条件下也能通过刀具传播,但没有介体及种子传毒报道。

检疫与防治

鉴别寄主反应:

梨无性系A 20作为鉴别寄主。梨树苗或榲柏的压条用梨A 20 及待测材料双重嫁接,若该材料带毒,在田间两年后,A 20树皮上出现该病害典型症状。近来发现的另外两个指示植物品种Fieud 37 和Fieud 110,在温室条件下接种后3-4个月能在叶片和幼茎上形成溃疡,并很快死去。PBCVd在指示植物A 20和Fieud 37上引起的症状相似,其严重程度取决于侵染的分离物。在已被克隆的3个分离物中, P47T引起的症状最为严重,其次为P2098T,P1914T最弱。症状的差异可能是由于3个分离物微小的核苷酸差异引起的(Ambrós 等,1995b)。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PBCVd能通过聚丙烯酰胺电泳,其方法与其它类病毒相似(Flores等,1991)。先用提取缓冲液(2倍体积0.1M pH8.5的Tris-HCl,1M NaCl,1%的SDS,0.5%的DIECA,1g/10g组织的 PVP)温育磨粹的植物组织,酚氯仿抽提释放核酸,后用methoxyethanol抽取以除去植物组织中的多糖,核酸用CTAB沉淀,经CF-11纤维素柱纯化即得到类病毒核酸粗提液。100克得病的梨树叶活树皮鲜组织能提纯到0.5-1微克PBCVd(Flores等,1991)。片此粗提液经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后,环状的类病毒RNA条带与植物组织的RNA分开,环状的RNA具有侵染性,切下特异的类病毒条带,洗脱凝胶,得到高度纯化的类病毒核酸。纯化的核酸通过机械接种至梨无性系A20幼苗上,观察其出现的症状,以进一步确认类病毒的存在。

核酸杂交:

由于鉴别寄主症状形成较慢,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探针标记的互补DNA作探针进行核酸杂交能较容易地鉴定PBCVd,其灵敏度较PAGE法高得多(Ambrós等,1995a)

RT-PCR:根据报道的序列合成专化性的PCR引物进行反转录PCR检测,其灵敏度高,快速简易,能同时处理多个样品,但易产生假阳性。

检疫措施

禁止从疫区进口鳄梨及其相关的繁殖材料,如有特殊需要进口时应限制进口数量,并有出口国的检疫证书。

防治方法

热处理不能灭活带毒材料中的PBCVd,可通过使用无毒繁殖材料来控制该病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