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
释义 |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现设有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五个本科专业,另设有环境保护研究所、安全工程研究所等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 学院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环境科学三个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简介拥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乙级)和安全评价机构资质(乙级)。 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教授9人(另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28人),副高职称25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专任教师中9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 近5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厅)级课题30多项,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获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 ,其他科研奖11项。出版著作和教材28部,发表学术论文380多篇,其中有18篇被SCI或Ei收录,申请或授权专利21项,有20多项研究成果实现了转让或推广应用。 机构设置· 环境工程系 · 环境科学系 · 安全工程系 · 市政工程系 · 土木工程系 · 实验中心 · 环境保护研究所 · 安全工程研究所 · 市政工程研究所 · 岩土工程研究所 · 监测与验证工程中心 · 测绘工程中心 师资队伍建院10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数量与质量并重,初步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和副教授为主体、以中青年博士、硕士为骨干的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全院70名教职工中,专业教师63人,其中教授9人,副高以上职称35人,具有博士学位26人;专业教师中9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近40%具有博士学位;教职工中50%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师资队伍中,有1人为江苏省学科学术带头人,7人为校聘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4人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1人获校级教学关键岗称号。 办学成果学院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不断充实改善办学条件。有2项研究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自2003年连续六年有多名学生获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一、二、三等奖。自2003年起,连续五年获得中央财政部共建项目资助,实验室总投入建设经费达1000万元。 学院人才培养成绩显著。连续3届毕业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计算机通过率、毕业率、学位率、考研率、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历届毕业生的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及就业率均位居全校前列。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将秉承“崇学尚俭、团结拼搏”的办学精神,勇担责任,继续奋进,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推动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安全工程及土木工程等学科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外交流为扩大交流,增强师资力量,我院先后聘请了德国、意大利、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28名教授担任我院的兼职教授,有3名教师先后赴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交流访问。 主要科研所环境保护研究所常州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于1999年组建成立,现挂靠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保护研究所为分散性研究机构,集全院环境保护人才,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为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撑。现有研究人员30多名,其中教授12人,副高职称11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现拥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乙级,2003)和“环境工程(废水)乙级专项设计资质”。 多年来,研究所依托人才优势、研究资质及先进的大型环保检测仪器设备,在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固废物处理与处置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承担了 “太湖流域污染达标零点行动”、“膜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等30多项国家、省(部)、市(厅)级课题,以及30多项横向课题,科研经费2500多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他科研奖6项;获专利授权5项;技术转让或采纳的成果30多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9000多万元。出版学术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230多篇。研制开发了催化氧化法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电气浮处理油田采出废水、油气回收及其吸收剂、烟气脱硫净化处理等成套工艺技术和装置,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有独创性、特色性的稳定研究方向。多年来,编制各类环境影响报告表450多个,环境影响报告书6个。 安全工程研究所常州大学安全工程研究所主要从事安全科学研究、安全评价、安全体系认证、技术咨询与研究、安全检测、安全培训等业务。现有研究人员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9人。研究所下设三个中心和三个研究室:安全评价中心、安全检测中心、安全培训中心;化工安全研究室、燃气安全研究室和消防安全研究室。安全评价中心具有国家乙级安全评价资质,具有注册安全评价资格证书10人,其中具备高级职称7人,注册安全工程师5人。同时聘请了20多位在专业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专家。研究所本面向石油、化工、建筑、机械等领域的安全需求,为企业进行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危险化学品专项评价、安全检测、安全培训和安全科学研究。 市政工程研究所常州大学市政工程研究所于2008年初组建成立,现挂靠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研究所为分散式研究机构,集全院市政和环境工程人才,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及咨询为主,为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撑。现有研究人员20多名,其中教授3人,副高职称8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现拥有“环境工程(废水)乙级专项设计资质”,可开展污(废)水工程的设计和咨询。研究所依托人才优势、研究资质及先进的大型市政、环保监测分析仪器设备,在水资源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水质控制与节水技术、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城市给排水系统优化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市(厅)级课题20多项,以及20多项企业课题,多项研究已被应用于工程实际,并取得明显效果。获省部及市厅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专利授权3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研制开发了微污染水一体化净化技术、多项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电气浮处理油田采出废水、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市政管网系统优化、终端净水装置、餐饮废水处理技术等成套工艺技术和装置,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的稳定研究方向。研究所坚持走产学研的科学之路,现有产学研基地3个,科技创新平台1个。 为了提升研究所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研究所的快速发展,同时为了更好地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共享于社会和地方,研究所开展的主要技术研究项目:1、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2、水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行调试;3、给排水管网系统优化;4、工程技术咨询及培训。 岩土工程研究所常州大学岩土工程研究作为环境与安全学院下属机构,是以岩土工程专业为主的跨学科专业研究所,主要从事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岩土基础理论研究、环境岩土工程整治、岩土与结构工程设计检测与咨询等工作。目前该所拥有包含静三轴仪、直剪仪、固结仪、渗透仪和模型试验加载设备在内的岩土类试验设备与仪器,仪器设备资产150万元。研究所有成员12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5人、以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同时聘请有校外专家和学者兼职。本所成员大都参与过各级科研实践,积累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初步形成了科研和试验能力,成员在各级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本研究所以构筑先进的岩土工程设计、岩土结构研究咨询、岩土(结构)工程数值建模和测试平台为目标,并配合我院其他研究所建设,使之成为江苏工业学院土木类科研设计人才的培养基地、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承担研究生培养和本科生教学、毕业设计和工程实践任务,同时对科研咨询等项目形成有力支撑。研究范围:岩土工程研究所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岩土(结构)工程类检测和设计咨询,涉及如下具体方面: 1、地基处理工程的研究、设计和咨询; 2、基坑开挖支护结构的研究、设计和咨询; 3、结构与基础工程的研究、设计和咨询; 4、边坡工程的研究、设计和咨询; 5、桩基与结构工程检测; 6、地基(路基)变形预测与控制技术; 7、岩土风险评估和咨询; 8、岩土与混凝土材料的试验、研究及应用; 9、岩土工程数值仿真与研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