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劳动价值与市场价格论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3月1日)平装: 245页 开本: 16开 ISBN: 7800877256 条形码: 9787800877254 内容简介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论为指导,对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基础的经济理论--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新的梳理,并以此为基础,运用现代经济学中的有用工具,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格理论。本书在马克思《资本论》原理和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观点,如生产力的硬要素和软要素分析,经济的二重性原理分析,从部门价值到社会价值的价值转形分析,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竞争价格和垄断价格分析等等。本书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原则,又把现代经济学中的相关成果吸收进来,并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有关经济学原理的论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全书内容丰富,逻辑严谨,是富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学术性著作。 后记当笔者终于写完本书的最后一个字符时,不禁感到如释重负。看到自己数年的所思所想,能够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自已面前的时候,相信每一个有过这种经历的学人,都会为自己所取得的这种成就而暗暗自我陶醉一番。当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像对待一块抹布那样打算扔掉的时候,我却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感受到了阅读和思维的乐趣,并最终把这种乐趣,通过这本书所跳跃着的文字,通过笔者眼中的美妙音符,呈现在自己和读者面前。这些文字能否为读者所接受,这不是由我所能左右的,属于非可抗力的因素;但这些文字作为自己的真诚奉献,却是笔者完全可以、也愿意和能够打保票的。 自198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到中共中央党校工作后.笔者虽然在教研部门工作至今,却极少直接从事《资本论》的教学工作。然而,笔者的工作性质,却决定了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经济学理论是回避不了的。无论是教学活动(包括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教学),还是研讨活动,学员们提出的问题最多、最尖锐的,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这种状况,促使笔者要下功夫,来较为深入地研究马克思本人在经济学问题上的基本观点,研究现代社会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者和挑战者对这一理论的各种质疑,研究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对相关理论问题研究上的长处。应该说,国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基本上是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或者说,是由建国初苏联的研究模式、研究思维中演化过来的,与非社会主义国家的热闹研究景象是相隔绝的。这是我们不应该有的学术氛围和状态。但我们现在对这种学术状态的打破,恰恰是在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里,而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里,尽管这是最需要我们在世界视野中来从事的工作。然而,即使是这种封闭状态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和宣传,也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弄得像乱麻一样,以至于何新先生激愤地宣称,中国没有懂得马克思经济学的人。这话虽然偏激,但也道出了我们对马克思经济学在理解上还存在着很大偏差的实情,这也是我们在读教科书和读马恩原著时感觉两样的缘由所在。究其原因,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外,应该说,马克思本人独特的经济学研究方式和叙述方式,也是使我们产生困难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因此,不但我们,就连列宁也认为,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读得懂马克思。《资本论》新英译本导言的作者、比利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欧内斯特·孟德尔更是认为:“当代没有哪种学术努力像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一再攻击那样显然是建筑在根本误解上的。”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首先必须在认识问题的方法论上,有一个不同于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 和其他经济学相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问题分析的透彻程度和本质程度,是得到了人们的公认的。但这种公认,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理解和接受马克思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结论。笔者认为,这其中,最机械地对待马克思观点的,莫过于对马克思所预言的资本主义经济方式崩溃问题的误读。在《资本论》第1卷中,马克思有一段经常被各方人士所引用的话,这就是:“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 作者简介贾华强,1961年生,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并被聘为国家图书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目录第一章劳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 第二章经济的二重性原理 第三章价值决定及有关问题(上) 第四章价值决定及有关问题(中) 本书重要概念表 重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也正因为劳动力商品所具有的这种与劳动者人身相依附的特征,和各种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的被动角色相比,劳动力商品虽然在生产过程中也是一种劳动工具,但他在生产过程中是具有能动特性的。一根木头,如果把它放人生产过程,是不会由于它的喜怒哀乐而自动加快或放慢生产进程的;加工后的木材,也不会由于它的喜怒哀乐而自动增加或降低了其中的木头含量。但劳动力商品就不同了,它要靠劳动者本人来发挥作用。劳动者由于具有能动作用,因而在一天8小时的购买期中,他可以累死累活地干,也可以一张报纸读半天地干;可以紧紧张张地干,也可以轻轻松松地干。因此,同样的一个劳动者,既可能一天推动其他生产要素生产出lO件产品,也可能一天推动其他生产要素只生产出1件产品。这表明,在实际劳动之前,劳动力只是作为一种能力,作为劳动的可能性,被企业主购买过来的。只有当它让渡给企业主之后,在进行实际劳动时,这种能力才能真正表现出来。因此,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便设计出了许多对劳动者进行监督的制度,在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影片中,甚至还需要企业主亲自上阵,透过监视器来监督劳动者的劳动状况,但并没有听说人们对木头本身、对机器本身也设计出了这些制度,以防止这些木头、机器偷懒。 劳动力商品在具体形态上的这些特征从抽象的角度看,在经济学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由于木头经过生产过程后并不会增加其在新产品中的物质量,因而它们在新产品中形成的价值, 只能是其原有的价值量。和木头的情况相反,由于劳动力的发挥具有弹性,因而它的使用既可以使其结果大于其成本,也可能使其结果小于其成本,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变量。正因为这样, 一个社会提高劳动效率的关键,并不在于如何设法使一吨重的木材,经过一个生产流程之后变成了两吨,而在于如何设法使一个劳动者作为两个标准劳动者来发挥作用。因此,从价值的角度看,劳动力的使用状况是使商品能否产生价值增值的关键。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包含在劳动力中的过去劳动和劳动力所能提供的活劳动,劳动力一天的维持费和劳动力一天的耗费,是 两个完全不同的量。前者决定它的交换价值,后者构成它的使用价值。”①企业不仅要使劳动力的使用本身能够收回其费用成本,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劳动力商品的合理、有效的使用, 使它还能够形成一个新增价值即剩余价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