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场面调度 |
释义 | 场面调度,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起初这个词只适用于舞台剧方面,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活动的位置变化所做的处理,是舞台排练和演出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导演为了把剧本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环境气氛、以及节奏等,通过自己的艺术构思,运用场面调度方法,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场面调度是在银幕上创造电影形像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指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的统一处理,被引用到电影艺术创作中来,其内容和性质与舞台上的不同,还涉及摄影机调度(或称镜头调度)。 简介由于电影和戏剧在艺术处理上具有某些共同性,“场面调度”一词也被引用到电影创作中,但其涵义却有很大的变化和区别。在电影中“场面调度”的涵义是指导演对话框内事物的安排。因为电视和电影具有相似的性质,所以它也适用于电视剧的创作。 构思和运用电影场面调度,须以电影剧本,即剧本提供的剧情和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为依据。导演、演员、摄影师等须在剧本提供的人物动作、场景视觉角度等基础上,结合实际拍摄条件,进行场面调度的设计。利用场面调度,可以在银幕上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渲染场面气氛,交代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场面调度对电影形像的造型处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演员调度横向调度:演员从镜头画面的左方或右方作横向运动。 正向或背向调度:演员正向或背向镜头运动。 斜向调度:演员向镜头的斜角方向作正向或背向运动。 向上或向下调度:演员从镜头画面上方或下方作反方向运动。 斜向上或斜向下调度:演员在镜头画面中向斜角方向作上升或下降运动。 环形调度:演员在镜头前面作环形运动或围绕镜头位置作环形运动。 无定形调度:演员在镜头前面作自由运动。 导演选用演员调度形式的着眼点,不只在于保持演员和他所处环境的空间关系在构图上完美,更主要在于反映人物性格,遵循人物在特定情境下必然要进行的动作逻辑。 摄影机调度摄影机调度的运动形式有推、拉、摇、跟、移、升、降。以镜头位置分,有正拍、反拍、侧拍等形式;以镜头角度分,有平拍、仰拍、俯拍、升降拍及旋转拍等形式。一般来讲,若干衔接镜头,用同一个运动形式拍摄,会给人流畅的感觉,用忽而仰,忽而俯的角度拍摄,会给人强烈的对立感觉。 三种主要的调度手法电影的场面调度是演员调度与摄影机调度的有机结合,两种调度相辅相成,都以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所决定的人物行为逻辑为依据。为了使电影形像的造型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处理电影场面调度时,可以从剧情的需要出发,灵活运用以下三种手法: 纵深调度即在多层次的空间中,充分运用演员调度的多种形式,使演员的运动在透视关系上具有或近或远的动态感,或在多层次的空间中配合富于变化的演员调度,充分运用摄影机调度的多种运动形式,使镜头位置作纵深方向(推或拉)的运动。比如将摄影机摆在十字路口中心,拍一演员从北街由远而近冲向镜头跑来,尔后又拐向西街由近而远背向镜头跑去的镜头;或者跟拍一演员从一个房间走到房子深处另外几个房间的镜头。这种调度可以利用透视关系的多样变化,使人物和景物的形态获得强烈的造型表现力,加强电影形像的三度空间感。 重复调度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重复出现。虽然镜头调度有些变动,但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重复出现。虽然演员调度有些变动,但相同或相似的镜头调度重复出现。在一部影片中,这种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重复出现,会引发观众的联想,使他们在比较之中,领会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涵义,从而增强剧情的感人力量。比如,一场戏是刚结完婚的妻子在村口一棵榕树下送别丈夫上前线作战。另一场戏是数年后,同在这棵榕树下,妻子迎接丈夫立功凯旋归来。如果将这两场戏用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加以处理,当观众第二次看到时,势必会联想到第一次出现的情境,从而对这一对夫妻的离别和重逢有更深的感受。 对比调度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若再配以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的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场面调度与蒙太奇的关系电影从无声变为有声以来,运用场面调度连续拍摄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蒙太奇分切,但是并未完全排除蒙太奇手段。场面调度与蒙太奇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可以藉助于蒙太奇技巧,通过演员和摄影机运动的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在相互对比之中,揭示出一种更为深刻的涵义。只有当这两种表现手段融为一体时,电影语言的艺术表现力才更具有强烈的感染人的作用。假定有这样两个片断:一个是地下工作者在充满阳光的火车站里坐在椅子上等候着,另一个是另一个地下工作者为了和他接上关系正在阴森森的密林中被敌人追踪拚命奔逃。一个是静、亮、暖色,另一个是动、暗、冷色,这两个片断多次对比着交递出现,能使观众在紧张的气氛中,更强烈地感受地下工作者为革命冒生命危险的优秀质量。 从各国的电影发展史来看,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改进,电影场面调度技巧的运用愈来愈丰富多彩。但是,有两种倾向应该避免:一种是形式主义倾向。它不将场面调度用以创造真实感人的电影形像,不注重深入刻画人物形像,而过于追求镜头画面奇特怪诞的异常效果,结果人为痕迹很重,使观众失去身临其境之感。另一种是自然主义倾向。它排斥对电影场面调度精心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处理,片面强调自然状态,结果,虽然看来如现实生活一样真实,但却显得粗糙杂乱,失去了电影形像作为一种艺术形像的魅力。 图书《场面调度》基本信息副标题: 影像的运动原作名: Film Directing: Cinematic Motion 作者: [美] 史蒂文·卡茨 译者: 陈阳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1-2 页数: 329 定价: 49.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0029806 内容简介本书是全球畅销书《电影镜头设计》作者的第二部经典电影教材,在前作基础上进一步图文并茂地深入剖析了各种调度演员与摄影机的技巧,是一部涵盖了各种戏剧性场景和不同摄影风格的场面调度方案“兵法大全”。书中介绍的各种调度案例囊括了狭窄受限空间、开阔空间与人物众多的聚会场景。这些案例不仅紧密围绕人物的行为动机和故事的戏剧性要素,还具有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充分考虑了现场拍摄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分析案例的时候,作者追溯了摄影棚时代经典的调度风格,也列举出当下实景拍摄中新式的调度手法,分析了各自的使用背景和利弊,帮助导演,尤其是初入门的新手们,更好地培养出一种在任何特定情况下判断什么是最佳方案的意识。 书中特别设置了与场面调度相关的导演、美术设计师、摄影师、道具师等好莱坞业内人士的深度访谈,并在新版本中专门增加了“剧本拆析”一章,针对性地讲解构思场面调度方案的整个规划过程。为了弥补技术方面的需要,还增补了数字技术一章,介绍如何使用最先进的数字化的电影技术完成场面调度设计。 ----------------------------------------------------- 这不是一部只供阅读的书籍,它需要随之练习,随之调研,随之思考。——谢飞,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本书给导演最为巧妙和核心的工作——调度演员和摄影机,提供了可贵的建议与帮助。我极为推荐。——朱迪斯·韦斯顿(Judith Weston),畅销书《指导演员》、《电影导演的直觉》作者 书中的例图给电影拍摄工作以及真实场景状况提供了传说中的调度指南,极大地丰富了这本用笔写就的参考说明手册,使书中展现的各种调度方案能够从纸上谈兵进入到实际操作之中。——Anezka Sebek,新学院大学帕森斯设计学院动画与广播设计专业教授 要领会拍电影的微妙之处与电影摄影工作遭遇的挑战有以下值得推荐的方法:重复看大量的影片;去读好的电影学校;阅读史蒂文·卡茨的《电影镜头设计》与《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在这本书的访谈录中,艾伦·达维奥、拉尔夫·辛格尔顿、约翰·塞尔斯这些出色的电影人以他们深刻的见解平衡了本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无论是对抱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还是已经有一定造诣的创作者,这都是一本极为可靠的工作手册。——John McIntosh,纽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计算机艺术美学专业教授 作为少数谨慎的大部头著作之一,本书得体地避开了市场炒作的流俗之作,在坚实的技艺与方法论基础上标绘了场面调度的“航线”。——Scott Billups,电影制作者,《数字化的电影制作》作者 电影初学者们可能马上就能学会并对类似“场面调度”的术语展开讨论,然而却对这些词汇没有具体概念。在这本书中,卡茨给读者指出了最实际的要点,他非常成功地拆解了导演在片场编排调度演员与摄影机的这项令人胆怯的工作任务。重要导演、制片主任等等电影人的访谈给本书增添了关键的教学范例。——Dan Ochinva,Millimeter杂志 只有那么几位作者或几本书能够抵达“必读”的地位,史蒂文·卡茨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对任何一位有追求的导演而言这本书都是一部卓越的教程,内容清晰明了,具有可操作性,充满了智慧。要理解并运用电影的场面调度技巧,本书是必不可少的参考指南。——Sam L Grogg,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前院长 作者简介史蒂文·卡茨(Steven D. Katz)作为一名作家、导演及制片人,在传统电影拍摄和动画制作领域有着三十余年的工作经验,他是纽约最大的三维角色动画和特效公司Curious Digital的创建人,也是业内公认的数码电影电视特效先驱。他的诸多作品出现在广播、有线电视网和各大国际电影节上。目前担任幸星数字娱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执行制片人,为国际化的观众制作电影。 图书目录致中国读者 1 序 言 2 引 言 5 使用指导 10 第一部分 场面调度的流程 第一章 场面调度:导演 3 1.1 视 点 / 5 1.2 戏剧性重点 / 5 1.3 动作的戏剧性范围 / 6 1.4 主镜头和长镜头 / 6 1.5 多机位拍摄和备用镜头 / 6 访谈录:约翰·塞尔斯 / 9 第二章 场面调度:制片主任 17 访谈录:拉尔夫·辛格尔顿 / 21 第二部分 场面调度:工作室 第三章 基础编排 29 3.1 场景空间 / 30 3.2 区域调度和逐个角色调度 / 31 3.3 调度演员和摄影机 / 33 强调被摄主体 / 33 强调一组被摄主体中的一个 / 34 将观众的注意力从一个被摄主体转向另一个 / 35 起连接或引导作用的调度方法 / 36 3.4 反向运动 / 37 3.5 反推镜头 / 37 3.6 实景与摄影棚调度 / 39 访谈录:艾伦·达维奥 / 42 第四章 受限空间中的场面调度 47 4.1 汽车、巴士和飞机 / 48 4.2 拍摄车内场景的配套设备 / 49 案例一:车内场景 / 51 预估拍摄时间表 / 56 技术因素 / 56 案例二:车内场景 / 59 预估拍摄时间表 / 64 技术因素 / 64 案例三:巴士内景 / 67 技术因素 / 74 备用镜头 / 74 案例四 / 77 预估拍摄时间表 / 84 备用镜头 / 84 技术因素 / 84 案例五 / 87 预估拍摄时间表 / 104 技术因素 / 104 访谈录:达斯汀·史密斯 / 106 第五章 受限空间中的高级场面调度111 案例六 / 115 预估拍摄时间表 / 128 备用镜头 / 128 技术因素 / 129 案例七 / 131 预估拍摄时间表 / 138 案例八 / 141 技术因素 / 152 预估拍摄时间表 / 152 案例九 / 155 唤起共鸣感的调度方式 / 186 技术因素 / 186 拍摄时间表和备用镜头 / 187 访谈录:哈罗德·米切尔森 / 188 第六章 开阔空间中的场面调度 193 案例十 / 197 拍摄风格 / 214 个案研究 / 214 案例十一 / 217 技术因素 / 228 备用镜头 / 228 访谈录:林范 / 229 第七章 多人物场景的场面调度 235 7.1 表演区域 / 237 案例十二 / 239 技术因素 / 274 第三部分 场面调度:开拍之前 第八章 视觉化的剧本拆析 277 8.1 使剧本视觉化 / 278 8.2 头脑风暴 / 280 《波士顿》 / 281 剧本拆析:第一遍 / 286 剧本拆析:第二遍 / 287 剧本拆析:第三遍 / 288 视觉化方案 / 290 预估备选镜头 / 292 最终的技术性剧本拆析 / 292 第九章 数字化的电影设计 295 9.1 数字化的电影设计 / 297 9.2 开始工作 / 297 9.3 数字化的故事板 / 298 9.4 动态故事板 / 300 9.5 照片故事板 / 302 9.6 完全3D可视化效果 / 305 9.7 数字场景师的劳务市场 / 306 9.8 预制模型 / 306 9.9 景观生成 / 307 9.10 简洁与风格 / 310 9.11 表演 / 320 9.12 制订计划和精确的可视化 / 320 9.13 矫枉不过正 / 322 可视化软件 323 3D软件 323 景观生成软件 323 图像编辑软件 324 剪辑与合成软件 324 3D 互动故事板案例资源 325 如何使用互动故事板 325 重要词汇 326 出版后记 33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