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居鲁士圆柱刻文 |
释义 | 时期:居鲁士圆柱刻文(Cylinder of Cyrus)属公元前538年的文物。 历史:以阿加得语(Akkadian)的楔形文字写成,发现於尼尼微城(Nineveh)亚述巴尼帕耳(Ashurbanipal 668-626 BCE)的图书馆遗址内。文献指波斯(Persia)王居鲁士(Cyrus II 559-529BCE)实施新帝国政策,让被充军的民族各还本乡,重建家园,修葺庙宇,恢复敬礼。 居鲁士的政策与前巴比伦王的相反。巴比伦王拿步高(Nebuchadnezzar II 605-562)及纳波尼杜(Nabonidus 555-538 BCE),习惯把潘属国的部分居民和政要充军,留在巴比伦城中或附近作人质。犹大居民就曾先後两次被充军巴比伦(597及587-586 BCE)。公元前540年,居鲁士战胜巴比伦後,决定让这些人回国,并提供经费给他们重建庙宇。 居鲁士虽批准犹太居民回国,但耶路撒冷圣殿直至达理阿(Darius 521-486 BCE)登上波斯宝座后才被重建(515 BCE)。 内容:居鲁士圆柱刻文以针对巴比伦王纳波尼杜的指控来开始,谴责他祷告和祭献的不当,以及他的苛政。继而细说自己如何成了玛尔杜克(Marduk)和诸神的敬拜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