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敬一书院 |
释义 |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浙江巡抚赵士麟在孤山山巅东北隅辟建,1999年按清式书院建筑风格对它进行了重修。主体建筑由前后两进厅堂和左右两厢房构成四合院,院西侧另辟园林。书院前一进厅堂题额“瀛屿芬馨”,书院后进厅堂题额“秀萃明湖”,堂内展出孤山历代名胜图,包括平湖秋月、孤山霁雪、清帝西湖行宫八景等,串联成一幅“文化的孤山”长卷。 赵士麟平生最重一个“敬”字,他将书院取名为“敬一”,意谓“一念不敬,心便放逸;一刻不敬,体便松懈;一言不敬,言便招尤;一事不敬,事便取悔”。 小学课本上曾有王冕学画的故事,王冕,元代画家,以墨梅名世。敬一书院后院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王冕的墨梅图。一枝倒挂老梅,刀斧铁削。这块梅花碑大约是晚清作品,2000年敬一书院翻修时,被重新发现。 今日我们上得孤山,还能在那片绿树掩映的白墙上面,看到那五个 孤寂而温暖的大字:“孤山一片云”(摄于1929年前)。 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浙江巡抚赵士麟创建敬一书院。 赵士麟是有书院情结的。当他还是小小的河北容城县令时,就试着办了一所“正学书院”。他有一个信念:“养民必先造士,造士必先明理”,老百姓有文化就会有见识,有见识才能构造和谐社会。因为平生最重一个“敬”字,他将书院取名为“敬一”,意谓“一念不敬,心便放逸;一刻不敬,体便松懈;一言不敬,言便招尤;一事不敬,事便取悔”——这般明朗正直的个性,近乎苛刻的道德自律。那个年代的读书人,是有使命感的,他们称自己为“士”,士可杀不可辱,士为知己者死,士不可不弘毅。 敬一书院开张了,址设孤山,与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之墓为邻。严格说来,敬一书院更像是百家讲坛的性质,每月集会两次,初一聚名士谈心性,十五请儒师授经道。赵士麟也会亲自为士子授课——身为康熙三年的进士,他的学养可不低,著名的《台湾善后疏》仅五百多字,字字珠玑。巡抚大人的演讲最有轰动效应,旁听者一直站到院子里。清风明月,道德文章,孤山从此又多了一道风雅的传说。 一年后,赵士麟离开浙江,敬一书院便散了,成了杭人纪念他的“赵公祠”。 到清代后期,赵公祠的来历在民间记忆中已漫洇不清,认为此赵公敬的是财神爷赵公明,索性将它改建成了财神庙。 清道光年间,浙江布政史、赵士麟的云南同乡朱嶟登上孤山,命人在赵公祠的外墙上,刻下五个大字。今日我们上得孤山,还能在那片绿树掩映的白墙上面,看到那五个孤寂而温暖的大字:“孤山一片云”。 清朝初年的敬一书院,到民国时光,已经是座财神庙会,因年久失修,破败下来。1929年,杭州举行西湖博览会,“孤山一片云”地界被征作西博会的博物馆。上海滩流氓大亨张啸林与浙江省省长张静江关系不错,他来参观西博会,见此地是个财神庙,便上了心。待西博会结束以后,同他的两位拜把兄弟黄金荣、杜月笙一起,出资将财神庙修缮一新,人称“西泠财神殿”。时人都说,“西泠财神殿是上海人哄起来的。” 不知何时开始,每月初一、十五,到西泠财神殿参加“财神会”,成为杭州市区生意人的一项休闲活动。所谓“财神会”,实际上是行业的聚餐联谊活动,是生意人难得的惬意时光。不是所有的行业都有这种聚会,参加西泠财神会的,以绸业、丝织业居多。丝织业的兄弟行业颜料业,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染坊,则以葛岭的抱朴道院为聚会场所——炼丹的葛洪是他们的祖师爷。 敬一书院亦即赵公祠的原址建筑,便是在太平天国战乱中遭到了毁坏。后人不识赵公祠真容,也与这段战争有关。 1988年,此地门牌号为“孤山后山路4号”,居住着十几户人家。一墙之外,还有一家茶室。这个院落经过多次变更,解放前是财神庙,1929年西博会的时候还做过动物园,解放后归了文化单位,是浙江省博物馆的宿舍。虽是破旧的大杂院,在读书人看来,却处处有诗情画意。白墙黑瓦,雕花木窗,满墙藤萝苔藓。院子里种了几本芭蕉。1994年,大杂院要动迁了。就在书生们搬走以前,院子里挖出了半块残碑,“敬一书院界”五个字,犹如一把隐秘的锁钥,命运之轮开启,三百年前的赵士麟与二十世纪的读书人,终于暗通了消息。那一刻,惊喜与释然,凝聚在书生的眼眸里。1998年,敬一书院被重新正名,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将其整修为游览场所,“以还西湖风景秀翠,传播精神文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