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聚龙洞风景旅游区 |
释义 | 基本概况罗定市新升起的璀璨明珠—聚龙洞风景旅游区,位于罗定市东面20公里苹塘镇,距云浮市60公里,玉林至广州国道324线旁苹塘马山下,景区群山环抱,林木葱葱,奇山秀水,绿草平铺,仰视群峰峻,游观万景雄,山河面貌改,聚龙更峥嵘。 景区特点聚龙洞洞长1.5公里,洞府神奇,勾、曲、穿、漏,自景天成,各类奇特的钟乳石纵横交错,千姿百态,形象逼真,玲珑瑰玮,在现代化的五彩电光照射下,更显扑朔迷离,留连忘返。 洞前三龙腾飞,仪龙壁画,双龙戏珠,绝壁国宝龙字镌刻于此,广场周围奇花异草,植被葱茏,清溪小瀑,休闲垂钓,游乐场各种乐趣游乐项目,吸引着众多成人儿童。风景区集食、住、游、娱于一体,设施齐全,服务优良,安全舒适,是人们理想的观光度假胜地。 景区文化聚龙洞风景区位于罗定市苹塘镇马山脚下,该风景区的文化特点集中体现在一个“龙”字。这个特点首先反映在景区的外层空间上。 风景区的绝壁上,刻着一个狂舞的“龙”字,这个“龙”字被当地人称为“绝壁国宝”,从“龙”字的笔顺和走势,尤似看到一条龙盘踞于山。 聚龙洞“龙”文化的特点其次体现在洞内风景区名胜景点的命名上。聚龙洞内钟乳或嶙峋、或纵横交错,形成图形千姿百态。洞内著名的景点有:双狮迎宾、舞龙迎客、罗伞伟人、大菜园、龙王出巡、礼貌长廊、观音紫竹林、“寿字、寿桃、寿星、寿龟”四寿景、观音坐佛塔、尚方宝剑、透明石、千年寿龟等等。 这些景点的“龙”文化表现在: 第一,对“龙”的图腾崇拜。“双狮迎宾”、“舞龙迎客”,都是民间文化活动中常见的龙的舞蹈,从景点名字的直观可见当地人对“龙”代表的活力的喜爱; 第二,对王权的膜拜。为什么膜拜王权也是“龙”文化?因为最高权力者有“真龙天子”的称谓,他有龙的威力和神圣。“龙王出巡”、“罗伞伟人”、“尚方宝剑”、“大菜园”这些景点,明确反映这一特点。“龙王”是权力、威严、内敛、智慧的象征,他的“出巡”就是为了保一方太平。“尚方宝剑”是除魔降妖的镇邦之宝,是江山永固的“庇佑符”。“罗伞伟人”更是权力的最高代表,与这个景点相对的是丰收的“大菜园”,意味着在伟人的“恩泽”下,田园丰庆,人民安居; 第三,对佛和儒的崇敬。佛和儒是中国王权几千年对民众进行精神教化的主要内容。儒家的谦恭礼让,和为贵的思想表现在“礼貌长廊”这一景点上,经过这个景点,必须躬身前行,这意味着“礼让”。俗话说“衣食足礼仪兴”,讲礼仪标志着社会处在国富民强的状态。“寿字、寿桃、寿星、寿龟”和“千年寿龟”这五个“寿”字,都有一种仙气,寿星、寿桃既是《西游记》神仙故事传说的话题,也具有“仁者寿”的含义,而“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部分。“观音紫竹林”和“观音坐佛塔”意味着观音对百姓的祝福,也意味着佛对稳定社会,使民心皈依的作用。历史上,无论是佛还是儒,都是王权用来教化臣民的精神依托; 第四,对财富的向往。“龙”是权力的象征,有权力必定有欲望,其中,对财富的追求也是欲望。“透明石”这一景点尤似聚龙洞的夜明珠,龙是习惯于戏珠的,从龙的口中吐出的珠是多么诱人的财宝。从聚龙洞景点的四个龙文化特点,可见当地人期盼皇恩惠泽、百姓安居的愿望。聚龙洞风景区“龙”文化的第三个特点,还表现在与之相邻的“岭南第一唐刻”龙龛岩的石刻铭文,该铭文不仅反映武则天对汉字的改革,更体现她对人民的精神统治。还有,龙龛岩和聚龙洞都有“龙”字,由此可见,当地人希望通过对“龙”的信奉,而能过上物质生活富足,精神有所皈依的生活。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