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丛书名: 文学伦理学批评建设丛书 平装: 24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62238157 条形码: 9787562238157 尺寸: 23.2 x 15.4 x 1.6 cm 重量: 358 g 作者简介王松林,教授、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江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西省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曾在英国剑桥大学英文系访学一年,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及江西省社科规划和教育规划项目多项,著有《二十世纪英美文学要略》、《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参编),在《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英美文学论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内容简介《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研究》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出发,以英国商船航海伦理为切入点,系统地论述了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指出康拉德的“海洋小说”、“丛林小说”和“城市小说”表述的不同伦理内涵和内在关联,并探讨了康拉德小说的叙事形式与伦理表达之间的关系。《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研究》认为,康拉德不仅是从伦理道德的属性来理解和看待人,而且还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待写作的。康拉德将人置于极致的冲突和痛苦状态中来凸现人物的道德精神,这一手法具有极高的悲剧审美意义。 目录引论 一、选题的缘起 1.问题的提出 2.选题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康拉德研究概述 2.国内康拉德研究概述 3.国内外康拉德道德批评概述 4.国内外康拉德研究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路径 1.关于康拉德小说的分类及“城市小说”概念的提出 2.研究的具体路径 3.写作思路和基本观点 第一章 康拉德所处的伦理环境 第一节 康拉德的反社会达尔文主义伦理观 1.社会达尔文主义:维多利亚时代对达尔文主义的误读 2.赫胥黎和华莱士对康拉德的影响 3.康拉德:反社会达尔文主义伦理 第二节 康拉德与英国商船航海传统伦理 1.英国商船航海传统伦理观的形成 2.卡莱尔的“工作伦理”对康拉德的影响 第三节 康拉德的多元文化身份及其写作背后的道德焦虑 1.康拉德的多元文化身份及其道德矛盾 2.康拉德用英语写作背后的道德焦虑 第二章 康拉德的海洋小说:“几个简简单单的信念” 第一节 《“水仙号”的黑水手》:“几个简简单单的信念” 1.忠诚与责任:“持久的本质的东西” 2.有克制的怜悯与同情 3.政治秩序与道德责任 第二节 《青春》和《台风》:“工作就是法则” 1.《青春》:奋斗不息,死而后已 2.《台风》:“直穿过去” 第三节 《阴影线》:道德的镜像 1.年龄意识与道德成长:对康拉德本人说法的质疑 2.“我”的道德解剖:镜像与日记 3.直面死亡:人的高贵 第三章 康拉德的丛林小说:“道德的发现” 第一节 “马来三部曲”:文明冲突与道德矛盾 1.巴巴拉蚩的形象:“野蛮”与“善良” 2.巴巴拉蚩的声音:对白人“德行”的愤怒谴责 3.巴巴拉蚩的智谋:对种族神话的颠覆 4.矛盾性:康拉德早期小说的道德立场 第二节 《黑暗之心》:文明冲突中的“道德发现” 1.叙述者马洛:“冥思的菩萨” 2.在看与被看之间:文明与原始的交锋 3.“可怕呀!可怕!”:道德的发现 第三节 《吉姆爷》:西方文明和道德重建的悲剧 1.吉姆在帕图森的西方文明和道德重建 2.吉姆作为殖民者的道德尺度 3.“吉姆爷”之死:神像的坍塌 第四章 康拉德的城市小说:“蛇的天堂” 第一节 《诺斯托罗莫》:“物质利益”的腐蚀力 1.《诺斯托罗莫》:“一张最大的画布” 2.桑·托梅银矿:“蛇的天堂” 3.高尔德:“物质利益”的奴隶 4.诺斯托罗莫:被腐蚀的“不可腐蚀者” 第二节 《间谍》:伦敦城里的道德虚无主义 1.温妮:一个对生活“满不在乎”的女人 2.维尔洛克:一个道德虚无主义者 3.无政府主义背后的个人私欲 第三节 《在西方的眼睛下》:从背叛走向忏悔 1.拉祖莫夫的背叛:政治和个人前途对道德的胜利 2.拉祖莫夫的负疚:“道德幽灵”的折磨 3.拉祖莫夫的忏悔:“走出去——去毁灭” 第五章 康拉德小说的伦理叙事 第一节 “框架叙事”模式与马洛的道德困惑 1.“框架叙事”:马洛与听众的伦理共识 2.“延宕解码”:道德判断的复杂性 第二节 康拉德写作的“道德目标”:忠实与真实 1.“效应的累进”:对感知方式的忠实 2.“生活的瞬间”:对真理的一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