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
释义

基本信息

书名: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

图书编号:1014124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定价:158.0

ISBN:750255825

作者:甄永苏

出版日期:2004-09-01

版次:1

开本:16开

简介

"抗肿瘤药物一般指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其研发与应用已成为生物医药科学的一个迅速发展的重要领域。本书由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甄永苏院士主编,60位药物研究与开发各个领域的专家,包括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多位国内著名专家,共同编写。从新药研究、开发和应用密切相关的4个方面入手进行阐述,包括: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向,对于肿瘤药物治疗与抗肿瘤新药研究相关的基础和临床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向进行较全面的概括与探讨;②药物靶点与筛选方法,对于抗肿瘤药物分子靶点的理论依据及其检测方法进行较深入的介绍与讨论;③药物来源与研制技术,对于药物筛选样品的来源与制备技术进行阐述,同时专门设立章节介绍与药物研制密切相关的网络资源;④药物评价的指导原则与方法,对包括药效学、毒理学与临床研究在内的新药评价的指导原则与方法进行说明,并对药动学基础内容进行阐述。

目录

第1部分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向

第1章 恶性肿瘤治疗的病理药理学基础与新药研发

(甄永苏)3 1?1 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3

1?1?1 肿瘤性质的定义3

1?1?2 肿瘤发生与发展过程的特征3

1?1?3 肿瘤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特征4

1?1?4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4

1?1?5 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的特征5

1?1?6 肿瘤细胞增殖的动力学6

1?1?7 细胞分裂周期的调控7

1?1?8 肿瘤生长曲线7

1?1?9 实体性肿瘤的结构及肿瘤与间质的相互关系8

1?1?10 肿瘤间质的生成过程9

1?1?11 肿瘤生长的基本特征与肿瘤治疗9

1?2 抗肿瘤药物及其作用机制10

1?2?1 药物治疗肿瘤早期研究10

1?2?2 抗肿瘤药物的来源10

1?2?3 抗肿瘤药物在体内的过程与作用机制12

1?2?4 药物靶点与药物作用机制13

1?2?5 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14

1?2?6 肿瘤的耐药性15

1?2?7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16

1?2?8 肿瘤微环境与药物效应16

1?2?9 抗肿瘤药物的综合效应17

1?3 抗肿瘤新药的发现与研究18

1?3?1 抗肿瘤新药的研究策略18

1?3?2 抗肿瘤药物的分子靶点19

1?3?3 抗肿瘤新药的来源21

1?3?4 抗肿瘤新药的筛选与评价22

1?3?5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趋向24

参考文献24

第2章 肿瘤内科治疗的现状和展望(孙 燕)26

2?1 不同年代人类对肿瘤的认识26

2?1?1 肿瘤是一类古老的疾病,但又和现代化相关26

2?1?2 不同时代对肿瘤的认识不同,对诊断和治疗起决定性

作用26

2?2 预防和治疗方面的进展28

2?2?1 预防28

2?2?2 治疗29

2?2?3 重视康复和生活质量30

2?3 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30

2?3?1 内科治疗的历史回顾30

2?3?2 内科治疗的水平31

2?3?3 我国内科治疗肿瘤的发展31

2?4 合理用药34

2?4?1 综合治疗34

2?4?2 细胞增殖动力学35

2?4?3 根治的概念36

2?4?4 剂量强度37

2?4?5 剂量密度37

2?4?6 给药途径37

2?4?7 给药方法37

2?4?8 给药个体化37

2?4?9 克服耐药38

2?4?10 细胞凋亡和分化诱导38

2?5 新世纪肿瘤治疗的动向39

2?5?1 循证医学40

2?5?2 个体化40

2?5?3 标准化42

参考文献42

第3章 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与药物治疗

(高 进 刘玉琴)44 3?1 概述44

3?2 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分类47

3?2?1 肿瘤细胞侵袭的分类47

3?2?2 肿瘤细胞转移模型分类47

3?2?3 转移程度的分级49

3?3 肿瘤细胞侵袭模型的建立和研究方法49

3?3?1 体外瘤细胞侵袭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49

3?3?2 体内瘤细胞侵袭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54

3?4 肿瘤转移模型的建立和研究方法中应关注的问题57

3?4?1 肿瘤转移模型建立的来源57

3?4?2 建立肿瘤转移模型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57

3?4?3 转移模型建立和设计研究方法中值得探讨的问题58

3?5 实验性手术切除原发瘤后局部复发及复发后转移模型的

建立59

3?6 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过程相关因素及作用机制60

3?6?1 瘤细胞黏附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60

3?6?2 细胞运动性与瘤细胞侵袭和转移65

3?6?3 细胞外基质降解与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的关系67

3?6?4 血管形成与侵袭转移的关系73

3?7 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的药物实验性治疗概况75

3?7?1 概述75

3?7?2 分类和要求75

3?7?3 抗肿瘤侵袭、转移药物寻找途径及设计思路75

参考文献76

第4章 肿瘤的基因治疗(顾健人 李宗海)78

4?1 基因治疗概述78

4?1?1 基因治疗概念78

4?1?2 基因治疗途径78

4?1?3 基因治疗载体系统78

4?2 肿瘤基因治疗载体78

4?2?1 病毒基因治疗载体78

4?2?2 非病毒基因治疗载体82

4?3 治疗基因84

4?3?1 酶/前体药物基因治疗84

4?3?2 表达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和凋亡基因85

4?3?3 下调对肿瘤发生发展有关的基因表达85

4?3?4 细胞因子及免疫共刺激因子86

4?3?5 肿瘤相关性抗原86

4?4 肿瘤裂解性病毒86

4?4?1 肿瘤裂解性腺病毒87

4?4?2 肿瘤裂解性单纯疱疹病毒1型87

4?4?3 肿瘤裂解性呼肠孤病毒87

4?4?4 肿瘤裂解性痘病毒87

4?5 肿瘤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现状88

4?5?1 肿瘤基因治疗临床方案88

4?5?2 基因治疗的基因导入系统88

4?5?3 肿瘤基因治疗所用的治疗基因88

4?6 肿瘤基因治疗的靶向性问题89

4?6?1 靶向基因导入89

4?6?2 靶向转录91

参考文献91

第5章 阻断癌变及癌症预防(程书钧 乔友林)93

5?1 癌变阻断的科学基础93

5?2 营养与化学预防机制95

5?3 有关的肿瘤预防药物96

5?3?1 非甾体类抗炎药96

5?3?2 钙制剂97

5?3?3 β?-胡萝卜素97

5?3?4 视黄醇类98

5?3?5 维生素E98

5?4 判断疗效的生物标记98

5?5 展望99

参考文献100

第6章 中医药治疗肿瘤(朴炳奎 李攻戍)101

6?1 概述101

6?2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运用及成绩101

6?2?1 中医药的治疗内容101

6?2?2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实践102

6?2?3 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临床成绩104

6?3 临床实验与基础实验研究105

6?3?1 中药能提高机体抗癌机能105

6?3?2 中药对机体内环境的调节106

6?3?3 中药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07

6?3?4 中药在抗肿瘤细胞转移的研究108

6?3?5 中药有可能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109

6?3?6 调节肿瘤细胞信号通路110

6?3?7 中医药肿瘤治疗与端粒酶111

6?4 治疗肿瘤中药新药的研制与临床试验111

6?4?1 中药的研究强调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111

6?4?2 中药抗癌药与抗癌辅助药112

6?4?3 药效学试验112

6?4?4 毒理学试验112

6?4?5 新药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的要点112

6?5 讨论与结语113

6?5?1 继续坚持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113

6?5?2 继续研究和探索中医证型与治则113

6?5?3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急需制订114

6?5?4 重视中医药提高机体抗癌机能和抗转移方面的研究114

6?5?5 中医药在预防肿瘤、治疗癌前病变方面应受到重视115

6?5?6 要提高和改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水平115

6?5?7 结语116

参考文献116

第7章 肿瘤细胞耐药以及克服耐药性的途径

(金 晶 刘耕陶)118 7?1 经典多药耐药机制118

7?1?1 P-糖蛋白118

7?1?2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21

7?1?3 肺耐药相关蛋白121

7?1?4 乳腺癌耐药蛋白122

7?2 非经典的多药耐药机制123

7?2?1 解毒活性增强123

7?2?2 抗癌药物靶点调控的改变123

7?2?3 DNA修复能力增强123

7?2?4 凋亡通路受阻124

7?2?5 某些癌基因的活化124

7?2?6 蛋白激酶C125

7?3 肿瘤耐药分子的相互关系125

7?4 肿瘤多药耐药性的逆转125

7?4?1 针对P-gp以及MDR1基因的逆转126

7?4?2 针对MRP1的逆转剂127

7?4?3 其他逆转耐药方法129

7?4?4 中药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研究131

7?5 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药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132

7?5?1 体外多药耐药逆转药效学试验方法132

7?5?2 针对逆转P-gp介导的耐药研究132

7?6 结语137

参考文献138

第8章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治疗(邵荣光)140

8?1 引言140

8?2 细胞周期分子调控140

8?3 细胞周期关卡分子调控142

8?3?1 PI3K相关激酶在细胞周期关卡中的作用143

8?3?2 p53和p21在G?1-S关卡调控中的作用143

8?3?3 Cdc25C在G?2-M关卡调控中的作用143

8?3?4 关卡效应因子Chk1和Chk2144

8?3?5 p53在G?2期关卡调控中的作用145

8?4 靶向细胞周期动力学和细胞周期关卡途径的基本原理145

8?4?1 癌基因病毒激活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和失活细胞周期

关卡途径146

8?4?2 G?1-S转变途径在人肿瘤中的激活146

8?4?3 细胞周期关卡途径在肿瘤细胞中的缺失147

8?4?4 Ras/Raf信号途径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148

8?5 干预治疗剂及其策略148

8?5?1 Cdk抑制剂148

8?5?2 细胞周期关卡激酶抑制剂150

8?5?3 其他位点干扰152

8?6 以细胞周期为靶点的抗癌药物的寻找153

参考文献154

第9章 干扰细胞微管与肿瘤治疗(蒋建东 李建农)158

9?1 微管的结构特点及相关功能158

9?1?1 α和β微管蛋白的结构和功能158

9?1?2 γ微管蛋白的结构和功能159

9?2 微管的动力学特点159

9?3 以微管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研究161

9?3?1 秋水仙碱类161

9?3?2 长春碱类162

9?3?3 紫杉醇类163

9?3?4 结合新的位点的微管蛋白抑制剂163

9?4 抗微管微丝抗肿瘤药物的分子机制研究164

9?4?1 Bcl-2和Bax164

9?4?2 caspase家族成员165

9?4?3 PKA和PKC165

9?4?4 MAPKs166

9?5 抗微管微丝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方向167

参考文献168

第10章 免疫调节与肿瘤治疗(李电东 梁越欣)171

10?1 肿瘤免疫机制171

10?1?1 肿瘤抗原171

10?1?2 肿瘤免疫应答172

10?1?3 肿瘤免疫逃逸172

10?2 细胞因子治疗173

10?2?1 白细胞介素173

10?2?2 干扰素174

10?2?3 肿瘤坏死因子和造血生长因子174

10?3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175

10?4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175

10?5 单克隆抗体和免疫导向治疗176

10?6 肿瘤疫苗治疗176

10?6?1 肿瘤细胞疫苗176

10?6?2 肿瘤多肽疫苗176

10?6?3 肿瘤核酸疫苗177

10?6?4 肿瘤基因工程疫苗177

10?6?5 抗独特型肿瘤疫苗177

10?6?6 其他177

10?7 其他免疫调节剂治疗177

10?7?1 中药来源的免疫调节剂178

10?7?2 微生物来源的免疫调节剂180

10?7?3 人工合成的免疫调节剂181

参考文献181

第11章 肿瘤的时辰疗法(何琪杨)183

11?1 肿瘤时辰疗法的分子基础--昼夜节律183

11?1?1 肿瘤时辰疗法概述183

11?1?2 昼夜节律的概念183

11?1?3 昼夜调节蛋白和调节机制184

11?1?4 昼夜节律的信号输入过程185

11?1?5 昼夜节律的信号输出过程186

11?2 昼夜节律对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影响186

11?2?1 昼夜节律与临床肿瘤发生的关系187

11?2?2 动物实验支持昼夜节律与临床肿瘤密切相关187

11?2?3 昼夜节律与细胞增殖及肿瘤血管生成188

11?3 昼夜节律与抗肿瘤药物活性和毒性的关系189

11?3?1 昼夜节律对抗肿瘤药物的影响189

11?3?2 昼夜节律影响抗肿瘤药物活性和毒性的机制190

11?4 肿瘤时辰疗法的临床应用191

11?4?1 肿瘤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的检测191

11?4?2 昼夜节律的异常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191

11?5 肿瘤时辰疗法的研究方法192

参考文献193

第2部分 药物靶点与筛选方法

第12章 生物信息学与高通量药物筛选

(杜冠华 刘艾林)199 12?1 概述199

12?1?1 生物信息学的形成199

12?1?2 生物信息学与医药科学的结合200

12?1?3 生物信息学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201

12?2 生物信息学与高通量药物筛选--药物靶点的发现202

12?2?1 药物靶点202

12?2?2 药物靶点发现的主要方式203

12?2?3 从基因库中搜寻药物靶点204

12?2?4 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中发现药物靶点205

12?2?5 结构功能预测与药物靶点的发现206

12?2?6 功能性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药物靶点207

12?2?7 生物信息学与抗病原微生物药物靶点的发现207

12?3 计算机辅助筛选--化合物数据库的筛选207

12?3?1 小分子化合物信息与虚拟筛选208

12?3?2 用于计算机辅助筛选的药物靶点209

12?3?3 计算机实施虚拟筛选的过程210

12?4 新药发现的新策略--由基因到药物211

参考文献216

第13章 作用于核酸大分子的药物(冼励坚 江高峰)218

13?1 烷化剂的发展218

13?2 烷化剂的作用原理218

13?3 烷化剂的毒副作用220

13?4 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烷化剂221

13?4?1 氮芥类221

13?4?2 亚硝脲类224

13?4?3 甲烷磺酸酯类225

13?4?4 乙烯亚胺类225

13?4?5 甲基化剂225

13?4?6 金属化合物226

13?5 DNA损伤检测方法229

13?5?1 DNA加合物检测229

13?5?2 DNA断裂检测231

13?5?3 DNA交联检测232

13?5?4 DNA-蛋白质交联检测233

参考文献233

第14章 抗代谢药物(徐 峰)236

14?1 作用于不同靶点的抗代谢药物236

14?1?1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236

14?1?2 胸苷酸合酶抑制剂238

14?1?3 二氢嘧啶脱氢酶抑制剂240

14?1?4 DNA聚合酶抑制剂240

14?1?5 嘌呤抗代谢物241

14?1?6 腺苷脱氨基酶抑制剂243

14?1?7 核苷转运抑制剂243

14?2 抗代谢药物的筛选方法243

14?2?1 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243

14?2?2 胸苷酸合酶活性测定244

14?2?3 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测定245

14?2?4 核苷转运抑制测定方法245

参考文献246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3: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