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九栋
释义

九栋是文学家邹静之小时候住过的一栋楼房,这栋楼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被炸掉了,重新盖了一幢更高更大的九栋。《九栋》这本书只与那个旧楼有关。

九栋资料

出版资料

著者:邹静之

出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

读家:赵为民

推荐指数:★★★★★☆(选自青年日报)

作者介绍

邹静之(1952-)男,江西南昌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刊编辑。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诗人。北京长大1969年赴北大荒上山下乡,后转河南汝阳插队。1984年毕业于中央电大中文系。1982年开始有作品发表,现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著作十余种出版。

作者与记者对话

九栋”是我小时候

住过的一栋楼房

记者:《九栋》出版三个多月就销售一空,并开始加印,一本纯文学作品,能有这样的表现,当初想到了吗?

邹静之:没有。狗子(作家贾新栩)坚持出这本书时,我认为会让出版社赔钱,现在看还好。

记者:《九栋》是本什么样的书?

邹静之:《九栋》的文体该是长篇散文吧。书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的是童年中“文革”的一些往事,后半部分写的是我的知青生活。

九栋是我小时候住过的一栋楼房,这栋楼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被炸掉了,重新盖了一幢更高更大的九栋。《九栋》这本书只与那个旧楼有关。老楼消失前,我赶回去为它照了几张照片——这是一幢盛过我童年的建筑,它的消失,使我的童年实际上无迹可寻了。之后,我开始陆陆续续写一些与九栋有关的文字,我原来的想法是:把它们写出来,把我放过去,写过后的感觉是旧事永远不会放过你,你写出来了,它的跟随反而看得见了。那时我曾整理发表过几则,后来没有整理的原因是觉得童年的隐秘,没法与人分享……

后半部分有关知青的文字要写得更早些,1990年左右。

记者:这些文字当年的反应怎么样。

邹静之:没有什么反应,我看重现在的反应。

记者:为什么?

邹静之:毕竟过了二十年了……她还能让一些人喜欢。我曾经在一个时期想过文字生命的问题,你的作品能否有力量穿透时间活下去,这真是一个让人向往的事。都说文章千古事,真能千古的有多少。自文字以来,消散和存留下来的文字何止千万比一,远的不说,就是几十年来的作品,当时热闹,时过境迁再没有意义的又有多少。如果我们把诗经、楚辞、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看做一条河的话,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进入这条河流并跟随而前,如果一个人一生中有一段文字,进入了,那真是三生有幸。

记者:也许有人会问,想那么多干吗?

邹静之:我认为想和不想不一样。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有人说这是在写恐龙,我愿意看成是胸怀,我还是认为心里有与没有不一样。

记者:有传媒把《九栋》评为2010年被低估的十本书之一,其余的九本有《现代诗歌的结构》[德]胡戈·弗里德里希著《论俄国革命》[德]马克斯·韦伯著;《思想的谱系》[英]佩里·安德森著《烽火与流星》田晓菲 著《英国新左派思想家》张亮编等都是些了不起的书。你怎么看这事。

邹静之:低估是一种荣誉吗?哈,这真好。其实书出来后有些朋友写了评论。但这本书发行时确实没做宣传,没有发布会,签售什么的,想弄过又觉累。再说像《九栋》这样的一本书,她也许不合时宜。

记者:有人看完了《九栋》,说最喜欢的是嗅到童年气息般的身临其境,你的灵感来自什么?

邹静之:我写《九栋》的灵感就是坐着那发呆,呆到一定的时候小时候就出现了。

记者:你的影视剧的名声好像比诗人或剧作家大得多,很多人都会说你的作品台词好!这也许与您写诗有关系……你的叙述语言也极有特色,那种朴素但变形的描述让人有准确的惊喜。

邹静之:我写作经历有过无法用文字表达内心的痛苦阶段,我那时写过一首诗《枯井》完全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并准备放弃写作。后来我是在语言表述上得到了一些心得,我认识到了无法准确表达的症结是没有完整地使用语言,我只是有限地使用了语言中意的部分,而没有使用文字的全部,这其中包括文字的音乐性,节奏感,语流句式的变化和文字组成后的全稿的神态等等。说到音乐性比如海子的诗“远比远方的风更远”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意更突出些;“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神思。“指月亮的手不是月亮”,辞和意就是手和月的关系。有人也会认为这不重要,说话不犯语病就行了,我认为很重要,有了这些才是文学。

《九栋》的哲学

是柴米油盐

记者:你这本书有哲学吗?

邹静之:柴米油盐。

记者:《九栋》中写了一些那个时期的苦难。但是看时客观平静,这你怎么看。

邹静之:我没有为一个没有舒展开的苦难而写苦难——我没停在伤痕文学那儿。

记者:现在谈艺术的时候不多了,好像什么都是商品了,而且对作品的判断也是拿卖多少钱来说话了。

邹静之:是啊,能卖钱总是高兴的。但不卖钱的好东西也很多。世界的发现有时会滞后。在艺术史的长河中浪得虚名和冤死鬼都很多,需要用时间来淘洗……但是我怀疑在网络时期的键盘写作中,淹没是必然的,因为量太大了,还有这个时期一定是以犀利的文风为主流,以贴近当下的时间为主流。这时你如果还要温良恭俭让,要细致,要雅的话,那很可能淹没被拍在沙滩上了。《九栋》是圆珠笔写作的产物,这是幸运。

记者:除了有那么多的影视作品,近些年你又写了《我爱桃花》、《操场》、《莲花》。歌剧《西施》、《赵氏孤儿》等舞台剧,还有《邹静之诗集》和《九栋》这样的纯文学作品,你好像不停的在写,累吗?

邹静之:感恩惜福,我迷恋写作,迷恋作品从无到有的过程。一个人一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以此来养家糊口,这是多么大的福报,有些人劝我说你可以休息了,他们说这话的意思我明白,但我很难向人解释写作带给我的快乐,二十多年下来,就像要吃饭要睡觉一样,我每天都在写作……你看过西班牙画家哥雅,去世前几天画的一张画吗?一只看着天空的小狗,那张画的感受和弘一法师圆寂前写的“悲欣交集”,感受真是一样的。

记者:你的电视剧写作好像越来越少了,现在忙什么?

邹静之:写电视剧是一体力活,呕心沥血……我有点写不动了。现在写舞台剧多一点,为国家大剧院写的《赵氏孤儿》6月份要上演了;还有一部电影正在拍。我一直想写一部两个人的话剧,而且是严格意义上的三一律,我已经写出大纲了,就等闲的时候开工了……《我爱桃花》一直在演,在去过日本、意大利后,7月份要去台湾了。我的电影,电视剧也还都在写,只是写得少了……

记者:《九栋》这本书将在你的写作中排在什么位置——我有一个朋友自己喜欢不说还买了很多本,送朋友,这也是他想问的。

邹静之:我要请他吃饭。这是一本我可以当成别人写的书来挑剔或喜欢的书,她是一个找不回来的作者在一个找不回来的时间中写出来的,那个静水深流般的感受,随着几代人的过去,也不会再现了……如果这一切都不能使她有力向前的话,她的文学性也许可能使她再往前走。我看重《九栋》。

各界评论

北京青年报:我总想用“琥珀”来形容我看完它的印象――尘封了往事如烟又不乏精致精准纤毫毕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