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场口村
释义

场口村位于富阳中南部,富春江南岸,坐落龙潭古渡旁,北距县城18公里,南靠马鞍山,北濒青江水。全长83公里的壶源溪在此与瓜江汇合后,俗称青江,向西北注入富春江。青江可直通轮船,为历史上富阳四大县埠之一,是湖源山区出运山货的堆放场所和进山物资的集散咽喉,故名场口。清代为西南区仪凤一、二庄,民国时期属场口镇,50年代初属场口乡,1958年后属场口人民公社,1984年后属场口镇,历为区、乡、人民公社、镇所在地。1992年,全村757 户,2670人。

抗日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富阳县城沦陷。1937年12月,富阳县政府迁至场口。当时,距场口东北25公里的灵桥为抗日前哨,7公里外的中埠为经济封锁线,各有驻军扼守。场口以其前有大江作天险,左有窄溪、深沃为腹地,右得大源、湖源山区作屏障等独特的地理环境,显得较为安全,成为杭州通往内地的必经要道和货物进出的重要集散地。兼有富春江航运之利,当时场口至杭州轮船有16艘,载重240吨,并有快艇4艘,每天对开一班,为形成敌后商品交易市场创造了条件。

1943年后,四川、湖南、江西、福建、安徽等地客帮,均来场口采办商品,宁波、绍兴、萧山、杭州等地商人聚集场口开店营业,浙江地方银行在场口设立物资抢购处,专门收购单帮商人从上海、杭州偷运出来的货物,转销于内地。当时的场口,商号成片,草舍成街。据1944年4月21日《东南日报》载:场口商号不下五六百家,人口逾万,已跃为东南吐纳港,商业呈畸形繁荣,入口以棉布、百货、食盐为大宗,出口以土纸、瓷器、桐油为大宗,各地商贾云集于此。1946年 11月,《浙江商报》又载:每天从各地汇到场口的货款达千万元以上,杭票的交换额每天多至数千万元,无论是南货、绸布、颜料、棉织品,只要是后方需要的商品,这里应有尽有。据《场口商号会员录》所载:抗日战争胜利前后,镇上的商号达464家,其中旅馆宿店39家,菜馆饭店27家,跑单帮的流动商人不计其数。为解决流动商人食宿,街上一般民家都设有临时客床3至4张,包吃包住,经济方便。商业区扩展到东至石塔山,西至鸡山,北至木排头。除老街外,新辟后街、草舍街、江东街等临时街道,连占地百亩以上的马沙滩也拓建为街市。客、货商船自龙潭庙泊至青江口,长达2.5公里,总数不下千艘。荷兰的两艘机动商船也驶入场口进行商贸活动,其中一艘被日本飞机炸沉,部分残骸至今还沉在场口大桥下游江底。当时,场口的知名度遍及东南各省,从外省来的邮件,只要写上浙江场口或只写场口,便可直接抵达。驻于场口村的浙江直接税局新登分局(辖富阳、新登、萧山三县)之税金收入,列于全省之首。时有小上海之称。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历经8年离乱的商号,陆续迁返原地复业,盛极一时的场口商市渐趋衰落。

经济发展

吨粮村

50年代后至70年代前,场口村一直以农业为主,兴建了大批农田水利工程,将旱地全部改成水田,后又不断改良土壤,改造低产农田,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粮食亩产从1949年的100公斤提高到1992年900多公斤,成为名闻遐迩的吨粮村。

电子产品加工业

70年代后,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乡镇工业开始起步。改革开放后,村办企业和个体联户企业日趋兴旺发达。1980年9月,位于龙潭古渡横跨青江、全长138米、宽8米的场口公路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南来北往的摆渡历史,为场口的工业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至1992年底,境内共有工业企业42家,其中县办企业4家,镇办企业3家,个体及联户企业35家。拥有固定资产800多万元,全年工业总产值5600万元,创税利1100万元。在工业企业中,电子工业异军突起,发展尤快。全村有电子工业企业15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产值4000多万元,税利840万元,占全部工业产值和税利的71%和76%。主要电子产品有电视机、收录机、对讲机、电子游戏机的拉杆天线,有线电视用的各种型号铜轴电缆、接插件、分支分配器、用户盒、放大器等。电子产品零部件的加工配套,已遍及全村大多数农户家庭,1992年,全村电子产品的加工产值高达500多万元。

场口电子器材厂

镇办企业场口电子器材厂是全村电子工业的龙头,该厂为西湖电子集团公司成员厂,中国视像行业学会会员厂。1970年12月兴建,1980年始产拉杆天线。1981年7月,全国电视机拉杆天线质量评比获满分,达到部颁标准。1984年,成为全省生产电视机、收录机等拉杆天线的定点厂。1992年,厂区面积1.1万平方米,职工687人,固定资产437万元,年产值2626万元,创税利127.86万元。生产的JL7-230-Ⅲ拉杆天线,1988年评为省优产品,次年评为部优产品,畅销10多个省、市及远销美国、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84年被评为浙江省乡镇企业模范集体,1987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先进企业,1988年被评为市级、省级明星企业。厂长周海林,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厂长和明星企业家,199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场口耐火材料厂

除电子工业外,其他工业亦有相应发展。场口耐火材料厂生产的特种耐火材料中耐1号,质量优于美国等国的同类产品,价格只需进口产品的二分之一,1992年4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产品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新面貌

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场口村面貌焕然一新。1984年后,先后建成内设1000座的场口电影院、拥有2000余平方米营业面积的场口商场、日供水300吨的场口自来水厂和溜冰场、录像厅、有线电视、程控电话等设施。1992年农历八月十五的传统集市,到场口经商、赶集的人数超过5万,为1949年以来所未见。

传说

明末清初,倭寇来侵,江浙沿海一带处处都遭了蹂躏,这儿一隅,虽然处在内地,可是烽烟遍野,自然也民不安居。忽而有一天晚上,大兵过境,将此地土著的一位农民强拉了去。他本来是一个独子,父母都已经去世了,只剩下两个弱妹,全要凭他的力田所入来养活三人的。哥哥被拉了去后的两位弱妹,当然是没有生路了,于是只有朝着东方她们哥哥被拉去的方向,举手狂叫,痛哭悲号,来减轻她们的忧愁与恐怖。这样的哭了一日一夜,眼睛里哭出血来了,突然间天上就起了狂风,将她们的哭声送到了她们哥哥的耳里。她们的哥哥这时候正被铁链锁着,在军营里服牛马似的苦役。大风吹了一日一夜,他流着眼泪,远听她们的哭声也听了一日一夜。直到第三天的天将亮的时候,他拖着铁链,爬到了富春江下游的钱塘江岸,纵身一跳,竞于狂风大雨之中跳到了正在涨潮的大江心里。同时他的两位弱妹,也因为哭了二日二夜,眼睛里的血也流完了之故,于天将亮的时候在“东指关”的江边,跳到水里去了。第三天天睛风息,“东指关”的住民早晨起来一看,附近地方的树头,竞因大风之故,尽曲向了东方。当时这里所植的都是梓树,所以以后,地名就变作了东梓关。过了几天,潮退了下去,在东梓关西面的江心里,忽然现出了两大块岩石来。在这两大块岩石旁边,他们兄妹三人的尸体却颜色如生地静躺在那里,但是三人的眼睛都是哭得红肿不堪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