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菊花叶斑病 |
释义 | 菊花叶斑病主要症状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常用中药,以花入药,药用菊花品种较多,如茶菊、黄菊、白菊等,具明目解毒、散风清热之功效,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菊花叶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面初生针尖大小褪绿色至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状,中心暗灰色至褐色,边缘有褐色线隆起,直径3-8mm,个别病斑长20mm。 菊花叶斑病病原Cercospora chrysanthemi Heald et Wolf称菊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不发达;分生孢子梗生于叶两面,丛生,基部膨大,梗密集或不密集,浅橄榄褐色,在0-2处屈曲,个别膨大,顶端呈亚平截形,生大孢子痕,直立或近直立,大小20-80×3.5-5.0(μm);分生孢子针状,基部平截无色,顶端尖,直或略弯,具6-33个不大明显的隔膜,大小40-125×2-4(μm)。分生孢子形成后,分生孢子梗尖端继续伸长,再顶生分生孢子。 菊花叶斑病发生规律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丛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蔓延。通常多雨或雾大露重的天气有利发病。植株生长不良,或偏施氮肥长势过旺,会加重发病。 菊花叶斑病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适时灌溉,注意清沟排渍,避免偏施氮肥,适时喷施植宝素等,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抗力。结合采摘叶片收集病残体,携出田外烧毁,减少传染源。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中国农药第一网建议喷洒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琥·乙磷铝(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常用药剂 多·硫、百菌清、甲基硫菌灵、扑海因、琥·乙磷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