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郎岱“三·三暴动”烈士陵园 |
释义 | 郎岱“三·三”暴动烈士陵园,位于六枝特区郎岱镇西山(俗称陇关箐)脚下,距特区政府驻地37公里,是为纪念在郎岱“三·三”暴动中牺牲的烈士修建的。 陵园内共安葬有34位烈士,其中,在“三·三”暴动中牺牲的烈士33位,另一位是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在上海被捕,1933年在南京英勇就义的李伯平烈士(郎岱人)。 1949年3月3日,由王舍人、兰华富、刘永等领导发起旨在推翻郎岱县旧政府的农民革命武装暴动,由于敌我悬殊,暴动失败。暴动中阵亡9人,被俘后就义12人,暴动失败后在被围剿搜捕中牺牲12人。这次暴动是六枝解放前夕爆发的较大规模的革命武装暴动,史称“郎岱三·三暴动”。 1950年1月15日郎岱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同年春节,县人民政府组织人员将死难烈士的尸骨挖出,用棺木装殓出殡,机关干部、群众、学生几千人参加送葬,在陇关箐召开追悼会,并修建了这座陵园。时任郎岱县县委书记陈洪涛写了“郎岱毓秀山岳绵延逞壮志,棠棣春风亿万斯民悼英灵”的挽联。 1984年3月12日,经六枝特区人民政府批准,将郎岱“三·三”暴动烈士陵园作为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六枝特区人民政府拨专款重新修缮烈士陵园,并增塑了纪念碑,原省领导秦天真为“郎岱三·三暴动烈士陵园”题字。修缮后的陵园后靠郎岱西山,青松环绕,绿树成荫,鲜花如簇,环境幽静。占地约1.5亩,墓前有约400平方米的操场,可容纳1000人左右在此开展扫墓等活动。郎岱镇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仍然聘用一人对陵园进行长期管理。 1995年12月,郎岱“三·三”暴动烈士陵园被列为六枝特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4月已被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全民国防教育基地"。 每年清明节和“五·四”期间,郎岱、中寨等乡镇都要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学校师生、附近群众、共青团员在这里开展扫墓活动,纪念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对增强青年学生、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国防观念,宏扬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