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卡斯凯迪亚断层 |
释义 | 在北美洲西北太平洋海岸,有一条名为卡斯凯迪亚山脉的火山带,它从加利福尼亚经过俄勒冈和华盛顿州,延伸到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这些火山是由于胡安德富卡板块及其邻近的哥尔达板块俯冲到北美板块之下而造成的。这一地区被称为卡斯凯迪亚俯冲带,它南起圣安德烈斯断层,向西拐入大西洋的门多西诺角,向北延伸到加拿大的温哥华岛的北部。过去的几百万年里,这两个太平洋内的板块正以不同的速度滑移到北美大陆板块西部边缘地带之下。对其他俯冲带的观测表明,有时这种滑动是平稳的,有时这种滑动会被锁住,直到应力超过岩石本身的强度时才会失稳突然错动。这种应变的突然释放将会引发巨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就是太平洋板块沿阿留申海沟向阿拉斯加之下俯冲而形成的。 对于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活动的最近观测表明,两板块仍然在以平均4厘米/年的速度相向运动着,当胡安德富卡板块俯冲到北美板块之下时,其边缘地带沉入北美板块下面而在深处熔融。熔融的岩石以岩浆的形式正在不断地涌出地面,形成了如圣海伦火山一样的活动火山。经测量发现,沿大陆边缘地带的卡斯凯迪亚山脉被压缩,华盛顿州的海岸在抬升。尽管存在着这种地质活动,但是卡斯凯迪亚俯冲带的俄勒冈部分在历史上基本没有地震的记载。 美国西北部是否存在大地震灾害的危险将取决于俯冲作用的强度是否足够在有限的年代中造成破坏性震动。几年之前,鉴于卡斯凯迪亚俯冲带在历史上并无重大地震,地质学家们还认为此带为非地震带。然而最近一些新的证据对于这一“非地震带”观点提出了疑问。第一,与其他俯冲带类似,北美板块与海岸外的太平洋板块碰撞必然引起海洋地壳俯冲到卡斯凯迪亚之下,碰撞时这些岩石没有其他地方可去。第二,证据表明海底距今约1万年的全新世时期的水饱和海底沉积物发生了形变,它由一系列巨大重叠的褶皱-逆冲断层组成。在陆地上卡斯凯迪亚带的南端,也发现了一些相对年轻的褶皱。海底和陆上这种水平的挤压缩短表明两个板块在持续相向运动。第三,观测表明,沿海岸线的地表曾经历过抬升和下沉运动的循环。在一些沿海湾地带,金属圆管被挤入水饱和的淤泥中达数十米,取出的长长的泥圆柱岩心表明,由树木残余物、浮木以及泥炭组成的薄层穿插在厚层的斑点状软泥灰层中。泥炭层一定是当地面高于最高潮位并被耐盐植物覆盖时沉积的,今天的太平洋沿岸到处可见这种景观。每一泥炭层的形成都是淤泥突然沉入海平面之下,并迅速被砂土和细粒的沉积物覆盖的结果。利用放射性碳技术分析这些泥炭层的原始物质,可以大致确定这一运动发生的时间。华盛顿州海岸的泥灰层在过去的7 000年间下沉过至少6次,已经下沉了0.5~2米,最近一次下沉发生在约300年前。 海岸抬升现象在阿拉斯加和智利俯冲带的大地震中是十分普通的。在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中,海岸抬升和下沉达数米,许多地方由于海岸的下沉,肥沃的低地被水淹没。数万年间,肥沃的海岸泥土反复地下沉然后又缓慢抬升,形成新的土地。海岸沃土的下沉,起码部分地与俯冲地震有关。 随着争论的不断明了,卡斯凯迪亚俯冲带的地震危险性被重新评价。一种极端的观点是,整个卡斯凯迪亚板片会在一期活动中滑入大陆下部,形成特大地震;另一种不那么极端的观点是,由于俯冲速度缓慢,并考虑到俄勒冈和华盛顿南部地区目前没有地震,因此认为突然的滑动只能发生在板块的某些特定的段落,沿卡斯凯迪亚带中强地震会间断地发生,尤其是在胡安德富卡板块地区。 邻近的哥尔达板块在北加州的段落与卡斯凯迪亚带不同,这里大地震频频发生,包括一次7.5级的地震。小小的哥尔达板块的海洋地壳一定有许多活动断层来释放其弹性应变。哥尔达板块的地壳岩石形变带随着海岸线延伸到门多西诺角附近某地区,在那里被西北走向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的走滑断层切断。在这一地区3个构造特征十分不同的单元相遇,它们是圣安德烈斯断层、海底的门多西诺角断层以及卡斯凯迪亚褶皱—逆冲断带。在这个“三连点”周围的应力调整对于3个系统中的大地震的发生一定有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