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矿业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演化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渠爱雪著丛 书 名: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丛书 出 版 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23376 出版时间:2010-12-01 版 次:1 页 数:243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建筑 >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 内容简介《矿业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演化》以矿业城市土地利用为核心,对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特征及其变化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研究,构建了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的一般理论框架,并以江苏省典型矿业城市——徐州市为分析样本,充分利用RS与GIS技术,围绕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格局、机制、效应”这一科学命题,系统分析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与格局特征,综合研究资源、经济、技术、交通、社会等因素对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并从生态系统视角分析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矿业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演化》可以作为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和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渠爱雪,女,1971年12月出生,江苏丰县人。1994年在徐州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在辽宁师范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人文地理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及GIS应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城市与区域规划等多项地方委托课题。在《地理研究》、《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 目录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LUCC研究进展 1.2.2 国内外矿业城市研究进展 1.2.3 矿业城市徐州市LUCC研究进展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l.4.1 研究目标 l.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内容结构 2 研究区概况及遥感数据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1.1 研究区基本概况 2.1.2 矿业经济发展概况 2.2 数据基础及遥感数据处理 2.2.1 研究区范围 2.2.2 数据源 2.2.3 遥感数据处理工作平台及技术路线 2.2.4 遥感数据预处理 2.2.5 遥感影像解译 2.2.6 矢量图的生成及建库 3 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理论研究 3.1 矿业城市基本内涵 3.2 中国矿业城市发展及理论研究意义 3.3 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3.4 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的理论研究 3.4.1 分析方法成因分析法 3.4.2 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系统层次关系辨识 3.4.3 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作用机制理论框架 3.5 本章小结 4 徐州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与格局研究 4.1 技术流程及研究方法 4.1.1 技术流程 4.1.2 研究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与变化强度 4.2.2 土地利用类型增减转移 4.2.3 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 4.3 本章小结 5 徐州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与空间格局研究 5.1 徐州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演变分析 5.1.1 研究方法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及均衡度 5.1.2 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变化 5.1.3 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计算及分析 5.1.4 用地变化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的关系分析 5.2 徐州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演化研究 5.2.1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及研究数据基础 5.2.2 研究方法 5.2.3 工业用地空间分析 5.2.4 居住用地空间分析 5.2.5 商服用地空间分析 5.2.6 工业、居住及商服用地空间格局对比分析 5.2.7 工业、居住及商服用地空间格局关系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徐州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 6.1 驱动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定量研究方法及研究主要内容 6.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2 主要定量评价方法 6.1.3 驱动力机制研究的主要内容 6.2 徐州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实证研究 6.2.1 自然因素影响 6.2.2 矿产资源影响 6.2.3 经济人文因素影响 6.2.4 驱动力因素系统综合影响的定量研究 6.3 本章小结 7 州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 7.1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理论的徐州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研究 7.1.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及应用 7.1.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7.1.3 计算结果与分析 7.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徐州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 7.2.1 生态足迹理论及应用 7.2.2 生态足迹计算及分析 7.2.3 生态承载力计算及分析 7.2.4 生态盈余(或赤字)计算与分析 7.3 基于景观生态理论的徐州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 7.3.1 景观生态理论及应用 7.3.2 结果与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总结 8.2 主要创新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后记 前言进入新世纪的十年以来,我国的经济继续在高速的增长,叹为世界奇迹!在人类发展史上写下了更为辉煌的一页!今年5月,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的成功举办,更是将海内外世人的目光长时间的聚焦到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好为国际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的名言“21世纪初期影响最大的世界性事件,除高科技以外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做了华丽的诠释。然而,当下还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粗放模式主导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轮驱动下的城市及其依托的区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众多不和谐的声音。尤其是在一些地方政府坚持唯GDP马首是瞻的发展理念下,多种不和谐声音集聚形成了倍增效应,使得在区域差异、城乡差别和群体收入差距等不断地被拉大的同时,城市空间过度开发、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公共资源分配不公、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和文化遗产建设性破坏等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扑面而来。我国这一高速发展中的诸多负面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思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