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净衣池
释义

地理位置

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江西上饶三清山三清福地中央,“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正前方,三清宫前西北方,清华池之前。

简介

净衣池又称玄泉池。海拔1500多米,面积784平方米,为三清福地净衣、清华、涵星三口天然大水池之一。池东不远处为詹碧云藏竹之所,池西为清华池,两池之间筑坝为路,北通丹井,南连三清宫。坝西南路边有一天然巨石,一半嵌入湖中,一半凸出水面,上刻“流霞桥”三字。池东北一片苍松翠竹,环境古幽。2006年三清山管委会清淤修坝,重新焕发生机。

净衣文化

净衣池从表义上看,是洗衣之池,置于清华池、涵星池前,命名似乎不妥,有污染清华、涵星之嫌。如此颠鸾倒凤,究竟隐含什么文化玄机?为何命名以净衣?

1、先从“净”字的词义分析,“净”有洁净、清净、净尽等意思。体现了道教仙山福地、佛教净土世界是为清净、洁净之地;体现了三清山虽以道为主,却也兼融并蓄了佛、儒教于其中。如三清宫前殿供奉道教三清始祖,而后殿却供奉佛教观音、罗汉,其它府殿则供文官儒士。就是说任你是佛,是道,是儒,只要能为国家所用都兼容并蓄,一概揽入怀中。

说三清山以道为主,兼容以佛,除了三清宫后殿供奉佛像可以证明外,天门华表楹联中“清绝尘嚣”四字也可作为间接佐证。《魏书释老志》说:“梵境幽玄,义归清旷,伽蓝净土,理绝嚣尘”,显然“清绝尘嚣”是佛教伽蓝净土“理绝嚣尘”的翻版写照。

“净”还有“戏曲角色”的意思。一般是指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滑稽的人物,俗称花脸。在京剧里,“净”是指表现正面人物的大花脸。“净”的这个解释,恰恰又与玉山民间传说建文帝亡国出逃在躲避追捕时曾在玉山道士戏班中扮演过“花脸”,即“净”的角色相吻合。

2、从“衣”字解,衣即衣服。古时上曰衣,下曰裳,这就是衣裳相连的来历。衣钵,指佛教僧尼的袈裟和食器。《金刚经》云:“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饭食讫,收衣钵”。这“衣钵”与“净”一样也表明了与佛教有联系,而且詹碧云塑像也是持钵的。这有隐示建文帝正如民间传说,在逃亡中确实隐藏过佛寺,当过僧人?这“衣附”之谜,实在太玄。

3、“净衣”为丐帮一派。这里有以江浙一带丐帮中的净衣派来隐指建文帝离开“水木清华”(清华池名)的皇宫生活,由高山雪莲而沦为下里巴人的经历。所谓丐帮净衣派是相对丐帮污衣派而言,污衣派是真正衣衫污垢、以行乞为生的人,而净衣派却是衣着和普通人无异甚至比较讲究的江湖豪杰,行侠仗义之士。或如逃亡中的建文帝这样不便暴露身份的人。这种四处流浪乞食或以宗教僧道募捐取生活的方式,用“净衣”以冠之,确实不失为一种文雅。

4、“净衣”,又为佛教语词。据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净衣,祈请诸神佛时所著之清净衣也。真言师各依其修法而异其色,但俗人一般着白衣。”依此解释,净衣池体现的是道与佛的相互交融。

5、净衣池与清华池取嵌头字相连为“净清”,以证三清宫前“净清”题刻;谐音“景清”,布“阶下囚龙”玄局,由景清、练子宁监守制之。

6、玄为黑,黑即乌。联系三清宫前“排云桥”命名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诗句,让人又联想起南京明故都著名的夫子庙乌衣巷。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原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旧时因王、谢子弟善着乌衣而得名。又因刘禹锡一首《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而名声远播。以排云桥引刘禹锡,以净衣池引乌衣巷,互为关联,互为引证,不能不说隐义巧妙。

7、从净衣池边所刻“玄泉池”小字分析,又有将此池隐指南京玄武湖的用意。但又担心大字引人注目,所以故意小字刻之,并以净衣池之名掩人耳目,避免人们联想起“玄武湖”来。

另外,此池同时以净衣、玄泉两个名字名之,以“净”象征佛,以“玄”象征道,以玄泉对净衣,用词高度凝练,构思仙思敏巧。有借水之交融,善于润泽来隐指道、佛和谐相融,只要能为皇权所用,都可兼容并蓄,体现的是一种有容乃大、涵容百家的治国思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