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抗日敌后小苏区杜八联续集
释义

书籍简介:

书名:抗日敌后小苏区杜八联续集

作者:杨材松

出书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推广:个人出书网 老人出书网

媒体支持:时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传:时代教育出版社 时代文献出版社 时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9月

字 数:61千字

页 数:51

版 次:1版

开 本:850×1168 1/32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抗日敌后小苏区杜八联续集”是根据原中共济源县第二届县委书记、杜八联区委书记史向生同志,生前1997年9月26日在北京医院病床上嘱托说:关于杜八联革命斗争史中,一定要注重突出三个村:以政治为中心的是槐树庄村;以游击战争为中心的是杜年庄村;以战争为中心的是留庄村。这三个村反映了整个杜八联的革命斗争史实。原晋豫特委委员、三地委书记王毅之同志生前曾说到:关于在杜八联蓼坞黄河渡口村私塾小学校建立黄河两岸地下党,南来北往联络站一事,是边区以上党委在军事战略上和战求上的要求,所以地委从没放松这方面的工作。在调查编写杜八联革命斗争史的过程中,发现一批传奇性的人物和革命斗争中奇迹般的故事。从中有选择、有重点、有教育意义的,编写出来供大家阅读。如果你能得到这本书,一定要认真读一读,每一篇文章中,都能看到过去没有听说过的奇迹般的故事。

书籍目录:

说明 2槐树庄 3

附:一个被毁灭的村庄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回顾 8

以游击战争为中心是杜年庄村 9

以战争为中心是留庄村 16

战争史中的“奇迹” 25

不能遗忘的角落 29

杜李参加革命出走的故事 31

渡口 33

国民党中央军败渡黄河 36

关于卧底国民党十五军部一事 38

护送十万难民过黄河 41

饥饿 46

原文摘录:

……

槐树庄在杜八联地区有五个第一

第一,槐树庄村有80多户(不包括黄家岭、买槽沟、酒坑),全部都姓杨,其中属于杨宅家大院内的有十七八户。其他除个别经商外,全都是贫下中农。这么大一个村全部都是姓一个姓,不仅在杜八联地区内是唯一的,就是在全县来说也是少有的。特别奇特的是:黄家岭十来多户全部姓黄;酒坑五六户全都姓酒;买槽沟有五户全都姓李。有人说这是自然形成,也有不同的看法。从记事起,槐树庄村的人深受地主的压迫和剥削,例举一件事:老地主在村里走动时,只要有人看到,很快传遍全村,男女老少都赶快回到家里,把街门关上,躲藏起来。以此可看到地主的霸道。

第二,槐树庄村杨宅家权势之大,在杜八联地区又属第一,杨材藻是头号开明大士绅,也是地主,是几十年杜八联的联保主任,泰山庙公立第十六完小校长。从记事起,杨材藻不仅是我村姓杨家的族长,也是全县姓杨家七大村的族长,他没有担任河防局长,可是件件事都得经过他同意才能去办,所以杨材藻在杜八联是说话算数的人。根据老保长的回忆说,要想在杜八联地区内办成一件事,杨材藻不点头是很难办成的。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开明大士绅杨材藻为了保家卫国,全力支持共党的地下工作,被群众选为杜八联抗日自卫团名誉团长和团长多年。1942年国民党当局认为杨材藻有抗日的积极性,任命他为济源县县长长期间,第一不愿意为日本人做事;第二,不愿意做反共产党的事,国民党当局又宣布撤掉他县长的职务。这一切都说明了杨材藻的开明,所以受到杜八联人民的敬仰。

第三,槐树庄村建有“山寨”,目的是保卫杨宅家大院,山寨四周有寨墙,设有东寨门、西寨门、南寨门,并建有岗楼、炮眼等防卫设施。南寨门外的箭河南岸还有一座石头山寨,叫“鬼头寨”,约三四十米高。山寨上建有藏人的窑洞和武装把守的工事,是保护这个村的至高控制点。所以槐树庄村建设山寨和鬼头寨,全都是以保护杨宅大院的安全。这在杜八联是仅有的一家。

第四,槐树庄村西寨门内驻扎着“河防局”。河防局的成立,是济源县政府和县公安局为了保护槐树庄村杨材藩、杨材藻全家的安全特意成立的。他们说:“济源县城,出南门最大的官是槐树庄村杨材藩、杨材藻二人,一定要保护。”在河防局成立前,采取了两条措施:第一、县公安局先安排一个连,住在杜八联黄河边;第二、与地方商定成立河防局,由杨材藻出面召开保长会议,商定河防局在杨材藻领导下由50人组成,先筹划35支枪,地址设在槐树庄村,按照保的大小出人、出钱、出粮、出枪,很快成立起来了。在杨材藻领导下,第一任河防局长姓殷,负责管理军事和地方各村的安全保卫工作。总之,槐树庄村直接受到河防局的保护。

第五,1937年中日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共产党员杨伯笙受北方局的派遣由北平回到家乡济源县(老家是槐树庄),参加领导抗日救亡运动。杨宅家在外埠上学念书的进步青年纷纷也都回到家乡,曾在本村小学校教书的有杨仅生、杨烈楠、杨烈梧、杨烈瑾等,在外村教书的有杨烈杰、杨烈修、还有杨烈楠的爱人等,没有教书的进步青年全村还有几十人。杨伯笙为了加强党的领导,除了积极在济源县和杜八联地区内加快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外,还加速对其弟兄的影响,先后一个一个加入了共产党,分别走上了抗日的领导岗位,成了我党革命的栋梁。小小的槐树庄先后走上抗日革命道路的有四五十人,尤其在杨伯笙县委书记的领导之下,很快促使有一些大士绅和地主家里都有了共产党员,对我地下党的工作开展非常有利,甚至个别想反共的也都反不起来了。完全体现了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正确。杨宅家大院到了第二代,变成了革命的家庭。

总之,槐树庄村在历史上,曾一度名声不小,是有它历史背景的,随着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在变化着。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