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拉木岛 |
释义 | 在非洲肯尼亚的东海岸,有一座名叫拉木(Lamu)的群岛,在它的附近有一座帕泰岛。598年前,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时,一艘船因迷失方向驶入了帕泰岛沿岸,并不幸触礁下沉。后来,明朝廷保守势力占了上风,郑和下西洋被认为是“劳民伤财”,因而实施海禁,禁止再建造远洋船舶,下令“寸极不许下海”。从此,中国走向“闭关锁国”,失去很多发展的良机。 几百年前的拉木群岛相当发达,是东非的“商贸中心”。而离其不远的帕泰岛也因此受益。肥沃的土壤养育了超负荷的人群,随着水土的不断流失和土壤的沙漠化,在随后的几百年中,帕泰岛随之衰败。 当时,在郑和的商船逐渐沉没之际,慌忙之中,船上的数百人纷纷抛出载运的小船逃命,并从大船上快速搬下瓷器和丝绸。他们之中有水手、厨师、医生、文人和各种手艺人。他们约有400人划向帕泰岛,沿着杂草丛生的海岸线在上加村附近登陆,并用随身带的中国瓷器和丝绸与当地人交换食物和财物。后来,除40人留在上加村外,其余人分两路走了。约100人向西来到了帕泰村,260人北上了西游村。 由于当时的交通和通讯状况,失踪者虽然无法与明朝廷取得联系,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仍满怀希望沿着东非海岸一路漂泊,想借此得到祖国的消息,或是从此获得搭救。当一切努力都化作泡影之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女子成家,入乡随俗,落地生根。他们中就有人来到了拉木群岛,马林迪和蒙巴萨。以至今日,在这些地方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后裔。 今天的拉木人,依然将中国瓷杯作为他们的咖啡杯。拉木岛上的马汤多尼村,以制作小型木舟和编织各种草垫与篮子著称。小型木舟与中国南方的小渔船十分相似。 与拉木岛近在咫尺的帕泰岛上有帕泰、上加、西游、法扎和春杜瓦几个村子。那里终年没有电,村民夜里仍用煤油灯照明。岛上只有一台小型发电机,专供清晨高音广播提醒人们做祈祷及晚上观看录象时使用。大家所知道的今天的中国是从看武打片开始的。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的名字在这里家喻户晓。帕泰岛上不产蔬菜,每每都要出海到较近的拉木岛上去买。由于交通不便和经济原因,帕泰岛上的人常年吃不到蔬菜。 帕泰村就中国人而言,目前只剩下三户了。他们的房屋的样式和中国的建筑风格相仿,使用的是双扇木门。瓦法茂(Wafamau)是他们的共同姓氏,也成为帕泰岛上“中国人”的代称。瓦法茂人由于他们的祖先当时带来的瓷器和丝绸为他们奠定了基础,现在他们每家都有自己的地,加上比较勤劳,生活也就较为宽裕。他们中间也有人以捕鱼为生,或是做水果生意。这一带的主食是玉米和香蕉。 西游村是岛上最大的村庄,现约居住着3500人。据当地的老人们物角作为火罐的拔罐疗法,还有治拉肚子的“姜片泡‘茶'”,骨骼脱臼后的复位术等等。据说这些都是他们的祖先从中国那里学来的。 郑和时代,以中国的国力和海上力量,完全可以让世界为之称臣。然而,郑和下西洋后,强大的中国正是因为采取了自我封闭的政策,不仅使自己失去了开拓世界的良机,同时,也与世界的发展逐渐拉开了距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