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孔若罕 |
释义 | 生卒年不详,孔子后裔,孔元虔的五世祖,为人高抗不群,长于《春秋》之学。那时候还是金朝崛起的时代,北宋败于金,全国大撤退,迁往江南,孔若罕也举家随着难民潮,向南迁徙,途中因故滞留泰兴。有一天,孔先生在河边转悠,见河水可通南江,心中不禁一动,于是找到江边的一位老人,问他:这是什么河?老人回答说:这条河叫做龙开河,向西北可通淮水、泗水。孔先生听罢叹道:我们孔家迁徙到洙、泗、龙泉的支脉,大概就在这一带吧!于是就在这条河边筑室定居下来,和他的儿子一起讲学为业。逐渐的,来求学的人越来越多了,自家又置办起了田产,加之乡里帮忙,官府免税,一时之间,孔家的民办教育事业可称兴旺。 孔若罕为子孙立下规矩,要求他们“治生勿求富,读书勿求荣”,所以后代子孙都没有人外出做官,一心一意的在书院传播他们的学问,就这样,一百多年的时间转瞬间过去了。 南宋末年,蒙古铁骑象潮水一般又向江南涌来,南迁以后的第五代孔元虔兄弟,为避兵祸,再度迁徙到了更为偏僻的叫做“马洲”的地方,于兵荒马乱的时局中间,又决心重建书院,新的书院被称作“马洲书院”。书院于不久之后落成,天下已然是改朝换代完毕。兄弟两人作为大元朝的子民,在马洲书院教学终生,可惜的是,兄弟两人居然都没有儿子,至于是不是有女儿,不详,因此,马洲书院的教育事业,也就及身而绝了。 又后若干年,有一位名叫王逢的元朝诗人,来到马洲书院的故地凭吊,只见“崇圣寺旁,惟破屋蔓草,遗像瓦炉而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