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镜中恶魔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镜中恶魔 作 者:[德]赫塔·米勒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1 ISBN: 9787214064660 开本: 16开 定价: 29.00 元 编辑推荐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作品集首次登陆中国 十部作品,震撼上市! 翻译阵容超级豪华,齐集全国著名的德语文学翻译家。 这是一场庄严的阅读仪式,还是一次华丽的黑色冒险? 米勒的语言具有无可匹敌的质感、奇幻以及穿透力,带你领略文字的“诗性与残酷美”。本书是赫塔·米勒的散文作品的合集。包括散文集《饥饿与丝绸》《镜中恶魔》。 “说不出来的东西还是可以写下来。因为写作是一种沉默的行动,一种由脑至手的劳作。” ——赫塔·米勒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赫塔·米勒以诗歌的精炼和散文的直白,描绘了无依无靠的人群的生活图景。”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 有的时候我认为,每个人的脑袋里都有一根食指,它指着过往的事情。 也出现了许多笑话,这些笑话在被说出来的时候并没有吞掉话语间掩藏着的痛苦。这些笑话既展示又掩盖人们的恐惧:“是的,战士们朝空气开枪——空气却在肺中。” 那时有几个孩子看到,人会在瞬间变老:那男人的头发在眨眼间就愁白了。十几双眼睛目睹了这一切。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没有看清,以致他们无法说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这件事既发生在大庭广众之中,又让人觉得是雾里看花,没人能说清楚这位男子的生——与他那孩子的死既相似又不同——是怎么结束的。 内容简介包括散文集《饥饿与丝绸》《镜中恶魔》。 《饥饿与丝绸》 由13篇文章构成, 是作者在1990—1994年间, 公开发表的部分文章和公开演讲的演讲稿。 《镜中恶魔》 由作者在彼得堡大学所做的11篇演讲集结而成。 作品中内在的、外在的紧张和冲突一以贯之, “魔鬼坐在镜子里”,是本书的核心意象。 作者简介赫塔·米勒女,1953年8月17日生于罗马尼亚。1987年与丈夫、小说家理查德·瓦格移居西德,现常居柏林。1982年,处女作、短篇小说集《低地》出版。她曾多次获得德国的文学奖项。 目录你带手绢了吗?”——赫塔·米勒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 饥饿与丝绸 论脆弱的世界构置 我们的心仍旧战栗 鼠药味道如何? 十个指头不会变成乌托邦 饥饿与丝绸:日常生活中的男女 标准像时钟一样滴答作响 国家对家庭所进行的渗透:妇女节与独裁 谎言腿短,真理无腿:对造假的热衷 战士们朝空气开枪,空气却在肺中 他和她:贫穷驱使人们来到齐奥塞斯库的墓地 尘埃迷目太阳残缺 日子仍将继续 泥土落在念头上 镜中恶魔 感知是如何产生的 回顾时如何感知虚构 关于孤独的完全另一种话语 眼睛在眨的时候欺骗你 物件,皮肤尽头的地方 香芹引发的联想 可疑的红色 被戒备心咬了一口 邻桌之国 从脚指甲到眼球,人内部的距离 我们共享那只狍子 试读章节饥饿与丝绸 我的一位女友地震那天去布加勒斯特,为了和在那里上大学的男朋友相会。她住在一家小旅馆,把随身携带的几样东西从旅行包里取出放进旅馆的衣柜。与克莱斯特《智利地震》中的两位恋人相反,我的朋友与她的男友再也没能相聚。约会前一小时旅馆的墙壁塌了,我的朋友死在了洗脸池前。行刑的是地震本身。死者的弟弟几天后不得不到停放在一个体操房的一长排尸体中去寻找和辨认她的尸体,他对我说:“让人难以置信,她躺在那儿手里还攥着牙刷,牙刷上的毛还完好无缺。她腿上的连裤袜甚至都没有出现一处破洞的地方。只有她死了。”当她的葬礼上泥土被铁铲抛向棺材时我想:这个被诅咒的土丘肯定得塌。可它没塌,还堆得挺高,被掘墓人几乎堆成了四方形。 一个星期之后死者的衣服挂进了我的衣柜里。她弟弟想让我穿这些衣服。我穿了,最喜欢的是她那件柔软的仙客来粉红色的长毛外衣,一想到女友再也不能穿这件衣服了,就令我无比痛心。 这次地震后我知道物件的特点是能比人存留得长久。而本来是不该如此的。每个喝水用的玻璃杯,只要是没有失手摔碎;每只鞋,只要是没有穿坏;每片面包,只要是没有被一张嘴吃进肚子里;它们都会比人存留得长久。这个念头一直折磨着我。我对此进行抗争,当我摔碎一个玻璃杯、磨穿一只鞋底或是吃一片面包时,变得无助地可笑。这些物件对此毫无所知,就像野生苹果树旁的那匹马。但至今我一直坚信,虽然于事无补,但仍旧有必要去抗争。这些物件能够比人存留得长久,不是通过恶意,而是它们的性质使然。玻璃杯作为把水送往我们嘴的器具,鞋作为保护我们脚的措施,面包片作为替我们解饿的东西,使它们——分别——比我们存留得长久。 因为在独裁下,人们说的、没说的、做的或没做的,更确切地说都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地被扭曲,脆弱的世界构置就暴露无遗。其乏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用不着任何的哲学和心理学,其自身就透着有辱人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