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腊吐底村 |
释义 | 起源由来腊吐:怒族一虎氏人名,底:小平地。含义怒族一虎氏族人的小平地。村委会驻腊吐底自然村,位于上帕镇驻地西南方直距1.4公里处的一江边缓坡地上。 1933年设康乐设治局(1935年改福贡设治局)章化乡十保和十一保,1950年改设腊吐底村与俄夺底村, 1951年设腊吐底乡与俄夺底乡,1969年设腊吐底大队,1984年设腊吐底乡,1988年设上帕镇腊吐底办事处,2000年设腊吐底村委会。 山高谷深,除有少量江边台地和河谷部积扇外,绝大多数为缓坡、陡坡地。 这里多以傈僳族居民为主。目前,傈僳族保留着氏族制度的残余,各村社和家族内部有虎、熊、猴、蛇、羊、鱼、蜂、鼠、鸡、鸟、竹、麻、茶等十多种氏族名称,代表不同的血缘亲属关系。婚姻以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为主。过去,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偑刀,右腰挂箭包;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筒裙,喜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有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活动,巫师称"尼扒"。少数人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传统节日有阔时节(过年)、收获节等。 村情概况腊吐底村隶属福贡县上帕镇,地处镇政府西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镇政府道路为乡村公路,交通方便,距县城2公里。东邻怒江干流,南邻古泉村委会,西邻缅甸联邦共和国,北邻珠明林村委会。辖4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20户,有乡村人口2178人,其中农业人口2178人,劳动力103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25人。 全村国土面积33.11平方公里,海拔1290米,年平均气温16.9℃,年降水量148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841亩,人均耕地0.85亩,林地40709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3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841亩(其中:水田572亩,旱地 1269亩),人均耕地0.85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40709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962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9亩,主要种植油桐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350 亩;草地802亩;荒山荒地5657亩,其他面积311亩。 基础设施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394户通自来水,有12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占农户总数的24.23%)。有520户通电,有8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42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5.38%和65.7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4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2户(分别占总数的28.07%和11.92%)。 该村到镇政府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距离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农用车1辆,拖拉机17 辆,摩托车34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572亩,有效灌溉率为31.07%,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1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4亩。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6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户。全村有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该村农户住房以其他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4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7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还198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15万元,占总收入的30.18%;畜牧业收入94万元,占总收入的24.6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957 头,肉牛225头,肉羊1306头);渔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0.52%;林业收入12万元,占总收入的3.15%;第二、三产业收入110万元,占总收入的28.87%;工资性收入48万元,占总收入的12.6%。农民人均纯收入1313元,农民收入以第二.三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98人(占劳动力的9.06%),在省内务工40人,到省外务工158人。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畜牧业,主要销售在本县内。2009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9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4.67%。该村目前正在计划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520户,共有乡村人口2178人,其中男性1078人,女性1100人。其中农业人口2178人,劳动力1039人。该村以傈僳族为主,其中僳僳族1954人,其他民族72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178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1041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72.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2公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