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柴泽民 |
释义 | 柴泽民(1916-2010),1916年10月出生在山西省,2010年6月7日北京逝世。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美国全权大使,一位非常杰出的外交家。作为首任驻美大使,责任十分重大,但他凭着多年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和处理外交难题的卓越能力,在工作中既不失原则性,又有相当的灵活性,将所有的问题都处理得非常漂亮,为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外交舞台上创造了辉煌。 中文名:柴泽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省闻喜县 出生日期:1916年10月 逝世日期:2010年6月7日 职业:外交家 主要成就:首任驻美国全权大使 人物简介柴泽民,1916年10月出生在山西省闻喜县城一个贫民家庭。 人物生平1933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2月任闻喜县委组织部部长兼闻喜抗日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6月任夏县中心县委书记兼八路军康杰支队政委。1941年7月任晋豫区条西地委书记。1943年3月后任太岳区五地委书记、太岳军区五分区政委、司令员。1948年12月任北京市军管会南区分会主任。1949年5月后,历任北京市委郊委、农委书记,北京市政府委员、党组副书记,北京市体委主任。1955年6月任北京市委委员、北京市人委委员兼秘书长,同时任北京市委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书记,主管外事工作。1957年9月后任北京市委委员兼市委地方工业部部长、交通工作部部长。1960年12月调入外交部工作,曾任驻匈牙利大使、驻几内亚大使、驻埃及大使。1974年9月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1976年起,先后任驻泰国首任大使、驻美国联络处主任、驻美国首任大使。1983年9月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第二任中国世界语之友会会长。 职位柴泽民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出使美国1979年1月1日,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结束了接近三十年的敌对状态,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在中美双方互设大使馆、互换大使的日子里,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在世界上很受人瞩目。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美国全权大使柴泽民,一位非常杰出的外交家。 成长经历青年时期他自幼刻苦好学,从小学到中学一直爱好文学,更喜欢探讨社会问题。1933年初,他在一个进步青年那里读到《北斗》《共产国际》《布尔什维克》《北方红旗》等革命刊物,从中获取了一股探求真理的新奇力量。 革命事迹中学毕业后,因无钱上学,他在本县一所小学任教。在这里,他参与发起成立“反帝大同盟”,抵制和反对反动当局对进步力量的迫害,并在斗争中加入共产党。尔后,受组织指派去运城师范学习,恢复遭到破坏的教师联盟、社科联盟的活动。1935年,闻喜县的共产党组织遭到破坏,柴泽民逃到西安,考进杨虎城将军的绥靖公署军医训练班。在训练班期间,他创办了《更生》半月刊,宣传抗日主张;还在工商日报上创办副刊“我们的语言”,宣传世界语和新文字。 1936年“双十二事变”后,柴泽民被派往西北军42师,抗战爆发后随42师开往华北抗日战场。42师在娘子关战败后,他回到家乡,参与了恢复中共闻喜县委会的工作,任组织部长,兼任人民抗日武装自卫队第二中队指导员。闻喜被日寇占领后,他带领队伍巧妙地袭击了日伪军,大大鼓舞了士气,部队也得到了扩大发展。自卫队后来改编为闻喜县人民抗日游击队,柴泽民先后担任了参谋长和政治主任。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年月,柴泽民几乎一直都战斗在晋南的土地上,直至1947年底晋南全部解放。他先后当过平陆县、夏县、条西地区的组织部长、中心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和中条山抗日联军司令员、太岳军区第五军分区政委;曾经在十分险恶的形势下,带领八路军康杰支队在敌占区孤军作战;曾经率领部队冒着极大危险,穿过敌人20万军队的层层封锁回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还曾经在敌占区以馍铺管帐先生、粉房伙计、医生等各种身份作掩护,组织起五支游击队和一批秘密游击小组、除奸队,打击敌伪汉奸、护粮护庄,建立了游击根据地…… 建国后1948年以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柴泽民也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他先后担任了北京军管会南区分会主任、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书记和市政府副秘书长、秘书长。从1952年起又担任了市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主任、市体委主任、市委委员等职,兼任过市委交通部长和地方工业部长。 1960年12月,柴泽民调外交部工作,开始了他的外交官生涯。 1961年初,他出任中国驻匈牙利大使。 1964年,他出任中国驻几内亚大使。 1970年,他出任中国驻埃及大使。1974年卸任回国后,任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 1975年,中泰建交,柴泽民出任中国驻泰王国首任大使。他在泰国工作的两年半时间,经历了泰国两次大选,三次政变,四个总理,五届政府。在政治如此动荡的环境下开展外交工作,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不管政治气候如何变化,他依然把工作做得十分出色,为中泰两国政府和人民架起了一座坚固的友谊桥梁。为表彰他的成绩,泰国国王授予他最高荣誉——白象勋章一枚。 1978年夏天,酝酿已久的恢复中美邦交正常化的谈判开始了。柴泽民出任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参与了这次举世瞩目的建交谈判。 经过半年的努力,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达成了建交协议。根据协议规定,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于3月1日互设大使馆并互换大使。中美关系的新纪元从此开始了。 中美两国既同是世界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又各自具有截然不同的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经济背景和意识形态。两国政府从原先的敌对走向现在的正常邦交,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和处理。外交问题十分敏感,难度极高,动辄就影响两国关系。作为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的责任十分重大,但他凭着多年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和处理外交难题的卓越能力,在工作中既不失原则性,又有相当的灵活性,将所有的问题都处理得非常漂亮,为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外交舞台上创造了辉煌。 为表示对柴泽民的敬重,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特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学位;依阿华州康乃尔大学、明尼苏达州玛卡莱斯学院也授予他法学博士学位和名誉教授职称。 1982年,柴泽民任期届满回国,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从1978年起,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兼外事委员会委员。此间,他多次率领政协和外交学会代表团访问欧、亚、美许多国家,为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新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后,柴泽民辞去了外交学会工作。接着,又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中国文物学会、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国绿化基金会等多家民间组织的邀请担任顾问、会长、副会长等职务。他每天公务依然繁忙,但他感到生活很充实。 2010年6月7日凌晨1点58分,新中国首任驻美大使,世界语之友会会长,著名外交家柴泽民同志,在北京医院因病逝世,享年93岁。 逝 世2010年6月7日凌晨1点58分,新中国首任驻美大使,世界语之友会会长,著名外交家柴泽民同志,在北京医院因病逝世,享年93岁。按照其家人的愿望,柴泽民的遗体告别13日上午在北京医院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等送去了花圈,国务委员戴秉国、外交部长杨洁篪、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李道豫等到场为老人送行。 记者在联系其家人采访时,身边工作人员说,目前柴大使的夫人心情很悲痛,老人即使想对媒体说些什么也做不到,主要是身体欠安。“夫人希望这几天可以安静地回忆与大使相互关照的一生,大使为中美关系辛苦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中国公关网”发表的悼念词说:“柴泽民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他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要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化悲痛为力量,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如今,老人已经远去了”。一位参加送别的老外交官说,柴大使作为贯穿上世纪70年代始末的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一个“句号”和进入新时期的中美关系的一个“冒号”,他是一位承上启下的“枢纽人物”。作为外交部门的老战士,他留给中美两国人民更多的是传奇与思考。 世界语者柴泽民(1916年- )山西闻喜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发起组织闻喜县反帝大同盟。1936年西安事变后在西北军中做统战工作。次年参与组建闻喜县抗日武装。后任中共闻喜县委组织部部长,晋豫区条西地委书记、太岳五地委、三地委书记兼太岳军分区政委。建国后,历任中共北京市委郊区工委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市体委主任、驻匈牙利、几内亚、埃及大使,对外友协副会长,驻泰大使,驻美大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组副组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1935年在西安学习世界语,教师为薛向晨,并加入西京世界语学会,曾在景梅九主编的半月刊《出路》上发表文章宣传世界语。1936年又在《西北工商日报》副刊上发表文章宣传世界语和新文字,还创办《更生》杂志传播世界语。80年代加入中国世界语之友会,后当选为会长,晚年一直致力于世界语的宣传和推广,经常出席世界语各种会议,发表演说,促进世界语运动的发展。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