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韭葱疫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病名 : 韭葱疫病 英文病名 : Leek Phytophthora blight 病原类别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Phytophthora porri Foister属鞭毛菌韭葱疫霉真菌。 危害对象 : 韭葱。 分布 : 分布较广,发生较普遍。 危害部位 :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花茎也可感染。 形态特征病菌孢子囊倒洋梨形、圆形至卵圆形,偶具乳头状突起,产生游动孢子,大小为31-82μm×23-52μm。雄器侧位或穿雄生。卵孢子球形,壁厚3-4.5μm,直径为22-39μm。 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株地下部分或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抱子囊和游动孢子形成初侵染。发病后产生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借风雨和浇水传播蔓延,进行重复侵染。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适宜发病,病菌萌发和侵染适宜温度为25-32℃,要求相对湿度高于95%和有水滴存在。通常韭葱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保护地种植因浇水过大,高温高湿亦会较严重发病。 危害症状叶片染病多从叶尖开始,初生苍白色至浅黄色水渍状斑,边缘浅绿色,迅速扩展至半个或整个叶片萎垂,湿度高时病斑腐烂,其上产生稀疏灰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花茎染病,亦呈水渍状腐烂,灰绿至暗绿色,终致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1.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病残植株,集中深埋或妥善处理。重病地块与非葱蒜类蔬菜实行2-3年轮作。 2.合理种植,掌握适当的种植密度。较孰重土壤宜采用小高垄或高畦栽培。 3.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生长期加强管理,雨后及时排除积水。保护地浇水后避免闷棚。 4.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霜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