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常州市锡剧团 |
释义 | 简介常州市锡剧团成立于1950年。1953年由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部批准为江苏省六个民营公助剧团之一,历年该团在本省及邻省安徽,上海等地演出。 发展1958年该团赴北京演出,期间朱德委员长对剧团情况作了亲切详尽的询问;周总理亲临观看剧团创演剧目《红楼镜》并对演出和剧种的发展作了具体指示,并与剧团合影留念。这对剧团演出质量的提高和锡剧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粉碎“四人帮”以后,剧团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恢复传统戏,创演现代戏,可谓硕果累累。 1982年由吴雅童等演出的《红楼夜审》荣获江苏首届戏剧“百花奖”,上海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先后录播,并于1983年由江苏省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剧彩色影片,影响深远。 1984年剧团恢复改编了传统戏《攀弓带》,去粗取精后这个过去宣传宿命恐怖的老戏成了反映家庭伦理道德的新戏。该剧上演后所到之处盛况空前。曲折离奇的情节悬念重重,两个舞台的运用独具匠心,使得该剧在1984年江苏省首届锡剧节上荣获剧本创作二等奖、导演奖、演出奖、优秀演员奖等18个奖项。 1986年在江苏省第二届锡剧节上,剧团新创小戏《母子星》与大戏《双莲记》均获优秀演出奖、剧本二、三等奖、导演奖、优秀音乐设计等共计20项32个奖。 1988年在苏州举办的第三届锡剧节上剧团推出了一台优秀现代锡剧《欢喜店》引起轰动。该剧以深沉的笔触为匆匆进入商品社会的人们挑开了隐藏在金钱背后的心际舞台一角帷幕。《欢》剧从剧本一等奖、导演优秀奖、表演优秀奖、舞美奖等整体高水平赢得专家和观众的青睐一举夺魁。同年参加江苏省新剧目观摩演出又获优秀演出等六项奖励。 1989年顺应时代改革大潮,常州市青年锡剧团成立。剧团阵容整齐,行当齐全,已形成自己的编导演音乐舞美创作群体。剧团演出的《血色杜鹃》(后更名《杜鹃红》)先后获江苏省第四届锡剧节、省首届戏剧节优秀演出奖剧目奖和省市“五个一工程”奖等十项奖励。大型现代锡剧《七部桥》获江苏省第五届锡剧节优秀剧目奖等多项奖。 演员剧团拥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艺术造诣较深、能承上启下的中青年艺术人才。中年演员有吴小英、居亦琴、刘平鸽、吴小童、万建焕、沈惠兰、许志良等;青年演员有冯玉英、王胜标、孙薇、徐标新、周军、陈鹰等;另有导演唐成林、作曲董明德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