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常熟话
释义

语言概述

常熟话,俗称“常熟说话”。吴语的一种,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和北吴其他方言如苏州话、上海话等基本能互通。常熟话中清浊、尖团、平翘判然有别,是一种较为独特而又颇具代表性的吴语次方言。

语系与历史沿革

严格地说,常熟话属于广义上苏州话的一种。习惯上苏州话专指吴县(旧时附郭县)方言,更狭义时仅指通行于苏州城区的方言,即为大家熟知的“苏白”。历史上常熟一直归属苏州管辖(含秦汉的会稽郡、吴郡以及宋代的平江府等),因此常熟话与苏州话的渊源最为深厚。

要想知道什么才是正宗的常熟话,就得先来看看古代和近代的常熟历史。唐朝之前的常熟县并不是设在现在的虞山镇的,唐武德七年(624年),常熟县治移至海虞城即现之虞山镇,隶于吴郡。 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隶于平江路。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隶于苏州府。 清雍正四年(1726年),划常熟县东境置昭文县,两县治同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是年11月,常熟、昭文两县合并为常熟县。1949年4月27日,常熟解放。同年5月以县城设常熟市,县、市合署办公。1951年,常熟市隶于苏南行政区苏州专区。1954年11月,常熟市升为江苏省辖市。1958年撤常熟市,仍统一为常熟县。1983年3月撤县建市,以县境设常熟市。

近代常熟话的发展应该是从清朝分治两县开始的,常熟、昭文两县以琴川为界,方塔这边为常熟县,另一边为昭文县。近代常熟话的发展就以现在环城路以内的一小块地方慢慢发展演变。

常熟县、昭文县也由此被称作西乡和东乡。东乡地势偏高,西乡地势偏低,所以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时代,地势偏低的西乡因为种植价值高的水稻、油菜等而远远比种植棉花等农作物的地势偏高的东乡来的发达。东乡、西乡的语言分化越来越明显。彼时,东乡的女子以吃白米饭、说西乡话为荣。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常熟重新合并为一个县,但东乡和西乡的经济依然差距颇大,经济的不平衡导致了人员流动。合并后人员流动促使语言又慢慢融合,由原来的差别很大,变成差别很小。

解放后,常熟话的语言结构变化不大,到了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常熟的人员流动更大了,外地人来常熟,常熟人去外地,东乡经济的发展(现在已远远超过西乡),媒体的丰富。越来越多的方言、普通话,越来越多的形式、进化,常熟话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变得更多样化,新词汇在变多、外来影响词汇在变多,老的不用的词汇在慢慢消失。

现在的常熟话是新的常熟话,只要是常熟人能听懂的常熟方言,那都是常熟话。没有一成不变的语言,就像没有一成不变的虞山。何必在意这是东乡话还是西乡话,乡下话还是市里话,都是古常熟话的枝枝蔓蔓而已。

生活在常熟这片土地上的都是常熟人——老常熟人、新常熟人,说的自然都是常熟话。

使用地区

常熟话通行于常熟全境。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张家港的半数乡镇、太仓西北部乡镇以及昆山北部、无锡东北部、江阴东南部等地。使用人口在180万左右。

注:

一、明弘治十年(1497年)割嘉定、昆山、常熟三县置太仓州,

二、1962年,常熟划出14个公社和一个国营常阴沙农场,江阴划出9个公社,建立沙洲县,隶属苏州地区,1986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沙洲县,设立张家港市。

三、昆山石牌、无锡羊尖、太仓归庄、张家港(江阴)西塘市(西唐墅)等旧时皆属跨界镇,解放后划归今属地。

语言特点

同苏州评弹音一样,常熟话保留了平翘的分别,再加上常熟话的音调与周边流行的苏州音、上海音有一定区别,人称代词也很不一样,在苏沪嘉小片中较为“另类”。从听感上讲,常熟话可能是旧苏州府吴虞昆嘉诸县中离府城音最为疏远者。然而在词汇上,常熟话与苏州话有着很高的一致性(人称代词除外)。

内部差别

相对于周边的无锡、江阴、张家港等地,总体上常熟话内部统一性较好。

一、主要可以分为东西两大片。西片的特点是将猪、张等字读作鸡、姜等。东片部分地区第三人称(渠)不读gei而是ghei。

二、城乡差别。城区从苏沪,有撮口呼。周边乡镇皆无,故语、区等字读作泥、欺等。

三、临近苏州市辖区(吴县)的辛庄、杨园等乡镇偏向苏州口音,横泾(芦荡)、唐市等镇也有不分平翘的现象。任阳镇旧时有移民(东台等地)迁入,故口音也略有差异。

常熟话古老特殊 8声调接近唐朝发音

常熟话古老特殊 8声调接近唐朝发音

8个声调系统 接近中古发音

“这两天听到的都是常熟话,觉得很好听,挺优美的。” 作为常熟方言发音人遴选专家组的成员,顾黔教授谈到常熟话就连声称赞。不过在顾黔教授的感觉中,常熟人对于常熟话的态度不太统一,一部分人对方言感到骄傲。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觉得好,认为本地话很生硬、不好听。“这和苏州人就不一样,他们都觉得自己说的话最好听,这可能和经济状况有关,而且常熟在推介自己的城市形象时做的不如苏州好,苏州推介得更多,使得苏州人都以苏州话为荣。”顾教授对此进行了一些推测,但她一再表示作为一个外乡人,并不觉得常熟话难听,“很古老,很优雅的语言。”

当然让顾教授喜欢常熟话的原因,除了因为听着好,专业眼光也加深了她对常熟话的感情,“就声调来说,常熟话保存得很好,比如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音,可是常熟话有8个声调系统,苏州话、南通话、老上海话其实只有7个,新上海话和南京话只有5个。而在中古时期,就是唐朝人说话就是8个声调,在我国方言中保留8个声调的是不多的。而且语言学中,吴方言分为浙江吴方言,我们称之为南部吴语;江苏吴方言,就是北部吴语。常熟正处于北部吴语和官话交界的最前沿,隔江到了南通就是官话了。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它成了方言界感兴趣的一个热点。”

说常熟话比会外语更值得骄傲

为了证明这种说法, 顾教授让自己专攻研究常熟话的学生莫娲现场演示了常熟话八声。细听莫娲的发音,声音地道,一打听才知道,她本人就是常熟人,因此说起常熟话感情更深,“没有学声韵学的时候,虽然为常熟话骄傲,但是心里还是觉得它比较硬,发音有点靠后,而且一直觉得常熟话和苏州话比较接近。不过学了之后发现,常熟话其实有着一些自成系统的东西,不仅仅是8个声调而已,还有浊音体统等等比较特色的东西,和唐朝语言比较接近。知道了这些,觉得会说常熟话,比会一门外语还值得骄傲,我觉得常熟人应该自觉的感到骄傲。”

对此,顾教授也表示了认同,“这次‘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程选择了江苏作为首个试点省,江苏省这次确定了三个点,常熟就是其中之一,这就充分说明了它的价值。而且这次活动确定了人选后,我们会进行录音,然后根据录音进行语音分析,做国际音标,让外国人看到常熟话音标后,也能发音。这对于常熟人来说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变迁不可避免 保护仍须加强

在肯定常熟话保存工作较好的同时,顾教授也表示,它流变得厉害,体现在遴选中,老中青三代的常熟话水平有很大不同。不少书面上的字词,老年人很自然得就转化成了常熟话,而青年人会愣一下才反应过来,有时候甚至不能很好的转换,“比如姓吕,常熟话和李同音,可是好几个年轻人都发了近于普通话的音。吴,在常熟还有念洪的一种音,不少年轻人就反应不过来,没有提到。在这次遴选中,可以感受到常熟话的变化,常熟方言正一步步向普通话集中、靠拢。”

对此, 顾教授表示语言文化发展不可避免,即使普通话不进入,方言本身也会改变,而且这个演变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普通话的推广,会影响到方言保存,不过目前政府已经开始保护了,比如说这一次的录音工作。使得即使语言急剧变化,有了录音资料,留之后世,可以清晰得了解现在的态势、读音或特点。”

不过, 顾教授也呼吁本地市民要更加关注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使用普通话和常熟话并不矛盾,热爱、使用方言是传承本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应该以开放积极的态度对待方言,特别是知道了它是一个这么古老、这么优雅的语言,常熟人应该为之骄傲,好好使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