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菊石·玉叠妃
释义

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永和镇有一座蝴蝶山,山下有一个老秀才。老秀才种菊、爱菊、以菊为邻。他的独生女儿取名菊花,从小长得如菊花一样美丽动人,人品出众。菊花与青梅竹马的花童菊石产生了恋情。可是,顽固的老秀才认为门户不当,偏不允许。最终,菊花和菊石便跳入永和镇的大溪河中,以死殉情。大溪河水霎时浪花四溅,河潭中的青石上,绽开朵朵晶莹洁白的菊花。这段传说为菊花石添上了一抹浪漫的色彩。

菊花石的简介

生成于2.7-2.75亿年前的二叠系栖霞期地层,由花蕊和花瓣两部分组成,花蕊是晶粒状矿物集合体,花瓣为长短不等柱状矿物集合体,以花蕊为中心向三度空间做放射状排列,形态万千,慰为奇观。菊花石质地坚硬、细腻,花呈乳白色,且纹理清晰、界线分明、神态逼真、玉洁晶莹、陪衬黑色基质岩石的底色,黑白分明,古色古香,极像自然界中的菊花,充分展现了自然造化的神奇。而化验证明:菊花石不含放射性元素,因此菊花石对人体无害。有益元素如Fe、Zn及Ca、Se含量较高。

国家地质矿产部将其列入宝石类并命名(玉叠妃)、因产量稀少、比珠玉石类更珍贵,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贵奇石,故又被称为“全球一”。菊花石原料因属自然生成故而绝无雷同,每件作品就其自然形态雕刻成,各具特色,均为孤品。菊花石雕已成中国著名三大石雕之一。

石菊花——天然稀世珍品,又名“菊花石”,大家也通俗地称其为“会开花的石头”。石菊花质地坚硬,呈青灰色,内有自然形成的白色菊花形结晶体,非常自然美观,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极像自然界中的菊花,因此而名富天下。石菊花再经过艺人的精雕细琢,将石块镂空,雕上茎叶,便成了永不凋谢的菊花。菊花石是质、色、形三佳的天然观赏石。其质是石头之体,碳酸盐岩石上开出的永不调谢的“白菊花”;其色指花色白,玉洁晶莹,具意境纯朴之美;其形是指形似菊花,千姿百态,有绣球形、蝶形、蕾形、随形,自然天成有趣。真乃大自然艺术作品之花。

外形特征

菊花石既是纹理石(图案石),又是古生物化石。以色、形、质、意、韵、性兼备之,其花瓣细腻如玉,质地极好花型极富神韵且有精妙意境。

菊花石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湖南、广西、江苏、贵州等地的二叠系栖霞期地层。其中以湖南浏阳菊花石最为有名。此石像菊花一样,花芯有单芯、双芯、三芯和无芯,有类似竹叶菊、绣球龙葵菊、蒲叶菊和金钱菊花型等。

菊花石是地质中的一种天然“花卉”。菊花石是由天青石或方解石矿物组成花瓣,花瓣中心由近似圆形的燧石构成花蕊,活似怒放盛开的菊花,故名“菊花石”。其“花”蕴育于2.7-2.75亿年前,因地质运动而自然形成于岩石中。亦可称“取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

菊花石雕刻技法主要有平雕、浮雕、圆雕、透雕、线刻、镂空刻、立体刻、综合刻等。

菊花石是怎样形成的

《湖湘地理》顾问、地质专家童潜明教授介绍,2亿多年前,包括浏阳在内的湖南广大地区还是一片海,海底淤泥含有适量的锶、硫、硅、钙和二氧化碳,淤泥形成岩石的后期在合适的条件下生成矿物天青石和菱锶矿,并以岩石或生物的碎屑为中心结晶,结晶体向四周辐射,如同一根根菊花瓣。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国家地质部曾派勘探组多次前来浏阳勘察,并得出上述由于地质运动、浅海成陆,才自然生成菊花石的过程。勘探组进行了抽样实测,查明了矿区分布、构造轮廓及菊花石的蕴藏量,初步探明的菊花石储量2340余吨,将其定为稀有资源。

菊花石的制作过程

菊花石雕刻基本程序:

一是开花、二是造型、三是设计、四是雕刻(雕刻分为粗雕、打磨、细雕、细打磨)五是上漆、六是制作底座。

“相石”即选材。相石是菊花石创作过程中极重要的步骤,所谓“一相能抵九天功”。通过相石找准石料的优劣、花形、纹理、石质等情况,然后再确定恰当题材,运用适当技法进行造型,以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花为主:菊花石雕不同于其他石雕之处是它有洁白晶莹的石菊花。作品必然受自然花形的约束。在创作中巧妙运用“花为主”的原则,做到“以花定型、依花设计,按花雕琢”,花在作品中应摆在最显眼的恰当位置。

形为主:即“借形就势”。石料形体千姿百态,有特殊美感,在造型中,要尽可能保留材料自然美的形式,根据石形,花形的大小、朝向和分布,合理地安排景物位置的形态设计,同时注意充分发挥石料的有效面积,使大材、小材甚至废材都能做到物尽其用。

质为主:在创作时,对材料进行一次性清理,去掉石料中的杂石,尽可能避免裂纹。区分石质硬软、粗密,以扬长避短。

雕刻应先外后内:大坯,先打外沿边角、皮层、再清理内面裂纹、杂石;细刻由表及里,步步深入。

先整体后局部:从整体出发,同步进行雕刻,先粗打后细刻磨光;可保持效果一致,便于修改、防止损坏。

先上后下:底面确定后,从上部开始雕琢,往上而行。这样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以校准结构,便于修正。

先清空后通眼:通眼方法是先按设计线用凿圈围,从相对的两面清空,不要定位后再通眼,可保作品不损坏,并能凿通小而深、弧度大、间距大的洞。内径小外径大:孔洞雕刻时保留设计线。雕内孔,琢面小于设计线;雕外沿,琢面大于设计线。刀路留有一虚线,以防不准和损坏,并保留修光用的石料。

内厚外薄:内质厚可保证作品有坚实质地,外观薄使作品看上去玲珑轻巧,这样既不易破损又便于保存。

行业现状

菊花石石雕艺术是浏阳的一张名片,有着27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近日有人提出,浏阳菊花石十年后将会枯竭。这使人们不禁担忧:盲目开采,菊花石很快会枯竭。浏阳菊花石主要分为山石与河石。山石分布在永和柳家湾一带的山底下,是菊花石石雕艺术用量最大的原料,近五年一直没有开采。而河石主要分布在大溪河永和境内的河床底下,从清代开采至今,近几年都是用大型切割机规模开采。一直以来,菊花石开采大都是私人承包,如果没有监管,将造成盲目开采。

私人承包这种方式,第一个它的量很难控制。如果老板资金雄厚,一年能用500吨,可能会开采1000吨放在家里无所谓,这样容易造成资源闲置。第二个材料放久了,很可能低价抛出,造成这个行业原材料价格不稳定。整个浏阳现在这种开采,如果不去监管,盲目开采,差不多十年。十年后我们要再伸手挖一块石头,那就比较麻烦。所以现在政府已经要求统一组织,按需开采。

浏阳菊花石主要分布在永和、古港一带,资源供求极不平衡。目前能够开采、便于开采的已是微乎其微。由于资源有限,成本不断提高,菊花石的价格也节节攀升。2005年,每吨山石的价格在3000元左右,去年就涨到了9000多。目前,浏阳从事菊花石雕刻艺术的从业人员只有160人左右,比2005年减少了一半。

因为全国各地雕刻的石材,好多都是由当地政府组织开采,把所有权都收归政府,统一监管。由协会统一报计划,按每年消耗的原材料去分析,有的资源外运。而现在政府要杜绝这种外运资源,把有限的资源用浏阳人的智慧创造财富。

关于菊花石的历史资料

A.工艺菊花石萌生时期

浏阳菊花石的发现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据《浏阳县志》记载: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前后,浏阳永和镇农民欧阳锡藩在砌芙蓉河堤时,于河底采石偶然发现石头中有白花纹,形如菊花,欧阳锡藩将石带回家中细细琢磨,将其琢成一方砚台,俊秀可爱,石质细嫩,磨出的墨汁非常细腻,书写流畅,并且墨汁较其它石砚可久保不干,一时传为奇物,这便是菊花石雕琢的开始。

欧阳锡藩亲朋好友众多,看到菊花石砚池高雅别致,俊俏可爱,纷纷向欧索取。欧阳锡藩便继续雕刻一些砚池用于赠送友人,并且工艺较前更加精细。后来,求赠者愈多,欧应接不暇,便邀同乡木雕艺人程维达共同创作菊花石砚台,随后菊花石砚台也逐步进入市场,同时也开始创作水盂、笔架、笔筒、花屏、镜屏、帽筒等。从业人数也逐渐增加到十二、三人。到菊花石雕第四代,有戴秦盛、戴秦坤等40余位雕刻艺人,作品品种增加了茶壶、茶杯、花碗、酒杯、假花山、茶几等等。后又增加有相框、印泥盒、印章等。

到清光绪年间,从业艺人增多,品种花样百出。其中蟹爪葵龙石雕、梅兰竹菊假山妙俏俨然;壶觞之类,精巧雅致,是人们用于应酬赠送的独一无二的天然特产。浏阳阳长厚开设了第一家菊花石雕作坊,取号为“补天石菊花石作坊”,雕琢艺人有黄家权等20余人,主要作品有砚台、水池、笔架、笔筒、镜屏等。这一时期工艺菊花石雕艺为线刻、平面雕,以实用型文房用品类为主要产品。

萌生时期的工艺菊花石作品留世不多,多见于官府或民间藏品,特别是菊花石砚成为清廷贡品,更为藏砚者青睐。

B.工艺菊花石的发展时期

菊花石事业呈现波浪式向前发展。菊艺仍是传统的手工雕技法,由简及繁、由线刻、平面雕发展到半浮雕、浮雕,进一步发展到圆雕、镂空雕,花形由平面到立体,菊品创作由实用型发展到观赏收藏型。

清末民国初期,浏阳戴清升、戴杭炎等一代菊花石艺师,潜心以菊花石雕为业,尤其是戴清升已成为当时菊花石雕行业技艺首屈一指的菊艺名师。

1910年,浏阳菊雕艺人采用圆雕和镂空雕手法将自然界山水云浮凝聚于作品《仿古假山》、《镜屏摆件》中,参加清政府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展出,荣获金奖。

1915年前后,菊雕艺师戴清升与秀才李佩秋、画师刘贤生等根据天然菊花石料的形状、花形及分布进行构思,创作了《梅菊瓶》、《梅兰竹菊横屏》、《荷叶烟缸》、《池趣》、《菊花镜屏》一系列产品。特别是《梅菊瓶》、《梅兰竹菊横屏》作品采用了圆雕手法,表现于一屏;梅兰竹菊富有层次的变化,运用横屏构成整体,作品被选送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牌奖,被誉为“全球一”工艺品。此后多年,戴清升艺师在浏阳自营“全球一”菊花石作坊。

1928年戴清升还与戴洪源等合伙在长沙药王街开设“全球一菊花石”商号,自产自销。此一时期工艺菊花石产品以梅竹、螃蟹、蝴蝶、假山为题,以观赏型为主,作品远销欧美、香港、日本等地。

在1938年上海南洋协会展览和湘、鄂、赣、粤四省工艺品大赛上,两次获得金奖,湖南浏阳菊花石雕成为与福建寿山雕、浙江青田石雕和四川广元石雕齐名的中国四大名雕之一。菊花石及工艺菊花石被称为“国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传统的特种菊花石雕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浏阳工艺菊花石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

1956年戴清升出席湖南省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会后他将散落在各地的菊花石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浏阳“全球一”菊花石合作生产组,专门从事菊花石雕事业。同时,戴清升为工艺菊花石事业培养了一代新艺师,使年轻一代菊花石雕艺人迅速成长成为湖南菊花石工艺美术方面的技术骨干和菊雕名人。

1959年戴清升的作品《石菊假山》被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湖南厅,1979年由菊花石雕《争艳》替换。《金凤拂菊引彩蝶》获1982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和湖南优质产品奖。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一代菊花石雕宗师戴清升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家”称号。

C、工艺菊花石的低迷时期

“文革”期间工艺菊花石创作深受干扰,唯一的研究菊花石雕和湘绣的湖南工艺美术研究所的所在地被烧毁、撤消,菊花石雕创作几乎停顿。

D.工艺菊花石的鼎盛时期

自70年代以来,国际上掀起了奇石热、观赏石热、提高了地质学家、赏石家和爱石家对菊花石资源的探索和工艺菊花石的观赏收藏价值的认识。在“科学大会”精神鼓舞下,菊花石雕业又进入飞跃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菊花石新产地不断地被发现,生产厂家由湖南浏阳扩展到全国各地;传统的手工雕刻菊花石,出现以多层次的镂空雕为主。产品由观赏型发展到观赏收藏型,还有玩赏普及型已进入普通百姓家,产品大量销往台湾、香港地区,并转销国外。

1972年举办全国首届工艺美术展览会,《蟹菊花》、《金鸡报晓》等工艺菊花石作品获奖,推动了菊花石雕事业的发展。工艺菊花石,最初的产品主要为实用的文房类,工艺简单,但产量很少,被视为宝物,价格昂贵,多为文人和富人收藏;而现代经过多代艺人的努力,菊花石产业的大量发现,产品丰富多样,集科学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既有价格昂贵的精品可供收藏,亦有价格低廉,经过简单加工,甚至是原石,供普通的赏石玩石爱好者把玩、欣赏。

随着时代的进步,浏阳菊花石雕得到长足发展,工艺日益精湛,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工艺菊花石的收藏价值、商业价值和观赏价值亦得到充分的体现。

菊花石玉我国文人雅士的渊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形质兼美的菊花素与名人有缘。唐·元稹《菊花》咏:"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芳千古,被后人奉为圭臬。陶令始成爱菊的象征,他以菊的清雅、高洁自喻,不为五斗米折腰。南宋陆游"收菊作枕"。清·蒲松龄亦是爱菊之君,他自称:"我昔爱菊成菊癖,佳种不惮求千里"。人称民国时期张恨水之作品,常得菊花之灵气,有诗咏:"飘逸尚留高士志,幽闲不作媚人装"。唐·黄巢更是托菊言志:"《题菊花》"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扬州"三菊",皆为画菊痴迷,吴砚耕画菊300多种,数年"沉溺"盛栽名菊之瘦西湖,暮鼓晨钟,与菊为邻,为友、为师。及至毛泽东将其中南海丰泽园居室书房命名"菊香书屋"毛泽东之《桑子·重阳》一词中"战地黄花分外香",更是成为泳菊的名句。当代书、画家启功诗咏:"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文渊阁菊石雕艺,愿将此中华菊雕文化继承下来,愿将此菊花抗寒傲霜,挺拔不群,把个深秋点缀得"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精品,贡于您的庭院、馆所、大堂、居室、大厅、案前。文渊阁人于谦《石灰呤》原韵取其意,作《石菊咏》:鬼斧神工出自然,千雕万刻视待闲,粉身碎骨皆不怕,留得高洁在人间。山缘石而奇,水缘石而清,人缘石而雅,石缘菊而珍。菊乃“居”的谐音,所谓家无菊不居。石菊花似一朵永不败灭的野菊花,常开不败,寓意家族长盛不衰!

清末浏阳籍名士谭嗣同,就藏有不少菊花石,并把书房取名“石菊隐庐”。他有一首《菊花石秋影砚铭》的诗写道:“我思故园,西风振壑。花气微醒,秋心零落。郭索郭索,墨声如昨。”他对菊花石的情有独钟可见一斑。此外伟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也非常喜爱用菊花石雕制而成的砚台,菊花石砚台磨出的墨汁久润不干,其“石质润,色紧而声清。” 他们用过的菊花石砚台现分别陈列在韶山滴水洞和谭嗣同纪念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5: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