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常州市勤业中学 |
释义 | 常州市勤业中学创办于2002年,前身为常州市第九中学,学校位于常州市勤业路,校园环境优美,设施一流,为江苏省示范初中学校。 学校占地4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多个标准的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拥有常州市中小学一级校园网,五路闭路电视系统,一流的电子音像阅览室,江苏省标准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的面积达到1200多平方米,藏书四万多册,为江苏省一级图书馆。 学校围绕“天道酬勤、业精于勤”的校训,大力弘扬“勤业”精神,在提高办学质量、加强队伍建设、实施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尤其通过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实施,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学校为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绿色学校、常州市教科研基地、常州市实验室建设先进学校、常州市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常州市优秀剧社以及常州市文明单位。 学校在管理上不断强化服务意识,通过改革学校内设机构,建立了高质量的管理体系,增强了服务能力。学校主动引入“外智”,通过与南师大课程中心的院校合作,在专家的引领下,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市级优秀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的17%,政治、地理、语文、体育等学科中的部分教师,在市内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 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供以培养学生和谐发展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在提高国家和地方课程实施质量的前提下,研发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校本课程。积极改革评价方式,培养具有基础学力、生存能力,有可持续性发展潜力的合格初中生。 目前,学校第二轮发展规划已经开始实施,未来的三年,学校将继续秉持“教育即生长”的哲学思想,坚持学校为“勤谨教学、乐业善思、和谐发展” 办学理念,让师生共享幸福的课程生活——让 一、发展背景 (一)学校发展基本成效 常州市勤业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在实施《04-06年学校主动发展规划》过程中,大力弘扬"勤业"精神,坚持"以勤为本,勇于尝试、共享欢乐"的办学理念,以院校合作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为战略重点,通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实现了规划所预期的跨越式发展。 1.领导班子 顺利完成新老领导班子更替,保证了学校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支肯服务、有本领、能干事的中层管理队伍,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执行力度。 2.事业发展 学校办学规模由三年前的19个教学班、797名学生发展到25个教学班,1240名学生,对施教区学生、家长的吸引力逐步增强。 3.学生成长 学生道德品质提高,文明素养提升,学业水平发展,一批优秀学生、特长学生茁壮成长。 4.教师发展 "常州市教坛新秀"以上市级优秀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7%,部分青年教师在国家、省、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部分学科中的一些教师,在本地区学科领域内脱颖而出,个别教师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教职工的学习意识、育人意识、服务意识、岗位意识、合作意识、绩效意识普遍增强。 5.社会声誉 ①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一级图书馆、江苏省标准实验室、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新课程实验先进学校、常州市教科研基地、常州市实验室建设先进学校、常州市中小学一级校园网、常州市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常州市优秀剧社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06年暑期,学校课程改革实验经验被省教育厅推荐到教育部交流。 ②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江苏教育》等多家国家、省、市级媒体报道和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改革举措与办学成效;社区各界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在社区的形象不断改善,社会赞誉度不断提升。 (二)过去三年的创造性经验 1.院校合作,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与南师大课程研究中心的三年合作,是学校主动引入"外智"、吸纳经验的过程,对学校发展有显著推动作用,提高了教师的教育专业理论水平,初步确立了现代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能力也得到增强。 2.机构变革,激发学校内生动力 改革学校内设机构,转变职能,强调各部门服务意识,强化各部门自主决策,自主发展的能力,形成内部竞争机制,激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成立教育理事会,让社区各界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学科发展中心,让校内外资深教师、优秀教师介入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决策,整体推进学校发展。 3.项目引领,促进师生主动发展 建立、实施了多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项目,奠定了学校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如:"学生之星"评选让更多学生有了成功体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引领教师在教师专业成长五级阶梯中不断攀升。三年中,我校教科研工作硕果累累,有一项市级课题圆满结题,两项省级课题结题并获得优秀课题奖。三年中,还申报成功一项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级课题,教师初步形成"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生活状态。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实施能力不足 各项改革举措不断出台,但国家课程实施能力不足,校本课程未成体系;对学生问题研究不透,课程实施过程管理粗放;学校课程领导力不够,致使学校课程特色还不鲜明等。 2.教师发展不够均衡 教师的研究意识、管理意识、课程意识离新课程实施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课程开发、设计和高水平实施能力不足;学科视野狭窄,缺乏综合课程素养;因历史原因,部分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相对滞后,较多学科缺乏领军人物。 3.学生素质差异较大 近两年学校规模迅速扩大,但是生源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虽经三年努力,学校教育质量正逐步走出低谷,但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持久的学习动力,学习习惯较差;社区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普遍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面临新挑战。 4.社会评价亟需转变 学校三年内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外界尚未充分认可勤业中学办学的进步,社会评价与学校现状差异大,由此,减少了优质生源的入学量,影响了师生发展信心。因而,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学校发展和进步,获取各界支持,也是学校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未来三年,学校将在稳定中追寻发展,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增长点,努力为每一位学生奠基美好未来,通过三年努力,逐步使学校成为常州市乃至江苏省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自主走向内涵,由传统走向现代,具有实践意义、学习价值的由薄弱走向优质的榜样示范学校。 (二)具体目标: 1。 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建设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优质课程。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教育实践能力持续发展的专业自主型教师团队。 3。 优化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具有终生平和幸福生活基本能力的学生。 三、实施方略 (一)走向优质课程 1。发展目标 1。1 总体目标:以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教育为宗旨,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为指导,落实江苏省、常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建设切合学生发展实际、具有鲜明校本特色以及行政与学术认可、学生与家长满意的优质课程,让学生共享课程改革成果,在课程生活中幸福成长。 1。2 具体目标 形成具有勤业中学特色的学校课程结构和体系。 改进教学,建设高效能课堂,切实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实施水平。 研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 2。 具体措施 2。1 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构建学校课程体系 2。1。1课程结构优化的原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既是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又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旧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2。1。2 勤业中学未来三年学校课程结构的基本构成板块是"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必须开足,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地方课程"应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开设,"校本课程"主要是"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 2。1。3 根据学生发展目标,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2。2 提升国家课程校本实施水平 2。2。1 各学科依据课程标准、中考(会考)考试说明,在对学生现实学习真实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确定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正确的学法指导,提高国家学科课程校本实施水平。 2。2。2 各学科充分考虑学校生源结构的现实变化,加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积极构建以"对话"为中心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高效能课堂;加强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从教学分层设计、作业分层设计、试卷分层研制等方面进行分层教学的探索。 2。2。3完善国家学科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化与过程化管理机制,将学校教学质量目标、年级学科组教学质量目标、教师个体教学质量目标有效结合,形成目标管理的激励机制,引导每个年级学科组、教师个体将主要精力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2。3 积极研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2。3。1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研发指导与行动项目组,制订、颁布《常州市勤业中学07-09学年校本课程建设建议》(以下简称《校本课程建议》),为教师研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提供行动指南。 2。3。2学校为教师提供课程研发专业培训和课程研发必要的经费,鼓励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建议》自主申报课程开发任务,在课程研发中提升教师的内在专业素养。 2。3。3 指导和鼓励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建议》开发和实施各种课程,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和学习兴趣,形成具有勤中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积极总结出版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教材。 2。4 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2。4。1 学科教研组是中小学教师开展学科集体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基地,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学科教研组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教学研究组织,它是同一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的一个重要基地。因此,教研组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建设的质量。 2。4。2 未来三年勤业中学学科教研组建设的基本途径: 学校制订、颁布《常州市勤业中学07-09学年学科教研组建设建议》,为学科教研组建设提供行动指南。 学校建立"略扁平化"的学科教研组管理模式。 学科教研组依据学科特点、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的相关制度,创造性设计学科教研组制度。 学科教研组长努力提升教学领导力。 学科教研组成员努力提升学科专业素养。 学科教研组将知识管理引入日常管理,加强学科资源库建设。 (二)走向名优教师 1.发展目标 1。1总体目标:以教师能享有职业满足感为追求,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与物质条件下,尽力为教师消除不幸福的职业因素,激发教师的专业自主精神和专业发展愿望,完善开放性、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努力形成教师队伍的自律和合作文化。 1。2 名优教师培养具体目标 培养形成一定教育思想,在本地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知名教师1-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以上称号的教师1-2名)。 培养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本学科教师群体中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优秀教师2-3名(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3名)。 培养一批能胜任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教师中能起引领作用的校内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坛新秀、市级教学能手以上称号的教师25名左右)。 2。具体措施 2。1自觉熔炼教师专业精神 教师的专业精神是现代师德的主题和核心,在未来三年内,学校将通过勤中论坛、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等多种活动,引导教师自觉熔炼教师专业精神,激发专业发展自我效能感,使全体教师形成"专业忠诚"、"专业追求"、"专业责任心"、"专业自律"四个方面的专业精神。 2。2 科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将以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与常州市教育局、钟楼区教育局合作成立的"教育部南师大课程中心勤业社区教师发展学校"为载体,以国家级课题《在PDS教育平台上,构建社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和省级课题《构建社区教师发展学校的实践研究》为抓手,以反思性实践研究为途径,制订、颁布《常州市勤业中学07-09学年教师专业发展建议》,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行动指南,科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2。3学习理论,提升教学研究水平 学校以"教育部南师大课程中心勤业社区教师发展学校"为重要学习载体,利用周末和寒暑假,为教学骨干、班主任和新手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系列培训课程: PDS专项课程。聘请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为学校教学骨干,开好九个系列的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以提高教师实践反思的水平。 教育管理互动课程。通过PDS教师工作坊,采用主题观摩、现场诊断、实地考察、学术论坛、名师指点、专题研讨、业务培训、操作训练等方法,逐步使教师掌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培养训练教学管理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能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自主研训、自主阅读课程。利用PDS教育博客,推荐理论书目,交流读书心得,倡导个性化阅读。 2。4 聚焦课堂,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2。4。1 学校将以校内目前已经存在的PDS教育博客为载体,以国家级重点课题《在PDS教育平台上,构建社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为抓手,以"整体推进学生发展,打破学科背景的主题教学研究","青年教师立足课堂,专业发展行动"等校本研究专题,开展以案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着力提高教师备课、听课、观课、评课能力,从而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2。4。2 在教师中推广视频案例分析等多种现代化质性研究技术和方法,引导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精细分析,全方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动改进教学行为。 2。4。2 学校将鼓励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组成学习共同体,参与者主动开放课堂,将自己拍摄的课例,展示在网络教研平台上,邀请共同体成员,合作讨论和分析,发现教学行为背后的个性化教学经验,将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感悟,炼为课程经验。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进步,追求自己的进步,自觉向优秀教师发展。 2。5 项目育人,培育学术领军人物 2。5。1学校将依托"勤业社区教师发展学校",凝集校内项目工作室的力量,继续鼓励教师从事"中小学学科教学衔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公民教育"、"生命教育"、"学科资源库建设"等研究项目,并通过选拔、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形式,遴选学校教育科研项目领衔人,以"搭平台、给任务、促成长"的方式培养学术领军人物,并实践探索通过项目工作室培养名优教师的道路。 2。5。2强化非正式教研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教师间的自律性和合作性,树立学术与专业在学校的尊严。继续鼓励与支持特色教师-专项研究团队(基本模式是以项目工作室为载体,"自愿组合-自愿报名-自由命名-专业引领-学习交流-实现发展")、主题研究-解决问题团队即学科发展中心(基本模式是"发现问题-形成共识-确立主题-行动研究-解决问题")、同伴互助-拼搏课堂团队(基本模式是"立足课堂-深入学习-课堂观察-反思教学-行动跟进")、博客教师-网络互动团队(基本运作模式是"运用平台-自由言说-积聚智慧-共享经验-解决问题")等校内非正式教研组织的行动研究。 2。6 完善开放性、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 2。6。1强化PDS教育博客中教师专业成长电子档案目录索引、学校教师专业档案、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激励功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自我发展性评价;引导同伴互相评价,让教师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时刻关注他人的进步,通过自我比较,实现自我超越。 2。6。2 做好校内优秀教师评选工作,选拔校内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形成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 2。6。3 精心设计学生和家长评教项目,让教师不断发现学习者需求,通过改善行为,实现自我发展。 (三)走向美好未来 1。发展目标 1。1 总体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和落实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减负增效"精神,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不断优化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具有终生平和幸福生活基本能力的学生,努力为每一位学生奠基美好未来。 1。2 学生发展具体目标: 一个具备基本道德素养的人,即培养有良心、能守规、负责任的社会公民; 一个具备基础学力的人,即培养具备规划人生和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掌握未来学习或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基本思维方式的社会公民; 一个有健康生活情趣的人,即培养有进行身体锻炼的基本方法、健康休闲的良好情趣、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的社会公民。 2。 具体措施 2。1 切实改进班级建设 2。1。1班级是组成学校的重要元素,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建设好坏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班级建设是以班主任为主导,由相互联系的班级教育目标、班级教学、班级学生集体、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班级管理、班级教育合力、学生发展评价等,有机构成的班级教育整体。 2。1。2 未来三年勤业中学班级建设的基本途径: 形成适宜的班级教育目标。全校各班级依据学校培养目标并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讨论、制定班级教育目标,目标始终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有针对性、体现班级特色、体现发展性要求。 建立优秀班级团队评议机制。鼓励班主任依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相关制度创造性地制订班级制度,积极探索班级组织管理的变革,学校逐步试行依据班级自主制订的考核细则与办法对班级管理进行考核的改革举措,以增强班主任规划和领导班级建设的愿望,激发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形成班级教育合力,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教育管理理念,切实增强班级教育管理的教育性。 优化班级文化建设。弘扬"勤业"精神,全校各班级在班级建设中发展积极的班级精神;深化"勤文化"建设,全校各班级形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在班级文化创造中发展学生。 加强班级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全校各班级有效组织多种多样的班级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防止形式主义,重视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 2。2 推进班主任专业化 2。2。1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直接关系到了班级建设的品质,提高班级建设的品质首要的是班主任专业化。班主任专业化的内涵即以教师专业化标准为基础,逐步掌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经过长期培养训练形成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全面有效地履行班主任职责的过程。 2。2。2 未来三年勤业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的基本途径 学校制订、颁布《常州市勤业中学07-09学年班主任专业化建议》,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进一步发挥由校内外资深班主任和专业研究人员组成的"班主任工作坊"的专业指导和服务作用,设计、实施以教师专业化标准为基础,从案例分析着手,以教育行动为方式,通过主题观摩、现场诊断、实地考察、学术论坛、名师指点、专题研讨、业务培训、操作训练,逐步使教师掌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培养训练形成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和技巧,提高班主任自身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全面有效地履行班主任职责为目的的 "班主任专业发展行动"学校主动发展创意设计活动。 学校班主任专业工作的管理部门每两周主办一期"学团工作简报",为班主任提供工作指南。 学校在校内利益分配上向班主任倾斜。 2。3 精心设计德育活动课程 德育活动的实效性有赖于学生对活动的体验程度,课程是学生得到体验的重要途径,活动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精心设计班团队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活动课程,重视德育活动的课程目标定位、活动内容选择、活动资源开发、活动课程评价等基本课程要素的设计,增强德育活动的儿童性,切实提高德育活动的教育意义和活动价值。 2。4 完善发展性学生评价机制,以学生发展评价学校课程 2。4。1 促进学生的发展变化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对学校课程的评价当然也必须以学生的发展变化作为重要依据。但与只看升学率的评价不同,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课程给学生发展变化带来的"增量",同时要着力考查引起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2。4。2 不断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积极实施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定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方案,精心载录学生成长轨迹,完善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孩子的进步,帮助学生在激励中成长。 2。4。3 优化学生之星评比制度与方法。坚持"彰显闪光点,评价个性化"的原则,优化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之星评比"制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帮助学生体验成长快乐。评比项目根据学生发展实际生成,申报名称照顾学生意愿,申报名额不作限制。 2。4。4 积极推动"学分制"管理与评价实验。积极推进初中校"学分制"管理与评价实验,建立发展性、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机制;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培养具有基础学力、生存能力,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合格初中生。 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勤文化"建设,弘扬"勤业"精神 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需要具体的学校文化支撑,学校将以"勤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分解成年级文化、班级文化、教研组文化,通过"勤业"精神的弘扬,创设健康、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教师中进一步强化勤奋的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学习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团结合作意识以及务实的观念,确立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对现代学校制度构建的研究和探索,促进学校逐步向现代学校转型 1。积极探索现代学校管理机制改革 1。1学校将进一步以自己的作为求得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与理解,确保学校依法自主选择的发展战略能得以有效实施。 1。2学校继续以教育理事会,家长委员会,工会、共青团和少先队等群团组织为载体,让社区各界、广大师生紧密融入学校管理,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决策,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同时学校也将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推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1。3学校继续以社区教师发展学校、学科发展中心等为平台,凝聚高校教授与专家、校内外资深教师、优秀教师的智慧,介入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决策,使得学校的各项改革举措与发展策略更具科学性和价值性。 2。 重建学校内部教师研修机制 2。1学校进一步精简机构和削减不必要的行政会议、活动,树立"不扰民"的管理服务意识,使得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从事教学研修活动,让教师专心于自身的实践,让整个学校显得生机勃勃。 2。2 学校进一步建设好教师集备室、工会俱乐部、教师办公室、项目工作室等教师学习和研究的场所,让教师在充满学术氛围、格调高雅的环境中,兴致盎然地从事教学研修活动。 2。3学校研制有关教师职业生活规划工具,指导教师规划未来三年职业生活,具体制订学年度实施方案,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增强专业发展的信心。 2。4 健全打破学科背景的以年级或学校为单位的校内教研机制。以年级或学校为单位的教学研究改变过去单纯学科教材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分析,把教学研究聚集于学生学习的真实发生过程,让年级、学校所有的教师共同致力于改善学生学习品质,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2。5 建立起教师间公开授课情况的校内教研体制,学校将打开包括校长、专业管理干部在内的所有教师的课堂,引导教师把听课的关注点聚集在学生的学习。 2。6推行课堂教学校内评议机制,让学生、教师同行、学校领导、学科专家共同成为课堂教学评判者,让评价真正成为改进教学的"利器"。 2。7 学校将以"勤中论坛"为载体,举办校内优秀教师成长原型经验研讨活动,将一部分优秀教师的个人成长经验转化为整个教师整体可共享的实践经验。 2。8学校建立教师绩效评估机制,包括质量评估、学术评估、满意度调查、工作目标达成度评估、师德评估等评估,以评估促进教师不断改进工作。 2。9学校进一步完善全员岗位聘任制度和校内自筹资金的分配制度,以制度促进教师增强岗位责任意识和岗位作为意识。 (三)强化为课程建设和师生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逐步完善后勤保障 1。完成学生活动中心(包括体育活动中心:运动区<主要项目: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高翘>、体育馆<排球、网球、舞狮>、健身房、棋社。艺术活动中心:音乐教室、舞蹈房、画室、书法室、剪纸室、器乐室。家政活动中心:中餐室、西餐室、洗熨室、礼仪室。劳技活动中心:金工室、木工室、酬勤园。科技活动中心:电脑室、电子装配室、创意构成室、动漫室。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剧社、文学社。)的建设,为课程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 2。加强实验中心、图书与阅览中心、信息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它们对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发展、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3。学校将争取各方支持,筹措办学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成长打造一个安静优美和谐的校园氛围。课程成就学生,让课程成就教师,让学校充满爱心和欢乐,逐步构建具有现代学校制度特征的初中学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