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常平镇
释义

常平镇位于东莞市东部,毗邻香港,全镇面积108平方公里,下辖32个村(居)委会,户籍人口6.9万,总人口50余万。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达128.6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5.86%。各项税收总额16.8亿元,增长18.99%。出口总额28亿美元,增长20%。各项存款余额153亿元,增长9.19%。镇级当年可支配财政收入9.67亿元。常平镇经济实力在京九沿线近百个县(市)中名列前茅,素有“京九第一镇”之美誉,2006年跻身于全国千强镇,排在广东省第10名。

中文名称:常平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广东东莞

电话区号:0769

面积:108平方公里

人口:50万

方言:广府话

车牌代码:粤S

东莞名人:王志东,新浪网创始人

简介

地理位置

常平镇位于东莞东部地区,是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的交汇处,建有东莞站和东莞东站,设有铁路口岸,是全国唯一设有两个大型客运站及铁路口岸的镇,在京九沿线县及县级市的主要指标排名中名列榜首,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誉为“京九第一镇”。全镇面积108平方公里,本地人口6.4万人,外来人口25万多人。

经济状况

常平镇是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镇之一,近几年致力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力调整产和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形成以五金、毛织、电子、塑料制品等为重点的支柱行业,全镇有“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600多家。同时,常平镇利用南方铁路枢纽的优势,大力发展京九物流业,已建立大型的粮食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业已成为常平镇的支柱产业。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3.98亿元,出口总额12.5亿美元。位于镇西北部的“东莞市东部工业圆”正在建设,将推动常平镇的社会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农业

常平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重点抓好荔枝、龙眼等优质水果生产,还抓好蔬菜、水产、家禽生产,发展一批城交型“三高”农业种养项目,逐步推进农业现 代化。2002年水果总面积12847亩,其中荔枝11624亩,龙眼820亩。常年蔬菜面积8100亩,鱼塘面积3473亩,2002年出栏生猪13.8万头,三鸟上市34万只。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促进常平镇稳步的向城市化迈进。京九第一镇,发展惊世人。

枢纽常平

常平是珠三角铁路交通枢纽。辖区内有大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三线交汇,是全国唯一设有两个大型客运站(东莞站、东莞东站)和一个国家一类铁路口岸的镇,两个火车站日停靠列车344趟,年接送旅客近2000万人次,口岸年出入境人数60多万人次。常平是珠三角未来的轨道交通换乘中心。未来的莞惠城际铁路轨道和东莞市内轨道R3线都将在常平辖区内设站,并与国铁实现无缝对接。常平是珠三角多条高速路汇合的重要节点,常虎高速、莞惠高速以及未来的从莞高速、环莞快速都在常平设有进出口。依托环城路和新建十条向外发射的主干道路,常平镇打通逐步打通了镇内各骨干道路、高速路的连接,打通了与周边8个镇、珠三角区域乃至全国的沟通联系,珠三角的交通枢纽的地位正在不断凸显。

实业常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常平始终坚持以制造业为本,打基础,办实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产业基础。截止2010年底,全镇共有制造业企业近5000家,其中外资企业800多家,私营个体企业6000多家。电子信息、电气机械、毛织、塑料制品是常平的优势行业。全镇共有电子信息及其配套企业超过500家,产值近200亿元,产品销售收入和出口总值均占全镇的70%以上,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 电气机械、毛织、塑料制品等行业企业数量众多,解决了大量群众的创业、就业问题。近年来,这些行业的企业逐步更新生产设备,大量使用电脑织机,与高新技术、资本市场的结合日趋紧密,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高端电子、装备制造、汽车零配件、节能环保和光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是常平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高端电子方面,镇内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争相开展科技研发,努力向产业链上游靠拢;半导体照明产业具备国内领先的生产和研发能力,其中,龙头企业勤上光电是业内唯一一家LED路灯市场应用超过500公里的企业。汽车零配件方面,镇内的湖南大学东莞汽车新材料新技术研究中心具有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其研发的燃气汽车ECU(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和AMT(电子控制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均已进入试产阶段,具有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重大意义,一旦实现产业化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商贸常平

常平商贸业兴旺,是东莞东部的商业中心。镇内有24家面积超500平方米的大型购物商场扎堆经营,镇中心区1平方公里的核心商圈内星级酒店、品牌门店星罗棋布,形成了名牌特色街、数码电子街、水果街、茶叶街、商业步行街和食街等众多特色街区,每逢节假日车水马龙,人流如鲫。2010年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34亿元。常平物流业发达,是“中国最佳物流名镇”。传统物流业发达,拥有大型综合市场、专业购物商场、铁路货场及各类专业市场达90多万平方米,是珠三角重要的粮油饲料和农副产品集散地,农产品年成交量122.55万吨,成交额24.5亿元;也是珠三角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集散地,塑胶原料年成交量超过60万吨,成交额58亿元。现代物流业发展迅猛,是珠三角重要的快件配送中心,年处理进出境快件8.12万吨、948万件。伴随着海关车检场、保税仓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东莞至盐田港铁路货运直通专列业务的深入开展,常平作为盐田港在东莞东部的重要内陆港的地位将逐步形成。常平旅游酒店业繁荣,是“中华餐饮名镇”。目前全镇有酒店旅业超过100家,四星以上酒店8家,核心商贸区内各大菜系、各地名厨荟萃。同时,也是广东省旅游局向全省旅游单位推荐的“餐饮特色镇”。

科技常平

随着科技常平工程的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常平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常平有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具体来讲有“三个一”:首先,有一个独立服务机构,即常平镇科技办,配备有8名专职工作人员,专人专职推动和服务科技工作。其次,有一套完善的科技政策,即《常平镇关于设立扶持企业发展政策体系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及其配套措施。围绕这个《意见》,在扶持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和创品牌、培育中介服务企业、引进科技人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并设立每年不少于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保障这些措施的实施。第三,有一个良好的承载平台,即常平镇科技产业园区。该园区地处镇中心区边缘,由30亩旧厂房改造而成,目前已落实5个公共科技创新平台、7家初创型科技企业和5家中介服务机构进驻,是东莞东部未来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常平有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在在政府层面,常平镇政府先后与电子科大、湖南大学和上海高校联合会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企业层面,镇内企业先后与中国林科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及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21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得益于产学研的紧密结合,过去两年我镇企业与相关院校达成科研合作项目90多个,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常平有活跃的科技创新主体。在科技常平战略的带动下,我镇现有企业创新的意愿不断增强。近两年来我镇先后创建了国家、省级高新企业18家,是目前市内高新企业数量最多的镇街之一。镇内还有省市民营科技企业52家,国家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实验室(CNAS)2个、市重点实验室1个。镇内企业先后新建了省、市工程研发中心5个,行业技术平台和技术联盟各1家,中标粤港招标项目6个,专利申请2217件,授权1332件。

和谐常平

常平是“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卫生镇和广东省教育强镇。常平镇集体经济实力雄厚。2010年,镇级集体资产59.17亿元,村组集体总资产51.73亿元,村组集体净资产38.09亿元,村组两级总收入8.84亿元,村组两级纯收入7.67亿元。常平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镇现有学校75家(含44家幼儿园),其中等级学校13家,是市内等级学校最多的镇街之一,黄水职中是“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常平中学、黄水职业中学被收归市办后,常平作为东莞东部教育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常平文化事业繁荣。镇内拥有大剧院、图书馆等完善的文化设施。我镇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每年年初有 “欢乐常平”商贸文化节、年中有企业文化竞赛活动、年底有 “东莞美食节”、每两年有“广东国际啤酒节”,都是市内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知名品牌。我镇文艺创作活跃,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授牌为“东莞常平小戏小品创作基地”,镇内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各类文艺比赛中获奖。常平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2010年,我镇投入近1800万元推进农职保并轨,拨出993万元用于开展扶贫、赈灾救难、社会救助、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使市民生活更有保障。投入818万元推进社区卫生医疗事业,20个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累计门诊结算35万人次,使市民看病更加便利。发放843万元帮扶1800多名群众实现再就业,使群众收入更加稳定。与此同时,我镇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大力加强治安管理,深入开展“三小”场所及出租屋消防安全隐患、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建筑安全专项整治,着力建立依法治镇的长效机制,社会环境日趋和谐、文明、有序。工作思路:今后,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的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主要工作措施是“五个加强”。

一是加强自主创新工作,强化产业竞争力。以食品、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等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活动,推进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加强服务,积极帮助企业争取863项目、火炬计划项目、粤港关键领域技术突破招投标等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引导,动员更多的企业参与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省、市民营科技企业的认定。

二是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完善城镇服务力。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抓好商贸中心区建设,抓紧文化广场、文化大楼和汽车客运站建设,完善服务功能。配合东莞火车新客运站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推进路网建设,规划建设站前路,升级镇街联网路,改造镇村道路,拉开城市框架。结合东莞生态园规划方案,加快铁路物流区、工业片区建设工作。

三是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和谐力。狠抓社会治安,深化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维护社会公平。进一步加强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继续认真抓好摩托车整治、建筑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防灾减灾等专项整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社保等事业,促进和谐茶山建设。

四是加强新农村建设,增强村级发展力。实施富民强村工程,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思路,引导各村根据自身实际,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做强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交通、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康乐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科学推进农民公寓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新型农民。认真开展农村“五整治”,优化农村环境。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党的执政力。进一步完善首问责任、服务承诺、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实施“阳光工程”, 更有效地约束和监督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加强对镇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的管理,重点监察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等领域;严惩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现代常平

常平是东莞市内最具现代城市气息的镇街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常平镇委镇政府集中财力搞建设,先后投入近15亿元大修道路、大搞绿化、大治环境,完成了近30条40多公里道路建设,新建了绿化带15条40多万平方米,并先后建成了医院、学校、水利、文化设施一大批,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魅力与日俱增。当前,随着常平镇委镇政府加快打造东莞东部中心城镇,全面推进“产业要强、城市要美、交通要顺、文化要繁荣、社会要安定”五项工作,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城市亮丽工程”、“生态景观工程”、“环保治污工程”、“新城区建设工程”五项城市升级工程,常平城市品位将进一步提升,投资环境将更加优化,一个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城镇正加速在东莞大地上崛起!

自然地理

地理概况

常平镇地理坐标为北纬22°58′38"东经113°59′18",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总人口近50万。西北部距莞城33公里左右、可接广州,南部靠近深圳、香港,处于珠江三角洲广深经济走廊的黄金地段,同时有国家铁路主干线京九铁路及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在此交汇,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东与桥头、谢岗为邻,南与樟木头、黄江镇相接,西与大朗、东坑毗连,北与横沥、企石接壤。境内东有石马河,西有寒溪水。

地貌地质

常平镇地处东江南部泛洪区,寒溪流域的南段,石马河北段之西部。东南角连绵起伏的山岭,形成丘陵地带;西北部寒溪水穿贯其间,河涌交错,形成埔田地区。地势东南高而西北底,西部北侧岗地连片。境内石马河、仁和水、寒溪水跟山势走向基本一致,为南北走向。

镇内主要地层分布为下古生界石英片岩和下朱罗纪砂页岩。除东南部山岭起伏、岩石遍布,属花岗岩外,其余均属砂岩、页岩。埔田地区是河流冲击层,耕作层深,属黏土类,适宜种植水稻;山坑田为沙壤土,铁锈水较多;其余为沙泥适中的坑田和涌边田;旱地和山地多为红壤、赤红壤、黄壤石质土。

气候条件

常平镇临近南海,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南风,冬季盛行东风和北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2℃,无霜期314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9%。全镇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970毫米。雨量多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7.6%。

历史沿革

人类聚居记录

早在宋朝初期,大沥村就有人类在此聚居生息。南宋末年其余各村落也先后有村民从南雄珠玑巷迁此安居,于元、明、清三代又有小部分村落相继出现。清道光(1821年)以前,常平镇境内先后出现一些小圩市,其后由于河道变迁以及社会环境变化,特别是广九铁路建成并设立常平站(今东莞站)之后,除常平圩日趋繁荣外,其余各圩相继衰落。 建国之前,常平圩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常平古圩——广裕圩——常平新圩。常平圩原是寒溪水畔一片荒滩,因水运便利,商业和手工业等在此发展,形成常平古圩。

其后为与常平古圩抗衡,在其东端又建广裕圩,因广裕圩辖地广阔,人口众多,水运便利,发展较常平古圩为快。之后,常平圩为求竞争,又建常平新圩。后来,人们把连成一体的常平古圩和常平新圩统称为常平下圩,而广裕圩则称为常平上圩。新中国成立后,常平圩与广裕圩合并为常平圩(曾先后两次称常平镇),并为历届政府机构驻地。1987年,常平撤区建镇,常平圩被划分为居民管理区和下圩管理区。

历史沿革大事记

宋初(太平兴国年间,即977年—984年),南雄利隽卿到大沥建村,是常平地区立村之最早者。 南宋后期(约1265-1278年),我镇部分村落始祖先后从南雄珠玑巷或其他地方到本镇各地立村,从此本镇村落已初具现今之格局。

清顺治年间(1644年),常平境内乡村归京山司管辖。

道光年间(1821-1865),常平古圩建立。

1950年8月5日,区乡调整,常平圩为全县唯一的区辖镇,常平境内的村庄基本属一区的常平乡和广裕乡管辖。

1953年春,全县将原来的九个区划分十五个区,常平区划为第五区,共辖区21个乡。 1954年6月30日,五区常平改为乡级镇。

1954年7月1日,县内区乡建制又变化,常平圩改为乡级镇。五区原所属的21个乡缩为十七个乡镇。

1955年9月,第五区改称为“常平区”。

1957年12月,全县撤区设乡,成立三十七个大乡,常平区解体,原小乡合并为常平、土塘、横沥、东坑四个大乡。

1958年3月,土塘大乡并入常平大乡,常平境内的村庄基本为常平大乡所辖。 1958年10月,全县废除大乡制,建立人民公社制,当时常平、

横沥、桥头、东坑四个大乡合并成立常平人民公社。1959年,桥头、横沥地区划出常平公社。

1983年11月,撤销常平公社,成立常平区公所。原公社所辖的各生产大队亦同时撤销,改称乡人民政府。

1987年4月,常平撤区建镇。常平区公所解体,成立常平镇人民政府。原区管所辖下的24个乡也撤销,分别建立31个管理区(另外一个居民管理区)。

行政村域

行政村数量

常平镇镇域面积108平方公里,辖31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

村委会

分别为下圩、岗梓、桥梓、塘角、苏坑、袁山贝、金美、还珠沥、朗贝、板石、桥沥、卢屋、土塘、麦元

、九江水、朗洲、陈屋贝、司马、霞坑、漱旧、漱新、黄泥塘、元江元、横江厦、田尾、白花沥、沙湖口、白石岗、松柏塘、上坑、木抡。

交通运输

铁路枢纽

常平铁路枢纽分设东莞站、东莞东站和东莞铁路口岸。东莞站、东莞东站原为常平站、常平东站,1997年底经国家铁道部门批准更名为现名;东莞站是广深线中途的二级大站,设有东莞铁路口岸,原为东莞常平铁路客运口岸,是1994年开通的国家一类口岸,1997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更为现名。东莞站客运口岸每天有56班列车停靠,日均客流量超过1万多人次,1997年5月19日开通的京九、沪九直通旅客列车在这里查验出入境,开通初期每天有一对列车,2002经该口岸出入境的旅客共55万人次;东莞站货场设有铁路货运口岸,有5条货运专用线和2万平方米仓库,货运能力250万吨,国际集装箱可编组专列,查检后直接发往香港。东莞铁路口岸于1996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口岸。东莞东站于1997年1月18日开通客运业务,于1997年4月开始发江西九江直快旅客列车。从东莞东站可以直达北京、南京、成都、南昌、阜阳、衡阳、长沙、岳阳、汕头等大中城市。2002年每天有43班次,日经客流量2万多人次,2007年春运从2月3日至3月14日,共40天,节前公路客运疏送返乡旅客90063人次,铁路疏送返乡旅客502338人次,节后疏散火车东站回流旅客1477030人次,无发生旅客滞留、积压的情况,同时也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出色地完成春运工作。 近年常平镇大力加强枢纽的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东莞站火车站综合大楼,楼高16层,总建设面积32000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其中二楼是国内列车售票厅、候车室,面积5200平方米;三楼作铁路口岸联检场地之用。此外还投资3800万元兴建第三站台、两条隧道和站台联接联检大楼的跨线桥。2000年6月开始动工兴建东莞东站新客运大楼,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中候车室面积10000平方米,可容纳和分流6000多名旅客;东莞东站的综合货运场于1998年开始投入运营,共建有三条铁路专用线,货运能力200万吨。

口岸运输

常平是我国南方新型的铁路枢纽城市.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交汇于此,她是我国铁路上唯一同时拥有大型铁路口岸,铁路客运口岸的城市,“铁龙三路枢会常平”是对常平铁路交通优势的生动描述。常平每天有140多班次列车在常平停靠,年接送旅客1500多万人次,口岸出入境人数60多万人次。现已初步发展成为京九沿线各类物资汇集,中转,交易,仓储和出口的重镇。常平镇围绕打造客流中心,积极支持协助铁路口岸部门认真抓好两站建设。随着常虎高速、东部快速路的建成通车及莞惠、莞从、环莞快速等高速路的规划建设并在常平与铁路交汇,常平的辐射范围和集聚能力不断扩大,作为珠三角多条铁路和多条高速路交汇的交通枢纽地位正在进一步凸显。 2007年4月,常平镇在常平大剧院隆重举行常平镇科学技术大会暨06年科技表彰大会。会上,来自经贸、外经、民营、宣传、环保等各个单位负责人和32个村(居)委会的书记

、主任及负责科技的干部和300多家企业的代表,共700多人参加。会上,对省、市工程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获得专利奖、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免检产品等11家企业进行奖励,奖励金额达139万元,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常平镇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科技改造和科普工作。07年镇财政投入2822多万用于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制及农业推广工作,全镇财政支出是92860万元,占全镇的财政总支出的3.04%。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两自”企业的发展。

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128.6亿元,同比增长15.8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同比增长18.09%;外贸出口总额28亿美元,同比增长18.5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2.83亿元,同比增长17.52%;社会总用电量27亿千瓦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亿元,同比增长22.05%。财政实力稳步提升。2007年全镇各项税收总额16.93亿元,同比增长18.89%,比2006年增加2.69亿元;镇级当年可支配财政收入9.67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1095万元。村级经济稳步提升。2007年,全镇村组集体总资产47.56亿元,两级集体净资产34.78亿元,村组两级纯收入4亿元,比去年增长19.58%。其中,4个村的村组两级纯收入超过3千万元。2007年度,该镇荣获全市镇区镇街考核排名一等奖,列全市第6名,并且获得了经济建设单项奖,社会公共管理单项奖,政治建设单项奖以及文化建设先进镇街等多个奖项。另外,该镇还荣获“中国最佳物流名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现状

常平镇狠抓农业经济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示范点建设和农技队伍素质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持续增产,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完成市下达2500亩的粮食种植任务。2007年,我镇粮食作物面积为2500亩,亩产为331.6公斤,总产为829吨。其中:冬种春收面积为1550亩,总产为

535吨;春种夏收面积为950亩,总产294吨;粮食总产值(现价)102万元。做好病虫鼠害防治工作。全镇统一行动灭鼠1次,投放毒谷14200斤,把病虫鼠害损失率降低在2.5%以下,为农作物丰收打下基础。通过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改善农田基本水利设施,提高耕地利用率等措施,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镇现有水果面积9787.3亩,其中:荔枝8801.1亩、龙眼641.7亩、杂果272亩。水果总产172.7吨,其中:荔枝97吨、龙眼为41.75吨、杂果为33.95吨。水果总产值(现价)为120万元。

农业资源与规模

据统计,2007年末全镇水产养殖面积为3698亩;水产品总产量1882吨,比上年增加332吨;平均亩产508.9公斤;水产品总产值(现价)1080万元。

2007年,我镇生猪饲养量为27990头,存栏量为10000头,出栏量为17990头;三鸟饲养量为1705722只,存栏量为340000只,出栏量为1365722只,鸽类出栏量18300羽。畜牧业总产值(现价)4062万元。蔬菜供应充足,品种多样,上市均衡,市场较为活跃。今年,全镇蔬菜播种面积为15600亩,总产为27343吨。蔬菜的总产值(现价)为6453万元。 为了有效地预防山火和防止乱砍滥伐行为,改善水库集雨区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保护现有山地的林相林貌,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封山育林范围包括九江水焦坑等山地,面积为2824.5亩。

工业发展

发展历史

建国以前,常平镇工业基础薄弱,处于原始发展阶段。到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开始重视工业,开办了一些工厂,主要是生产一些简单的农用和民用产品,工业进入起步阶段。进入八十年代,常平镇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之一,工业以开办“三来一补”企业的形式进入大发展时期,其行业主要是毛纺、制衣、玩具、电子、五金制品等,原料由香港运入,在本地加工成产品后运到香港销往世界各地。

现状

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128.6亿元,同比增长15.8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同比增长18.09%;外贸出口总额28亿美元,同比增长18.5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2.83亿元,同比增长17.52%;社会总用电量27亿千瓦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亿元,同比增长22.05%。常平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狠抓不放,坚持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镇经济发展态势平稳,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第三产业

产业基础

常平镇产业基础扎实,近4700家工业企业形成了以生物制药、五金模具、电子、毛织、玩具、塑料制品等为主的完善工业体系,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6家,总产值250亿元,增长18.09%。常平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电子信息产业是支柱产业,全镇电子信息企业及其配套企业500多家,产品销售收入和出口总值均占了全镇的70%以上。

战略产业

生物技术产业是战略产业,龙头企业高宝集团在常平累计投资3.5亿元,2004年建成了东莞首个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环境生物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006年又引进了联康生物科技集团等多家企业,落实了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等一批项目。目前联康已经成功研发出4个国家一类新药、2个国家二类新药,其中3个新药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其属下公司太力公司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的研究与开发”和“重组长效人红细胞生成素融合蛋白注射液的研究与开发”两个项目顺利中标“2007年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初步展现了常平镇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在研发上的实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毛织、玩具、灯饰等行业是传统优势行业,这些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仅毛织企业(包括个体户)就超过1000家,为解决群众创业、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常平镇的玩具、灯饰等行业与高新技术、资本市场的结合日趋紧密,升级步伐不断加快,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常平镇加大力度扶持“两自”企业发展。

产业规模

目前全镇共有省民营科技企业17家,市民营科技企业62家;有省名牌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2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

现代物流

物流业基础

常平是“中国最佳物流名镇”。目前全镇有专业物流企业107家,其中有大型物流企业27家,拥有铁路货场及各类专业市场达60多万平方米,其中大京九农副产品中心市场是国家农业部批准的定点市场,年交易量近300万吨,交易总额超过40亿元,辐射周边近1200万人口。

物流业规模

大京九物流基地是东莞市重点发展的大型物流基地之一,总规划面积4500多亩,目前有大京九塑胶城、东盛货场、常安快递、黄埔海关快件中心等多个大型项目入园落户。其中,大京九塑胶城2007年总成交量近40万吨,成交金额达到50亿元。黄埔海关快件中心进出口快件货运量在国内同行中位居第四,2007年进出口快件943万件,7.5万吨。2006年常平镇确立了促进物流业“三大转变”(物流产品从农业产品为主向工业产品为主转变,物流手段从发展专业市场为主向与国际物流链条接轨转变,物流网络从物流向信息流转变)的思路,拓展物流业发展的内涵和市场空间,同时投入资金启动了物流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极大地加速了物流业的发展。会展业发展迅猛,目前已形成了以大京九(常平)农副产品交易会等3-4个大中型品牌会展为支撑,10到20个中小型会展为主体的展览格局。连续成功举办七届的常平农副产品(食品)交易会,累积成交额超过98亿元,成为辐射珠三角乃至大京九沿线地区的知名会展品牌。

对外经贸

经贸现状

2007年,常平外经贸工作继续围绕完善服务工作、促进现有企业发展等重点内容,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调整,主动作好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大项目招商、工业园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促进企业开展内销、产业转型升级也有了较大进展,我镇外源型经济整体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各项指标排在全市前列。

贸易额

按照旧口径统计(含来料加工项目),按照旧口径统计(含来料加工项目),1-11月,全镇新签外商投资项目33宗,同比减6宗,合同外资金额19115万美元(含增减资),同比+13.65%,完成今年任务的69.68%,名列全市第9;实际利用外资(新口径)金额11759万美元,同比18.71%,完成任务的105.58%,名列全市第4。对外贸易方面,07年1-10月全镇外贸出口总值为236304万美元,同比21.2%,完成07年任务的86.98%,名列全市第8。 2007年1-11月,全镇三资企业共实现内销277711万元,占销售总值的12%,同比增长了31%。我们确定东莞益新五金有限公司、东莞宝丽美化工有限公司、东泰机械工具(东莞)有限公司为试点企业,其中东莞益新五金有限公司至今内销6804万元,占全部销售的98%。

科教文卫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常平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常平教育基本形成了幼教、普教、职教、成教、公民办教育、社区教育协调发展的多维的大教育体系。自2003年我镇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之后,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创建“省教育强镇”所取得的成果,常平镇委、镇政府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把教育打造成常平知名品牌”的战略目标,坚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布局,增加优质学位,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的中心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2007年底“省教育强镇”的复评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使教育强镇更强。

基础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已提前实现。我镇现有公办学校20所,初级中学2所、高级中学、职业中学各1所,小学16所;民办学校10所,镇村两级幼儿园16所,民办幼儿园13所,在校学生38220万多人。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初等教育完成率达100%,升学率达97%;2006年普高就读率57.76%。

被评为教育强镇后,常平镇中小学开展了较大面积的升级工作。目前、我镇20所中小学中,常平中学已于2007年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初评,将于2008年5月进行终评,黄水职业中学已于2007年升格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常平初级中学、振兴中学为省一级学校;16所小学中,等级学校有12所,其中中心小学、第一小学为省一级学校,其余为市一级学校;市一级成人文

化技术学校1所,市一级幼儿园2所。近年来小学教育投入大幅增加,特别是2007年两级办学之后,镇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加强联合办学,各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合格率等级学校96%以上,其余学校90%以上,达到了省规定的标准。此外,艺术成为常平小学教育的特色,在东莞市第六届少儿艺术花会比赛中,获得“一金、两银、两铜”的好成绩,学生节目在全国小学生艺术比赛中,获得金奖等等。

初中方面成绩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我镇初中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到2007年增加了8个班。常平中学高中部独立后,初中办学条件比较优越,作为省一级学校的常平初级中学和振兴中学,教育质量逐年上升。近几年初中升学率均超过95%,其中常平初级中学2006年、2007年中考分别超过市平均分18分、16分;全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57.76%,比2002年高出近一倍;近几年初中毕业生均有100多人考入市属中学,比2003年高出近一倍。常中今年高中招生分数线是565分,在东莞市镇一级学校中录取分数线排在前列,由于学校声誉不断提高,今年的择校生超过了500人。

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常中2006年高考上大专A线155人,比2002年增长31.4%,增长人数居全市八大校第二位;2004年高考上大专A线181人,比2003年增长16.8%,2004年上本科线143人,录取人数324人,录取率达96%;2005年高考考生录取人数308人,其中大专A线154人,本科78人,重点本科18人。常中被评上“省一级学校”后,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品牌逐渐树立起来了。

职教成教蓬勃发展

镇政府提出要把学校建设成东莞东部的职教中心、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信息技术应用推广中心。黄水职业中学自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职业中学”之后,又于2007年升格为“国家重点职业中学”,吸纳了周边多个镇区的生源,对周边镇区起到了较大的辐射和影响作用。该校已形成了以会计、计算机及应用为骨干专业,以物业管理、物流管理为特色专业的专业体系,2006年又开辟了工科校区,增加了汽车维修、模具等工科专业,其中会计、物业管理、物流管理、汽车维修等几个专业是东莞市中职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是我镇职业教育的重头戏,设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等专业技能考试考点,我镇已逐步成为我市东部地区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我镇职中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等级考试以及参加职教类高考,成绩连年大幅度提高,处与东莞市高职类学校前列。

常平镇现有镇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校址设在职业中学内。常平镇职教、成教相互衔接沟通,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构建起覆盖全镇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络,近三年来,举办了近1000学员的9个大专函授班,举办了达11000人次的岗位培训班65期,文化技术培训达30000余人次,培养了大批初中级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2005年,被评为“东莞市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教育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进入优质学校接受优质教育,1996年以来,我镇从城市发展出发,加大了联合办学的力度,不断调整教育布局。2004—2006年,合并了5所小规模学校,2007年又将还珠沥小学、朗贝小学、桥沥小学合并为第四小学,将白石岗小学并入第二小学,到2007年共合并了14所规模较小的小学,小学数量从32所减少到16所,大大提高了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同时调整中学结构和布局,合理调配教学资源,优化办学功能,2007年,镇政府斥资1.7个亿,成功地收购了原新星学校(民办),将常平中学高中部独立出去,同时扩大高中、初中的规模,利用“国家示范性高中”的品牌,大大提高了高中办学效益,同时,初中也利用“广东省一级学校”的品牌,扩大办学规模,大幅增加优质学位。

教育体制转变一步到位

2007年,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我市办学体制由原来的市镇村三级办学体制向市镇两级统筹办学体制转变。中学教育经费主要由市财政负担,小学教育由镇财政负担。我镇按照上级要求,迅速对原来的村办小学进行财产清点,做好接收工作,一次性将全镇15所小学收归为镇办学校,镇财政为此增加财政预算近400万元。

教育投入持续增长

常平镇委、镇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教育投入。2004年至2007年,全镇教育共投入近4.53亿元,四年中,镇村两级教育经费稳步增长,分别为10849万元、11189万元、11215万元、12092万元,教育投入均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18%以上,四年的正常性教育经费分别为9585万元、10185万元、11108万元、9336万元。

据统计,2003年后,我共投入7300多万元用于学校基础建设,共建3所新小学,扩校4所,新增校舍面积3万平方米。在抓好校舍建设的同时,我镇投入1500多万教育专项经费优化和完善教育设施设备,全镇现有多媒体功能室240间,电脑3468台。为了把教育打造成我镇知名品牌,2007年斥资1.7个亿收购民办学校建成常平中学高中部,同时每年投入120万元的租金开辟黄水职业中学的工科教学区。小学生公用经费人均2566元,在全市处于前列。中小学等级学校在校生占公办学校学生人数的70.5%,为我镇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学位。

教师队伍建设富有成果

我镇目前中小学教师人数已发展至1069人,民办教师687人。通过学历进修、骨干培训,业务学习、教学比赛等形式,多渠道地提升教师整体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镇已初步形成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学历、职称达标,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小学、初中、普高、职高专任教师学历达标均为100%。研究生毕业的有2人,获得硕士学位的有20人,在读的有28人。目前,全镇已有20人和4人分别参加市的名教师、名校长培训,4人参加国家、省的名教师、名校长培训。有6名英语教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赴英国培训。在2007年“东莞市学科带头人”评选中,我镇有8位教师入选,占全市近十分之一。在校长、教导主任队伍建设方面,2003年、2004年、2007年,通过四次公选,分别选出了16名年轻优秀、综合素质较高的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和4名小学教导主任,优化了学校干部队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科研成效显著

常平镇坚持科研促教、科研兴校战略,广大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不断提高,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活动中,全镇科研氛围浓厚。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镇教育科研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科研经费有保证,镇每年有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奖励教研成果;二是等级学校发挥科研骨干作用,其中常中、振中、职中、一小、板石、土塘等学校成绩突出;三是科研与教育管理相结合,提高科研的实效性。被评为教育强镇后,全镇共有43项科研课题在省(4项)、市申报立项,其中市十一五规划课题23项;多项课题获得奖励,其中,获得省级奖励的10项,获得市级奖励的13项;教师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发表的有18篇、省级刊物发表的有142篇、国家级刊物发表的有35篇。

常平镇自被评为教育强镇后,出现了教育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发展力度,为更好地实现镇委、镇政府提出的“把教育打造成常平知名品牌”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旅行景点隐贤山庄

山庄位置

东莞丽城隐贤山庄旅游风景区位于东莞市常平镇丽城。地处东莞交通枢纽中心地域,东莞东火车站、东莞火车站、常平汽车站到达隐贤山庄仅需5分钟车程地理位置优越。1998年全面对外开放,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先生为隐贤山庄做了亲笔题名。占地面积1800亩,山灵水秀,风景怡人,因明末贤臣李觉斯于此隐居而得名。

景区文化

景区是佛教文化浓厚,自然生态风景优美,由南中国最大的汉白玉观音像、暮鼓晨钟的隐贤寺、空灵梦幻的佛香塔、厚重淳朴的晚翠居、太清宫、卧佛殿、弥勒佛塑像、月华泉,以及迷人的自然生态园、热带雨林、隐贤湖畔、湖滨烧烤场、大型拓展和野战基地、国际标准游泳场、水上游乐世界、挂牌五星丽城假日酒店配套构成,配套设施完善。

2008年5月公司投资几千万全新打造“快活谷”主题动感乐园。“快活谷”乐园已于2009年5月1日全面对外开放。占地六百多亩,是东莞最大的综合性游乐场所,乐园内包括几十项东莞最大的机动游乐项目。东莞首家人造鸟屋漂流、东莞最大的水上乐园、东莞最大的动物园、首家的滑翔飞翼、最长的龙宫、最大的跑马场等……最新打造的荷兰风情百万玫瑰园、瓜果园、蔬菜园、生态鱼养殖基地等都是快活谷乐园的大亮点。

景区每年黄金周或节假日都将举办大型旅游主题活动,是集游览、观光、游乐、拓展、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