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蓝忠武 |
释义 | 基本简介蓝忠武 1942年1月出生在湖南正南边陲与粤桂接壤的美丽富饶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省特级教师、教育家、作家、文学翻译家,被南岭北麓、潇水源头的人们赞誉为从瑶山里走出来的“洋专家”。 主要业绩蓝忠武毕业于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终身从教,为国育才,爱岗敬业,成就卓著。除担任过江华瑶族自治县教委副主任和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等教育行政职务外,他还曾经担任过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湖南省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和湖南省永州市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长等学术职务。他一生教研相长,著书立说,其代表著作为论著《“学 导 用”教育科研论文集》、编著《常用英语句式详析》、《最新英语自学多用词典》、译著《情窦初开》、传记《梅花香自苦寒来》等。蓝忠武先生曾分别于1994年和1995年应邀出席北京“2l世纪基础英语教育国际研讨会”和香港“国际语文教育研讨会”,其教育科研成果曾在全国、全省荣获特等奖、一等奖以及世界当代教育优秀论文奖,并有多篇论著、译著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或高等院校学报上发表,因此,湖南省外语教育界权威人士评价说,蓝忠武先生“在外语教研方面取得的成就在省内外均有相当的影响”,“在很多方面都比较超前,且具宏观指导意义”。蓝忠武在创建外语教学新体系、深化创新教育新理念以及实现文学翻译新突破等三个方面颇有建树:(1)在优化教学理论(外语思维学理论)、优化教学原则(“自学—引导—运用”教学原则)、优化教学结构(动态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群体优化组合的视听说中心模式)的基础上,在全国首创外语“学 导 用”教学法,并被国家九五规划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研究”认定为中国外语教学基本模式(启导式教学模式)之一。1987年,蓝忠武先生经过科学实验、系统总结和反复论证,在国内首次正式推出了既符合外语教学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外语教学实际的外语最优化教学新体系。体系的核心是实现由教为重点向学为重点的转移,使外语教学系统在约束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具有最适合目标的功能,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符合我国需要的运用外语的能力。这个新体系已经成为具有中国国情特点、对中国外语教学改革产生深远影响、有着系统的先进教育理论指导和雄厚实践基础的教学体系。(2)在深化“能促进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的教育,即创新教育”的理念方面,蓝忠武先生坚持认为,创新教育的首要着力点要放在教师角色的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上。他雄辩有力地论证了实现教师能力更新三个突破口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即发现学生创新别才、别趣、别志的能力更新;开启学生创新潜智、潜能、潜质的能力更新以及促进学生创新互激、互补、互动的能力更新。为达此目的,教师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必须精通整合术(跳出教材用教材)、调控术(跳出模式用模式)和点金术(跳出教师当教师)。他的这些教育新理念给我国方兴未艾的创新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新的血液、新的活力、新的发展。(3)蓝忠武先生在文学翻译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他在大量的英、俄两语的文学翻译中坚持认为,文学翻译是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要求再现原作独有的艺术效果,反映原作特定的表现风格,表达原作内在的实质旨趣,因此,他眼光深邃地提出,文学翻译不仅应该做到“信达雅”,而且应该做到“情趣度”,即是“信而传情,达中有趣,雅不失度”。他在翻译实践中身体力行地做到了“信达雅”与“情趣度”的有机结合,这是蓝忠武先生对中国的文学翻译事业的新贡献。 获得荣誉蓝忠武1994年荣获首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1998年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中师教师奖;2000年荣获“湖南省特级教师”称号;2002年荣获中国乡土文学奖。其生平业绩入编《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世界优秀人才大典》及《世界名人录》等海内外著名典籍。由于该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弘扬先进文化,在贯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做出了显著成绩,其主要业绩在众多的人物传记、报刊、杂志和众多的宣传媒体都作过报道作为中华知名专家起到了宣传和模范带头作用,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