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查理二世 |
释义 | 1 斯图亚特王朝国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1630年5月29日—1685年2月6日),斯图亚特王朝的苏格兰及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是查理一世与亨莉雅妲·玛利亚的长子。童年生活幸福,受到很好的教育,但是12岁时内战起,他与父亲一起经历战火的考验,因为战争失败,生活孤独贫困,颠沛流离。因此促其早熟,并养成愤世嫉俗,放浪形骸的性格。他能适应逆境,善于与各种人打交道。查理几次试图回到英国夺回王位,但直到克伦威尔死后,在克伦威尔的继承人争夺权利引起混乱时,查理才在公众的拥立下回到英格兰,他在三十岁生日那天到达伦敦。恰好在查理一世死后11年整。 ◎ 流离失所的落魄岁月1645年,15岁的查理被其父派往西英格兰担任名义上的总司令。咄咄逼人的议会军把他逼得走投无路,最后他不得不离开英国,最后在其父的命令下去巴黎与母亲汇合。1648年第二次内战起的时候他担任了背叛议会军的兵舰的司令,但是被迫返回荷兰的基地,在那里得到父亲被处决的消息。以后的11年间他致力于夺回苏格兰和英格兰王位。 查理1650年回到苏格兰,受到了誓约派的不体面支持,但是克伦威尔在邓巴大捷后,查理的身价高涨起来,他被加冕为苏格兰国王,同年8月,入侵英格兰,但在伍斯特一战全军覆灭。后来他在英国各地流浪了40多天,形同乞丐,还曾在树上过夜。1651年10月到达法国,法国和荷兰都拒绝接纳他。转而去西班牙,欧洲各国的君主都对他不感兴趣。在这段流亡生活中,他穷困潦倒,有时连住旅馆的钱都没有。有了钱就尽情享受,也因此精通各种艺术。他的母亲和姐妹曾劝他改奉天主教,但被他拒绝。 ◎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以后随着英格兰与荷兰以及英格兰与西班牙的开战,查理也几次试图回到英国夺回王位,但是直到克伦威尔死后,在克伦威尔的继承人争夺权利引起混乱的时候,查理才在公众的拥立下回到英格兰,他在三十岁生日那天到达伦敦。恰好在查理一世死后11年整,伦敦人们敲响了教堂的钟,迎来了他的儿子--查理二世。 ◎ 治国行政查理在1660年4月4日发表的《布雷达宣言》中说,他登基后所有的基督徒将享有“良心的自由”,除了追究处死其父的凶手之外他将不念旧恶赦免一切。保障宗教自由并保持在革命期间所获得的财产的所有权。答应同议会共同管理国家。国王不设常备军,只有王宫卫队和驻扎在苏格兰、爱尔兰各据点的人数较少的部队。王室土地在革命时期已被拍卖,在财政方面完全依靠议会,议会在所谓王室费项目下规定一定的款项来维持国王及宫廷的开支。这让他赢得很多人的支持。他和他骄傲的父亲不同,是个脾气随和的人,对不同的宗教信仰持很宽容态度,极力在旧英格兰教会的热心支持者与帮助他复辟的长老派之间求得一致。但是由国教徒控制的议会抵制了国王的宽容。谈判破裂,新的祈祷书出来了,另有两千多名教士离开了自己的教区。 查理在1661年4月加冕,在首席大臣海德的斡旋下,只处死了九名签署其父王查理一世死刑命令的圆颅党人。一年后与葡萄牙国王若昂四世之女凯瑟琳结婚。得到了80万英镑的陪嫁和丹吉尔和孟买。但他1662年将战略意义更大的港口敦刻尔克以40万英镑卖给了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他的大臣主要是跟他长年流亡的老王党人,还有负责复辟一事的乔治·蒙克将军,后来被封为阿尔比马尔公爵。当时荷兰已经从对克伦威尔的失败中恢复过来,还把船只开到了印度。1665年出于海军和商业的竞争议会向国王施加压力要他对荷兰开战(第二次英荷战争),但是国王却没有多大的兴趣。虽然克伦威尔时期的海军强大,但是由于英国的瘟疫、伦敦大火以及议会的吝啬,战争最后还是荷兰胜利,这让英国民众对国王感到失望。 经过几年的外交斡旋,查理决心报复荷兰,他开始与法国结盟,根据1670年与法国签订的密约,查理与法国一起对荷兰发动战争,并在合适的时候宣布自己为罗马天主教徒,而法国要承担财政方面的补助,并在胜利后将荷兰的港口送给英国人。由于议会还是拒绝拨款,查理不通知议会就开始了战争(第三次英荷战争)。法国陆军长驱直入荷兰,但是查理的海军却很难有进展。而议会却日益的反对法国、反对天主教,议会进而要求查理撤回发布的信教自由宣言,要求国王同意审查条例(第一审查条例)以排除罗马天主教徒担任任何政府职务。国王虽然按照议会的要求作了但是还是没有获得拨款。查理无奈之下只能与荷兰议和。而议会却要求国王对法国开战,而查理则在试图调解法国和荷兰的关系,但是迫于议会的压力,他只能同意荷兰的奥伦治王子威廉与他的侄女玛丽(玛丽二世)结婚,这样对法国形成战争威胁。 查理设法建立一支小规模的常备军,但是议会担心他因此而进行独裁统治,尽管他在位时这一阶段还没有这种打算。当时国内的反天主教形势正在高涨,这让他处理国内事务非常困难。查理的弟弟约克公爵詹姆士就因为前述的第一个审查条例通过之后辞去所有政府职务而公开皈依罗马天主教,接着又娶了罗马天主教徒的意大利公主续弦;王后是天主教徒,查理的主要情妇法国的朴次茅斯公爵夫人也是天主教徒。人们因而怀疑国王对法国有所许诺。1678年夏天发假誓的报信人透露了一桩“天主教阴谋案”,虽然查理坚持说这这是个阴谋,但还是导致约克公爵夫人的秘书科尔曼以及其他很多天主教耶稣会会士被处死。1674年的时候财政大臣丹比伯爵也受到被检举的威胁,因为下院认为丹比应该为国王的亲法政策负责,虽然他跟此没有什么关系。1679年查理第一次解散了任职18年的原先的查理一世的保皇党议会。但是议会解散前通过了将罗马天主教徒从上、下议院中驱逐出去的第二个审查条例。 1679年春天新的议会开始了,但是他们提出一项排斥约克公爵继位权的法案,但是查理决定抵制这项法案,在支持国王的托利党与肆无忌惮的沙夫茨伯里领导的辉格党之间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斗争。查理通过对上院施加影响,阻止了这项排斥法案的通过 1680年查理在位期间的第四次议会开会时,下院再次表决通过排斥法案,查理解散议会。 1681年查理召集第五次议会,对辉格党施加军事压力,虽然担心内战,但是查理与法国国王达成秘密协议,一旦发生叛乱,法王将给与支持。由于辉格党被指控为策划暗杀国王,托利党的影响慢慢恢复,辉格党的阴谋被称为“拉伊豪斯阴谋”。国王利用自己的影响并把与自己友好的官员安插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职务上,国王粉碎了辉格党,辉格党的主要领袖沙夫茨伯里伯爵死于荷兰。 查理的最后的四年统治时期平安无事,因为他从关税和执照税中增加了岁入,财政问题不再有;维持了一支赖以生存的常备军;弟弟约克公爵实际上也恢复了海军大臣的职务。 ◎ 评价与结局查理被证明为一个极其机警的政治家,也是一个说谎能手,尽管与父亲和祖父一样天性懒惰,但是遇到危机后就全力以赴去解决。除了两个审查条例,他对议会很少作出让步。他拒不放弃对王国武装力量的控制,他还竭力拯救其大臣塞缪尔·佩皮斯免予因叛逆罪被处决。查理很有魅力、十分风趣受到普通人民的爱戴。他被称为“快活王”,但是吃喝有节制,但是好色,情妇无数。至少和情妇有14个私生子。(参见罗切斯特伯爵词条)虽然王后不育,他也不与王后离异。查理还爱好赛马,很多的赛马规则就是他制定的,也喜欢钓鱼。他很讲人道,与中国学生从历史教科书上得到的这样的印象——反动的复辟封建制度的、专制独裁的国王——很不一样。1685年2月6日 54岁时死在怀特霍尔宫。死去以前被接纳进罗马天主教会。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继位。 2 法兰克帝国皇帝秃头查理(Charles le Chauve)(823年6月13日—877年10月5日),加洛林王朝的西法兰克国王(843年—877年在位),法兰克帝国皇帝(称查理二世,875年起)。秃头查理为查理大帝之孙,是法兰克皇帝路易一世(814—840年在位)的第四子,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他的母亲是路易一世的第二个妻子巴伐利亚的尤迪丝。 ◎ 法国奠基查理那野心勃勃的母亲为了给自己唯一的儿子争取一块领地而积极活动。在她的怂恿下,路易一世赐给查理一块单独的封地(开始是阿勒曼尼亚,后来是比利牛斯山和默兹之间的地区),但这损害了查理两位异母兄弟洛泰尔和日耳曼人路易的利益。洛泰尔和路易联合起来反抗他们的父亲,引发了一场最终使法兰克帝国分裂的内战。秃头查理和他的兄弟们长期作战,最后在843年签订凡尔登条约结束了战争。三人将帝国瓜分;秃头查理获得了帝国的西部,从那时开始这片领土逐渐与帝国的东部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日后的法国。 ◎ 软弱埋下的祸根虽然秃头查理挫败了他的兄弟们的企图,但他并非是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西法兰克的大封建领主完全不听国王号令。更大的危险来自北欧的诺曼人,他们对法国沿岸地区造成了持久的威胁。诺曼人没遇到什么抵抗便洗劫了法国的一些地方,秃头查理向诺曼人交付赎金以使其停止海盗行为的方法根本不能满足他们的贪婪。 ◎ 四年无君在洛泰尔的儿子路易二世皇帝于875年去世后,作为加洛林王朝成员中的最年长者,秃头查理继承了皇帝的称号。他得到了教皇约翰八世的加冕。在查理于877年去世后,帝位一直虚悬到了881年。 3 那不勒斯国王查理二世(1254?-1309.5.5)那不勒斯国王安茹的查理一世之子。1269年封萨莱诺亲王,次年与匈牙利女王玛莉亚结婚。当查理一世进行西西里战争时,他负责防守那不勒斯,1284年被西西里舰队司令劳里亚诱出那不勒斯港,战败被俘。1288年获释。此后,他曾控制皮埃蒙特、普罗斯旺、匈牙利、雅典、阿尔巴尼亚等许多领地。 4 纳瓦拉国王查理二世(恶人)(法语:Charles II Mauvais;西班牙语:卡洛斯二世Carlos II el Malo)又译作恶棍查理或坏查理(1332年—1387年1月1日)。卡佩王朝的埃夫勒伯爵(1343年—1378年)和纳瓦拉国王(1349年—1387年在位),以及阿尔布雷特的领主。 恶人查理是卡佩王朝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世的外孙。他的母亲是路易十世唯一的女儿让娜(纳瓦拉女王胡安娜二世),父亲是埃夫勒伯爵菲利普(即纳瓦拉的菲利佩三世)。1352年,他与瓦卢瓦王朝的法国国王约翰二世(好人)的女儿结婚。 他向约翰二世要求将他母亲一度领有的香槟、昂古莱姆和布里等,给他作为封地。但是约翰二世已将这些领地授予法国统帅夏尔,于是他的拥护者在1354年将夏尔刺杀。约翰二世只好将诺曼底大片土地给他。1354年百年战争第一阶段时,他与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接近,图谋共同反对约翰二世。约翰二世不得已于1356年在鲁昂将恶人查理逮捕。但在当年英格兰王储黑太子爱德华在普瓦捷战役中击溃法军并俘虏了约翰二世之后,恶人查理即重获自由。他继而反对约翰二世被俘往英国之后的法国摄政王太子查理(即后来的查理五世)。 1357年—1358年,恶人查理与巴黎市民领袖艾蒂安·马赛接近,企图利用市民起义之机推翻查理。但他在关键时刻并未对市民作何帮助。1358年在镇压扎克雷起义时,由恶人查理率领的皮卡第、诺曼底及纳瓦拉的军队充当主力。 在查理五世统治时代,恶人查理继续与英国人结盟反对国王。他返回纳瓦拉之后,1362年支持卡斯蒂里亚的残酷者佩德罗一世反对阿拉贡的礼仪者佩德罗四世,1363年又反复无常的支持后者反对前者。1364年,恶人查理被查理五世彻底击败,被迫放弃在法国的全部权益。他的儿子查理三世继承了他的位子。 查理二世的女儿胡安娜1386年嫁给布列塔尼公爵约翰四世,生了八个子女,约翰四世1399年死后又与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结婚。她和亨利四世没有子女,和继子女的关系不错,当她的继子哈尔王子与亨利四世发生冲突时,她总站在哈尔这一边。但哈尔继位成为亨利五世后,却控告她用巫术毒杀亨利四世,把她监禁起来,直到1422年才释放。胡安娜此后住在诺丁汉城堡直至1437年6月10日去世,葬在坎特伯雷大教堂,葬处与亨利四世相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