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卷叶虫绒茧蜂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卷叶虫绒茧蜂 拉丁学名:Apanteles derogatae Watanabe 纲:昆虫纲 目:膜翅目 科:茧蜂科 亚科:小腹茧蜂亚科 功能类别:寄生性天敌 寄主昆虫:棉大卷叶虫、棉小卷叶蛾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9~3.3毫米,黑色。头部颜面中央纵隆起,两侧稍凹陷,唇基成弧形拱起。触角、柄节和梗节棕黄色,柄节末端褐色,鞭节自基至端部由黄褐色至深褐色,倒数2~5节显著短小。颜面、唇基和颊具网状皱纹,上唇黄色,上颚深褐色,下唇和下颚须黄白色。后单眼与复眼距为两后单眼距的1.5倍,头顶有细而浅的刻点,无后头脊。中胸背板稍膨起,上具网状刻纹,小盾片三角形,刻纹少而浅,平滑有反光,并胸腹节具网状皱纹,有中纵脊和侧脊,中区为一大五边形。翅比体稍长,与触角约相等,基片深褐色,翅痣褐色,其它翅脉黄褐色,翅痣长为宽的2.3倍, 比痣后脉约短五分之一,径脉第一段长为肘间横脉的2倍,稍短于翅痣的宽度,两脉相连处呈弧形,回脉长为肘间横脉的1.75倍,肘脉第一段的端段长为肘脉第二段的1.83倍,呈棕黄色。前足和中足基部、爪和爪垫褐色,后足基节光滑,黑色(除端部黄褐),腿节、胫节和1、2、3、5跗节端部黑色,胫节距一长一短,长距为第一跗节长的二分之一。腹部与胸长相等,第一腹节背板长形,伸达第二腹节背板的中部,长为宽的1.75倍。将腹部取下从背面观,第一腹节背板呈花瓶状,基部为颈状的瓶口,中部较宽,两侧缘平行,末端向后折曲为瓶底,底的中部稍内凹。从侧面看,基部向下倾斜,端半部中央呈瘤状隆起,背板两侧黄色,第二节背板甚短,仅为第一腹节背板的四分之一,但宽为它的1.43倍。第二节背板的基半部呈梯形,深褐色,前缘靠近第一腹节背板后缘,并与之相等,中部略呈弧形突出,端半部呈长方形,橙黄色。第二节背板恰似花瓶的底座,两侧和第三腹节背板以及第一至三节腹面黄色,其它腹节均为黑色。产卵管鞘深褐色,长为腹部的0.73倍。 卵长0.2毫米左右,白色,长椭圆形。 幼虫初孵出时白色,后变淡黄绿色,近老熟时体长4.51毫米,宽0.86毫米左右,淡黄褐色,体中有黄褐色颗粒状内容物,尾端具泡状突起,突起一般缩入体内。 蛹淡黄色,锥形,尾端尖削,长约3.5毫米左右,触角仅达腹的中部。 生物学特性此蜂寄生于棉大卷叶虫1~2龄幼虫体内,也寄生于棉小卷叶蛾幼虫,系单寄生,以7~8月发生较多。当棉大卷叶虫1~2龄幼虫分散卷叶时,此蜂便从卷叶外向内速刺,产卵于寄主幼虫体内,动作非常敏捷。卵孵化后,幼虫取食寄主体液,直到老熟,然后钻出,在寄主体旁结成长而硬的白茧,茧的一端还堆聚着寄主幼虫的粪便。此蜂对棉大卷叶虫1~2龄幼虫的寄生率一般在10%左右。 地理分布湖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