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匡荣归 |
释义 | “暮鼓晨钟荣辱观,立身处世有良方。心地污垢涤荡去,九州遍地芝兰香。”这首发表在《湘中吟坛》的古体诗《咏荣辱观》,在“荣辱观”教育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下,该诗被多家报刊广为转载,并被人们广泛传诵。然而,其作者却是一位几乎没接受过正规教育、年逾103岁的农民。同时,通过自学,他创作了三万多首诗歌,且有数百首发表在《人民文学》、《星星》等著名文学大刊上,数十首被收入各种权威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我来也》曾入选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小学课本,一代文学大师郭沫若曾赞颂他是“新民歌旗手”。 他,就是湖南省邵东县黄彼桥乡杉树坪村的老诗人匡荣归。 简介苦难中的童年匡荣归出生于1903年2月,一生命途多舛,在襁褓中就被父母遗弃,由一户无儿无女的庄户人家收养。他自幼禀赋非凡,聪敏过人,而且求知欲极强,因为家境贫寒不能进学校读书,小小年纪的他就不停向乡里的读书人请教,借书看,刻苦自学。通过不断自学,十余岁的匡荣归就认识了千余字,熟背了《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数十首唐诗。 14岁那年,匡荣归的养父养母相继染疾身亡,处理完他们的后事,无牵无挂的他便踏上了漫漫的漂泊之旅。在此期间他进入了一家私立学堂打杂,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读了《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一批古籍。经过几年时间的磨砺,匡荣归的才智大为增长,眼界大为开阔。1944年,他参加了解放军四野战军三十九军,在部队担任文化教员。 郭沫若赞颂他是“新民歌旗手”1949年10月,政府原本给他安排了工作,但他执意要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生活安定下来之后,匡荣归写诗的激情也火山般的爆发了。一首首或韵味绵长或激昂大气或瑰丽清新的诗歌,汨汨不息地从他笔底流淌出来,并相继登上了《人民文学》、《星星》等著名文学大刊的殿堂。 2003年2月25日,是匡老的百岁寿辰。俗话说:世上难寻百岁人。这样的日子肯定值得庆贺,但他全然不挂在心头,依然伏在案头写诗。当他的亲朋好友带着酒菜、寿礼来为他祝寿时,他才放下手中的纸笔。酒席间,在一位朋友的要求下,他即兴吟诗一首:“形影相吊不自哀,老叟屈指期颐来。梅妻鹤子林和靖,诗园桃李任我栽。”一位无儿无女孤独寂寞的百岁老人,还能如此乐观、豁达,在场的人纷纷为之感动。 “性痴者其志必疑,故书痴者文必工。”匡荣归的诗歌经过千炼百炼,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位诗评家在《甘肃诗词》上评价匡诗“有奇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准确的比喻、鲜明的形象。”笔者不妨从匡荣归数十年来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作品中摘章取句,供读者窥其一斑。“天上没有玉皇,地下没有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也!”这首曾入选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民歌体诗抒发了他人定胜天的感慨;“倒砚纵横倾四海,舒毫经纬连长空”两句是他对《毛主席书法》的惊叹;“五泉山下清流细,白塔峰头画阁幽。天落河中星眨眼,楼踞塬上鸟回头。”此诗是他对兰州山水的描摹;“万里驱车亦快哉,皋兰山麓我重来。此行携得江南树,要向黄河岸边载。”此诗是匡荣归《重回兰州》时对防治“黄灾”的呼吁。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匡荣归的诗歌可谓红极一时,1959年4月的《人民文学》,一次性刊发了匡诗12首,同年,一代文学大师郭沫若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给他,赞扬他是“新民歌旗手”。 匡荣归写诗,完全是出于对诗歌艺术的由衷热爱。进入耄耋之年后,他依然坚持每天做诗,他密密麻麻写满诗歌的笔记本,已有几十本了。发表他诗歌的杂志报纸也有几麻袋了,他的诗歌在各级诗歌大赛中也屡屡获奖。1997年,在由全国文联等几家单位联合主办的“迎香港回归诗歌大赛”中,他的诗作《香港回归》:“七一莲花应序开,英邦王子远洋来。良辰吉日交香港,月里霓裳奏九垓”一举获得一等奖。诗评家赞此诗:没有虚伪的粉饰,没有矫情的呐喊,现实、精彩!今年3月,他的组诗《南岳杂咏》又在“南岳杯”全国诗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在写诗的同时,他还写了大量颇有见地的诗评。1996年,《甘肃诗词》一期就刊发了他18篇总题目为《天野草堂诗话》的诗歌理论文章。他虽然对自己的生活很随意,但是他对诗歌创作是非常严谨的。对于中国当代民歌体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就是他本人代表作之一的《我来也》一诗,他一直耿耿于怀。原来,这首诗是匡老在1951年修湖南邵东天台山水库时所作的,诗歌的原文是这样的:问天\\天上没有玉皇\\问地\\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也\\要建设天上海洋\\人间天堂。这首诗发表后,在大修水库的当时立即被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转载,在转载中,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报刊作了删节,以讹传讹就变成了“天上没有玉皇,地下没有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也!”。当时选入小学课本时,出版社给他来了信,但是当他回信指出该诗被删节的情况时,书已经印刷出来了。他说感到最遗憾的是删除了最后两句,使整首诗的思想性大打折扣,因为该诗是要表达人定胜天的精神,没有后面两句,整诗就成了空洞的吆喝了。1989年,匡荣归出版了个人诗集《天台诗海》。 诗样生活匡荣归耕耘在诗歌的园圃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匡荣归赋诗千首所付出的艰辛代价却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文革”期间,匡荣归由于写了一些针砭时弊的诗文,再加之他恃才傲物,口无遮掩,因而三次负冤入狱,使得他后半生穷困潦倒,一直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他终身未娶,至今孑然一身。笔者在采访中看到,匡老的住房是一间年久失修的老土坯房,整个屋内的全部家具就是一张老木板床、一个柜子、几条板凳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据匡老自己介绍:这几十年来他一直处于穷困潦倒当中,晚年基本上是依靠文朋诗友的支助以及微薄的稿酬和政府按五保户标准发放的钱粮来维持生活的。由于长年居住在潮湿的房间内,晚年的他还患上了较为严重的风湿病,生活起居无人照料的他,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匡老为何如此长寿呢?当笔者询问匡老的“长寿经”时,他是这样说的:首先要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其次是饮食要有节制,我的秘诀就是少荤、少精;少荤,就是少吃油腻之物,这样能使肠胃清净;少精,就是不偏食,五谷杂粮都吃,这样的话身体所需的营养都有。再则就是适量的运动也很重要,我每天都要练几遍拳,舒活舒活经络。说完,他真的虎虎生风的练起了他自创的“匡氏拳”,一遍下来,他居然气不长出面不改色。 “生活的苦难对于我而言已经习以为常了,只要有诗读,能写诗,我就感到无比快乐!”这位饱经沧桑的老诗人对我们道出了他的心声。值得欣慰的是:匡荣归的诗歌已经引起数家出版社的关注和青睐了,湖南一家出版社的编辑还亲自登门拜访了匡老。如今,匡老的诗歌精选集已在整理当中,相信不久就可面世。这将记载匡荣归数十年在诗歌道路上艰难跋涉的深厚足迹。 匡荣归诗选2010年10月23日,《匡荣归诗歌选》首发式暨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在黄陂桥乡杉树坪中学举行。这次活动由县文化馆和黄陂桥乡党委政府举办。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益谦参加此次活动并讲话,县直相关部门、黄陂桥乡村领导和周围村民、杉树坪中学、小学学生共100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诗样人生著名湖南年轻作家邓月亮在一次前往看望匡荣归老先生时,匡老很欣慰的赞赏说:“我是旗手,但这杆旗现在给你了! ” “我屋厩的强盗//被称为柏油路南方的土匪//你是北方的神驹//从不做作愫怀的悲伤//屹立在八达岭的高岗。’邓月亮随即回答到。 ——以上文字资料为网上搜集所得,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