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昆仑南缘缝合带 |
释义 | 昆仑南缘缝合带。该缝合带目前有很多分歧,以往名称也很多,有叫秀沟-玛沁缝合带,也有叫玛沁-略阳缝合带,西段曾叫麻扎-康西瓦缝合带,或者叫木孜塔格-昆仑山口-玛沁缝合带;甚至有人根本否认该缝合带的存在。然而综合近年来的工作成果表明,缝合带的存在是无疑的;不仅东段的扎陵湖、花石峡、玛沁一带有蛇绿岩存在,而且近年来在西段的木孜塔格北坡、康西瓦以东亦有蛇绿岩发现,与其伴生的还有深海沉积、滑塌堆积等。中段昆仑山口一带虽未见蛇绿岩,否认缝合带存在者也不得不承认混杂岩石普遍存在的;经过强烈变形,规模巨大的糜棱岩剪切带也十分完好,缺乏蛇绿岩的一种解释有可能是受后期大规模走滑断层的影响结果或年轻地层的覆盖。由于该缝合带恰好是昆仑山的南界,因此,称它为昆仑南缘缝合带比较恰当。从目前已获得的资料看,缝合带中蛇绿岩的时代亦为石炭纪和二叠纪,虽然亦有人提到过三叠纪的蛇绿岩,然而经过详细分析资料并不十分可靠。该带蛇绿岩的性质、发育历史与环境、缝合带的焊接时间等都与金沙江缝合带十分相似,而且晚古生代至三叠纪时期昆仑山与羌塘在地质上具有一定的对称性,所有这些特点都说明它们有可能属同一洋盆产物,或许它与金沙江缝合带遥相对应,是古特提斯多岛洋盆的另一侧边界。该缝合带的极向是向北消减碰撞的,昆仑山中大量年龄值为2.7-1.8亿年的花岗岩和晚石炭纪至三叠纪末的火山岩就是与其匹配的岩浆火山弧,火山岩从中基性到酸性的演化序列也十分清楚。该缝合带是一条强烈变形带,地层的强烈膝褶、片理化和构造透镜体,同时伴有变质作用,形成一套千糜状的肠状混合岩,大规模的糜棱岩带沿缝合带到处皆可找到,主变形期大约发生在三叠纪末期,沿该带后期变形也十分强烈,大规模的左旋走滑运动是目前最显著的运动形式,并由此而改造了缝合带的本来面目,甚至出现许多小的拉分盆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