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差池 |
释义 | chāchí1.差错。 (1)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每旬遗书我,竟岁无~~。” (2)《水浒传》第八回:“令爱嫁事小人,已至三载,不曾有半些儿~~。” (3)鲁迅 《华盖集·我的“籍”和“系”》:“如果论史,就赞几句 孔明 ,骂一通 秦桧 ,这些是非也早已论定,学述一回决没有什么~~。” 2.意外。 (1)唐 李端 《古别离》诗之一:“与君 桂阳 别,令君 岳阳 待。后事忽~~,前期日空在。” (2)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万一有什么~~,责任是要落在你们的头上。” 3.犹差劲,不行。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六章:“ 韩培生 笑说:‘老年人就是~~喀, 生宝他爹也扯腿。’” cīchí古代读音,指参差不齐之意。 (1)《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其羽。” (2)《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谓我敝邑,迩在 晋国 ,譬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 杜预 注:“差池,不齐一。” (3)唐 杜甫 《白沙渡》诗:“~~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4)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不相见,黾俛空仰止。” (5)清 戚惠琳《燕燕诗》“燕燕屋檐栖,比邻冰凌枝。~~同风雪,归巢亦恐寒。” “cīchí”变为“chāchí”的过程“差池”有两种读音,一读“cī池”;一读“chā池”。《辞海》将这两种读音的“差池”作为一个词条来解释,是有道理的。因为“差池”的“差错;错误”义,是从“差池”的“参差不齐”义引申发展而来的。《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马瑞辰通释:“差池,义与参差同,皆不齐貌。”《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谓我敝邑,迩在晋国,譬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杜预注:“差池,不齐一。”为从一方的行动、做法与为主一方的行动、做法“不齐一”,在为主的一方看来,就是差错,就是错误。二者原为一词,后来由于词义引申而变为连读音也不同的两个词了。这叫“音随义变”。在现代汉语中,“差池”的参差不齐义已不用,仅存差错义了。至于“差迟”,原指时间上的差错。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今夜三鼓漏点中半,公能独步至园,则老兵当有一言授公。苟少差迟,则遂成虚矣。”后与“差池”用法趋同。鲁迅《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一个才子出门遇见一个佳人,两个人很要好,有一个不才子从中捣乱,生出差迟来,但终于团圆了。”这个“差迟”便与“差池”义同,指差错、误会而言。现已无人再用。因此,宜以“差池”为规范词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