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琅井石拱桥
释义

琅井石拱桥(当地称鹿鸣桥)地处禄丰县妥安乡,是禄丰县历史上比较早的一座单孔石拱桥。桥跨径13.1米,高9米,桥顶厚0.5米,为红砂条石翻拱,石灰拌豆浆、糯米浆彻、铁楔子塞顶的卧虹桥。近三百多年来,历经风雨沧桑,仍横跨在琅井村高卷槽村民小组的琅井河上。

从地理位置看,琅井是历史上产盐的经济重镇,是通往产盐重镇黑井至西昌(凉山)、牟定、楚雄、大理的必经之地。禄丰县黑井镇是原盐兴县出滇入川的除元谋之外的第二个县级经济重镇。历史以来,不论是兵家战事之争,还是川、滇两省商客往来,马帮云集,经济交往居要害位置。而琅井在(原盐兴县)西南15公里处,位居川南进滇入元谋进黑井的古驿道上。琅井故有客商、兵马驻扎的特殊位置,是黑井古镇(原盐兴县)客商经牟定进楚雄入大理、保山的歇脚点。

据古碑考,琅井唐以前无人居住,随着历史的演变,自唐以来逐步有人居住,琅井传说由琅地出盐而得名,到明朝时期,逐步发展到多户人家,到明末清初时期已有近几百户,人口无考,主要是杨、张、莫、李、王、赵等姓,以煮盐、开马店、客栈、饮食为业。由于客商往来频繁,琅井渐渐热闹起来。然而,琅井有一条河叫琅井河,把整个小镇一分为二。一到雨季,所搭木桥常被冲走,过往客商无法正常通行,盐柴难以运出,以至误课。后修石桥也曾被冲毁。康熙戌午年建鹿鸣桥,被水所毁,康熙五十年(1711年)提举沈鼐捐资重建。后又被水毁。雍正四年(1726年)提举汪士进率众灶户重建。建桥用银无考,建桥用石料因当地缺乏,石料从十多公里外的回头山杨家大坟等地采运,全靠人背马驮到这里。桥基用条石支砌,桥涵部分用五面石扣成,用豆浆熟糯米拌石灰浆砌,桥面用七块铁楔子塞顶冲实。迎上游方安有石雕龙头,下游方为龙尾,桥的南两边安有石雕狮子,北两边有石雕像。整座桥设计科学、结构合理,所用的灰浆粘合性好,光滑、牢实,整个结构外观与姚安李贽桥相似(桥两头分别雕有狮、象、鹿、马、麒麟)。

桥修通后,使乡邻、过往客商、盐柴运往、兵马往来无阻。一到夏天,常有附近村中群众在桥上玩耍,此桥还是通往牟定县新桥镇的必经之路。1965年,妥牟公路通车,路从鹿鸣桥上通过,鹿鸣桥由人行桥变成了公路桥涵,任凭车马碾压,坚若磐石,保证过往的车辆顺利通行。1972年,因牟定铜矿的大量开采,为保证大型车辆的安全通行,公路部门在鹿鸣桥的旁边修了钢筋水泥桥,故此鹿鸣桥“退役”。然而,时有慕名雅客前来观看,探究历史遗迹,考察琅井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桥虽然“退役”了,村民们茶余饭后时而在桥边摆龙门阵,叙说有关桥的旧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2: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