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冷空气浴 |
释义 | 所谓“冷空气浴”,就是适当少穿一些衣服或者穿得薄一些,让身体略微接触冷空气,利用冷空气和皮肤温度之间的差异刺激,使皮肤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增加,以此提高抗寒能力,增强抵抗力。 简介冬季天寒地冻,很多人终止了体育锻炼,或在进行体育健身活动时忽视气温变化的影响,对健康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其实,在冬天也可以进行多种健身锻炼活动,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同样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日本盛行的冷空气浴就是一种冬季健身好方法。有意识地置身于冷空气中,便称为冷空气浴。 分析寒冷空气对于人体的刺激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健身锻炼方式。利用空气和皮肤温度之间的差异刺激,加强体温中枢的调节活动,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流量及汗腺分泌,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与收缩能力;同时内脏的温度相应升高,血液循环增加,能有效改善其功能状况。 所以,进行冷空气浴后,自我感觉良好,工作效率提高,增强了对感冒和感染疾病的抵抗力。我们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来自遗传和后天获得。这种适应能力与年龄有关:1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人群最差;一般从10岁起开始增强,20至40岁时最强,40岁以后逐渐下降。经常从事户外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当然,如果方法不当,低气温对人体会造成局部冻伤和全身体温过低。在寒冷环境下进行长时间运动(如长跑等),体温可能散失过多,这时会出现头晕、协调能力下降、步履不稳,甚至想躺下等征象。 方式通常进行冷空气浴的方式有两种: 1.专门进行的空气浴:健身者身着短衣短裤,在户外或在通风良好的室内接受空气浴,一般要配合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2.日常生活、劳动中进行空气浴:健身者可以利用上、下班或学生上学、放学的路上,尽可能穿比较单薄的衣服,接受冷空气浴。 程序进行一般认为,冷空气浴是在温度低于15摄氏度的环境下锻炼。进行冷空气浴,要根据个人体质、耐寒锻炼的基础、适应能力来选择气温。气温选择以10至20摄氏度为宜,当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时,可移至室内进行。专家提醒说,进行冷空气浴锻炼时,要根据当时当地气候条件和个人耐寒力而灵活掌握,适可而止,以不出现恶寒与寒战为度。 初次锻炼时,可先在室内闭窗进行,然后开窗,最后再移至室外。锻炼时如果皮肤出现鸡皮疙瘩,应立即穿衣,并做运动或按摩。天气变冷时,锻炼时间就要相对缩短,并不断加大活动量。 冷空气浴的刺激强度虽不如冷水浴强烈,但一定要循序渐进,最好从温暖季节开始,可在秋季锻炼的基础上进行,从凉空气逐步过渡到冷空气锻炼。而且每次锻炼时间可从1~2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10~20分钟,但必须不停地活动身体。 注意事项1.开始冷空气浴锻炼时,应先做凉空气浴(15℃至20℃),习惯后逐步过渡到冷空气浴。 2.因人而异控制冷空气浴的时间,一般以不引起恶寒和寒颤为原则。 3.冷空气浴最适宜的时间是有太阳照射时,这时空气稍暖且含紫外线,可结合进行日光浴。 4.在有微风及温度极低时,应同时进行体育热身运动,避免体温过度降低。 5.剧烈运动后、大风或大雾天气、有皮肤创伤或开放性损伤伤口未愈合者、女子月经期或妊娠中后期不宜进行冷空气浴。 6.进行冷空气浴锻炼时,要经常注意自我感觉和体重的变化,出现自我感觉不良或体重递减时,应立即停止锻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