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抗应激
释义

在现代水产养殖过程中,鱼虾蟹等养殖对象难免要面临着越来越多应激因素的刺激影响,如水质污染、气候冷热突变、长途运输等等,这些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不但能直接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严重的可导致鱼虾蟹的机体免疫力卜降,诱发忠病甚至死亡。

1.应激的基本概念

“应激”一词源白英文“stress”,意为“紧迫、逆境反应、紧张、压力、应力等”。一股认为应激是机体受外界和内在环境中存在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因子过度刺激后,随即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适应性反应。

2.应激源

应激反应的发生首先是由于受到各种应激源的刺激。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养殖对象面临的应激源也日趋增多,具体见表1。

3.应激反应的症状表现

(1)鱼类:主要表现在警觉性增加、活动加强、呼吸加快、顺流逆进和群体活动明显,躁动不安,争向水面活动,进而表现惊恐逃避、无休止地游泳。经过定时期后,鱼类进入第二阶段的应激状态,出现活动减少,游动缓慢,群体聚集势头降低,单独游动至水面不吃食、轻微浮头,逐渐发展至严重浮头,体色变深,肚腹朝上、时沉时浮或沉入水底、侧睡不动,接近死亡。

(2)虾类:虾蟹等甲壳类动物的免疫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对应激的反应十分敏感。虾类的应激反应表现为:①大触须、尾扇变红、身体发红(俗称应激性红体);②急剧减料甚至不吃料;③沿池边狂游,极易受惊跳塘;④易出现黄鳃、黑鳃、断须现象。若不及时采取缓解措施或应激因子变化太大时,很容易诱发人规模红体、白斑综合征等疾病的暴发虾病,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人批死亡的现象。

(3)蟹类:蟹类的应激反应表现存厌食拒食,白天上岸上草不下水,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脱壳不遂或者软壳现象,常出现体色暗淡、双眼前倾、断爪等现象。逐渐出现黑鳃、烂鳃、肝色异常等情况,开始有死亡现象。

抗应激药物是指具有缓解、防治由应激源引起的应激综合症的药物,可分为应激预防剂、促适应剂或应激缓解剂。目前,常用的抗应激药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活性多糖、几丁聚糖等)、维牛素类、氨基酸类(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牛磺酸、谷氨酰氨等)、电解质矿物元索类(碳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有机镁、硒、锌、铬)、_有机酸类(柠檬酸、苹果酸、腐植酸、甜菜碱等)、执牛素类、化学约物、中草药等。以上列举的抗应激药物种类繁多,其发挥抗应激的作用机理也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①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起安定镇静、降低应激敏感性作用(值得关注的是牛磺酸和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活动,具有安定、镇静、抗惊厥的作用,因此可以降低机体对应激的反应性,起预防应激的作用);②抗氧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调节由应激导致的自由基代谢紊乱(是许多抗应激剂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其中值得关沣的有牛磺酸、a-硫辛酸、虾青素等);③调节机体各种物质代谢,调节由应激导致的机体代谢异常。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