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昌谷北园新笋 |
释义 | 《昌谷北园新笋》是一首咏物诗。从头至尾写竹,却又无处没有诗人自己的面目精神在。竹的愁颜宛如人的愁颜,竹的哀情也与人的哀情相通。写竹又似写人,其旨趣在有意无意之间,扑朔迷离,使人捉摸不定,然而风神高雅,兴寄深微,远非一般直抒胸臆的诗篇可比。 作品名称:昌谷北园新笋 创作年代:唐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李贺 作品原文昌谷北园新笋 四首(其二)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注释译文1、长竿:指新竹。 2、削玉开:形容新竹像碧玉削成似的。 3、母笋:大笋。 4、龙才:成龙之才比喻不平凡之才。 5、更容:再允许,再等待。 6、抽:长官。 7、别却:离开。 8、池园:这里指竹园。 9、埃:泥土。 诗词鉴赏题解昌谷是李贺的家乡,那儿有青山碧水,茂林修竹。特别是竹,几乎遍地都是。“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昌谷诗》)。李贺十分爱竹,在摩挲观赏之余,写了不少咏竹的诗句,有时还直接把诗写在竹上,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鉴赏昌谷北园新笋(其一) (唐)李贺 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③, 君看母笋④是龙材⑤。 更容⑥一夜抽千尺, 别却⑦池园数寸泥。 【注释】 ①箨落:笋壳落掉。 ②长竿:新竹。 ③削玉开:形容新竹像碧玉削成似的。 ④母笋:大笋。 ⑤龙材:比喻不凡之材。 ⑥更容:更应该。 ⑦别却:告别,离去。 笋壳落掉后,新竹就很快地成长,像碧玉削成一样; 你看那些大笋都是不凡之材。 它们一夜之间将会猛长一千尺; 远离竹园的数寸泥,直插云霄,冲天而立。 诗的首句,描述新竹在春天初长时的情景,语势流畅而又清丽自然。“削玉”,是指竹竿,同时也把?长出来的竹竿脆嫩的材质以及它的莹白的颜色清楚传神地描写了出来。“开”字,写出了新竹破壳而出新生的力量,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及赞美之情。 第二句用典,用费长房偶得龙杖的典故,委婉地吟咏竹子的美质,想象力丰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同时以竹自喻,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高洁的志向:欲作君主的龙材,抚助君王治国安邦,报效国家。 第三、四句着重于表达作者哀怨不平和急切渴望的感情。若是容许竹笋快快长大的话,那它一定可以一夜之间生长千尺,远离池园的泥土,直插云霄,冲天而立。 这首物诗,从头至尾写竹,但主要目的在于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心中郁积已久的哀怨之情。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 斫取青光写楚辞, 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 露压烟啼千万枝。 诗的前两句描述自己在竹上题诗的情景,语势流畅而又含蕴深厚。句中的“青光”指代竹皮,同时把竹皮的颜色和光泽清楚地显现出来:“楚辞”代指作者自己创作的歌诗。诗人从自身的生活感受联想到屈原的遭遇,这里因借“楚辞”含蓄地表达了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首句短短七个字,既有动作,又有情思,蕴意十分丰富。次句运用了对比映照的手法:新竹散发出浓烈的芳香,竹节上下布满白色粉末,显得生机勃勃,俊美可爱;可是题诗的地方青皮剥落,墨汁淋漓,使竹的美好形象受到污损。这里,诗人巧妙地以“腻香春粉”和“黑离离”这一对矛盾的形象,表现内心的幽愤。 后两句着重表达怨恨的感情。“无情有恨”,似指在竹上题诗的事。诗人毁损了新竹俊美的容颜,可说是“无情”的表现,而这种“无情”乃是郁积心中的怨愤无法抑制所致。对此,姚文燮有一段很精彩的评述:“良材未逢,将杀青以写怨;芳姿点染,外无眷爱之情,内有沉郁之恨。”(《昌谷集注》)诗人曾以“龙材”自负,希望自己能象新笋那样,夜抽千尺,直上青云,结果却无人赏识,僻处乡里,与竹为邻。题诗竹上,就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怨恨。然而无情也好,有恨也好,却无人得见,无人得知。“无情有恨何人见?”这里用疑问句,而不用陈述句,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化多姿。末句含蓄地回答了上句提出的问题,措语微婉,然而感情充沛。它极力刻画竹的愁惨容颜:烟雾缭绕,面目难辨,恰似伤心的美人掩面而泣;而压在竹枝竹叶上的积露,不时地向下滴落,则与哀痛者的垂泪无异。表面看起来,是在写竹的愁苦,实则移情于物,把人的怨情变成竹的怨情,从而创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动人境界来。 此诗通篇采用“比”、“兴”手法,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就表现手法而言,写竹的形态是实,人的感情是虚;而从命意来说,则正好相反,写人的感情是实,竹的形态是虚,因为诗人写竹,旨在表达自己心中郁积已久的哀怨之情。读者在领悟了诗的题旨以后,竹的形象就与诗人自己直接抒情的形象迭合起来,不再是独立自在的实体。这样写,有实有虚,似实而虚,似虚而实,两者并行错出,无可端倪,给人以玩味不尽之感。 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