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茶神 |
释义 | 指陆羽。陆羽字鸿渐,唐玄宗竟陵人。不知所生,有寺僧收育之。既长,以易自筮,得渐卦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及长聪俊多能,学赡辞逸,诙谐纵辩。诏拜太子文学不就职,隐苕溪,自称桑苎翁。羽嗜茶,始创煎茶法,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陶为其像,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民间尊之为茶圣。 中文名:陆羽 别名:茶神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竟陵 职业:茶人 主要成就:编纂茶经 代表作品:茶经 简介茶神 chá shén 指唐代陆羽。陆羽,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市)。因其精于茶,故尊之为“神”。《新唐书·隐逸传·陆羽》:“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 羽 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 宋 陆游《八十三吟》:“桑苎家风君勿笑,它年犹得作茶神。” 生平陆羽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原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陆羽三岁,被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积公为唐代名僧,据《纪异录》载,唐代宗时曾召积公入宫,给予特殊礼遇,可见也是个饱学之士。积公以《易》自筮,为孩子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按卦词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 陆羽在寺院里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煮茶等事务。但他不愿皈依佛法,削发为僧。九岁那年,有一次智积禅师要他抄经念佛,他却问积公曰:“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能称有孝吗?”并公然称:“羽将授孔圣之文。”积公恼他桀骜不驯,藐视尊长,就用繁重“贱务”磨炼他,迫他悔悟回头。要他“扫寺地,洁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陆羽并不气馁屈服,求知欲望更加强烈。他无纸学字,以竹划牛背为书,偶得张衡《南都赋》,虽并不识其字,却危坐展卷,念念有词。积公知道后,恐其浸染外典,失教日旷,又把他禁闭寺中,令芟剪卉莽,还派年长者管束。十一岁那年,乘人不备,逃出龙盖寺到一个戏班里学演戏,作了优伶。他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但却幽默机智,演丑角很成功,后来还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 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李齐物到竟陵为太守,成为陆羽一生中重要转折点。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其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到隐居于火门山邹夫子那里潜心攻读“经史子集”。课余常去西龙尾寻找中草药,为同学治病,一次去采撷野菊花,在半山腰一块一丈方圆大坠石旁发现一弘清泉,后请人开凿泉井。此井旱而不涸,满而不盈,清冽透亮,甘甜爽口,后人取名“陆羽泉”。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礼部员外郎崔国辅贬为竟陵司马。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与崔结为忘年之交,两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崔国辅长于五言小诗,并与杜甫相善。陆羽得其指点,学问又大增一步。得知陆羽想致力于茶学研究的宏愿后,毅然赠予他白驴和乌封牛、文槐木书箧,助其踏访考察各地茶叶情况。为搜集第一手资料,决定远游巴山峡川,考茶品水。二十二岁时离家远游,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锦囊满获。他游历了宏伟壮丽的长江三峡,碾转大巴山,一口气踏访了彭州、绵州、蜀州、邛州、雅州等八州。唐上元初年(760年),游览了湘、皖、苏、浙等十数州群后,于次年到达盛产名茶的湖州,在风景秀丽的苕溪结庐隐居,潜心研究茶事,阖门著述《茶经》。 其间常身披纱巾短揭,肢着藤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时人称谓今之“楚狂接舆”。唐代宗曾诏拜羽为太子文学,又徙太常寺太祝,但都未就职。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载有陆羽的一首歌,正体现了他的品质: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的《茶经》,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 《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宋陈师道为《茶经》作序:“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陆羽除在《茶经》中全面叙述茶区分布和对茶叶品质高下的评价外,有许多名茶首先为他所发现。如浙江长城(今长兴县)的顾渚紫笋茶,经陆羽评为上品,后列为贡茶,义兴郡(今江苏宜兴)的阳羡茶,则是陆羽直接推举入贡的。不少典籍中还记载了陆羽品茶鉴水的神奇传说。《新唐书·列传》中有《陆羽传》。 《茶经》由来唐大历八年(773年),颜真卿出任湖州刺史。经皎然荐引,陆羽拜会颜公之后,即成刺史的座上客。颜真卿看到江南人才众多,于是就发起重修《韵海镜源》的盛举,约陆羽等十数人共同编纂。陆羽接受邀请,参与编辑,趁机搜集历代茶事,又补充《七之事》,从而完成《茶经》全部著作任务,前后历时十几年。 据近人楞严阁主考证,认为陆羽作为弃儿,由龙盖寺积公禅师拾后曾在李季兰家寄养过。李季兰,又名李冶,其父李公与积公为方外之交,平时过往甚密,素称莫逆。原籍吴兴,一饱学儒士,做过大官,因刚直不阿,一生坎坷。后索性辞官,卜居于风景秀丽的竟陵城西湖之滨。陆羽寄养李府时,正好与季兰年龄相仿,且情趣相投,可谓青梅竹马。后来陆羽取名季疵,由此可知。李季兰天生丽姿,容貌娇美,神情飘逸。不爱刺绣,专心翰墨,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六岁作《蔷薇诗》:“经时不架脚,心绪乱纵横”。后来,李季兰随父迁回祖籍吴兴,两人分别。陆羽漫游到杭州时,意外与季兰相遇。此时两人均已长大成人,情心暗动,便每天一起游湖玩山,赠诗唱和,美丽的西湖记下了他们深厚的情谊。被名士耿炜誉为“女中诗豪,文坛茶仙”。陆羽为了茶学事业,不久便又依依惜别季兰。 陆羽晚年,由浙江经湖南而移居江西上饶。至今上饶有“陆羽井”,人称陆羽所建故居遗址。陆羽逝世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于晚唐。陆羽多才多艺,不仅是一位茶学家,还是一个才学逸群的文学家、史学家和地理学家。他的著作涉猎诗歌、戏剧、考古、方志、书法等诸多方面。《茶经》之外,其他著述颇丰。据《文苑英华·陆文学自传》载:“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西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一卷,《占梦》三卷。”又据《咸淳临安志》载,陆羽寓居钱唐(今浙江杭州)时作《天竺灵隐二寺记》和《武林山记》。可惜这些著述传世甚少。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封建社会,研究经学坟典被视为士人正途。像茶学、茶艺这类学问,只是被认为难入正统的“杂学”。陆羽与其他士人一样,对中国儒家学说悉心钻研,深有造诣。但又不像一般文人被儒家学说所拘泥,而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深刻的学术原理溶于茶这种物质生活之中,从而创造了茶文化。 后世评价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陆羽对茶的研究为人们的饮食生活做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死後不久,便被人们奉为茶圣,茶神。在湖北天门县城北门外,有一处著名的井泉人称文学泉,泉後有一碑亭,内立石碑,正面题文学泉背後题品茶真迹。碑亭後面有座小庙,是茶圣陆羽庙,石壁嵌线刻有陆羽小像,正在端坐品茗,极有风致。在当时,陆羽像大多为陶瓷制品,为茶商和茶肆老板所供奉。《因话录》载: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至今鬻之家,陶其像置於炀器之间,云宜茶足利。《唐国史补》载:巩县陶者多为瓷偶人,号陆鸿渐,买数十茶器得一鸿渐,市人沽敬不利,辄灌注之。《唐书》载: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大唐传载》载:陆鸿渐嗜茶撰《茶经》三卷行於代,常见鬻茶邸,烧瓦瓷为其形貌,置於灶釜上左右为茶神,有交易则茶祭之,无则以釜汤沃之。 《全唐诗》中的陆羽史料考述(一)《全唐诗》中涉及陆羽的篇目 现今史载陆羽的传略、简介还是较多的。但其内容雷同,而且明显看出,都据自《新唐书·陆羽传》和《全唐文·陆文学自传》。 陆羽生于公元733年,殁于公元804年,他的自传撰于上元辛丑(761年),其时离开他逝世还有40多年。所以,这篇自最多也只能算是陆羽的“我的前半生”。可能正是因为这篇传记的简略,在《新唐书》和其他一些文献中,关于陆羽尤其是他中、晚年的记述,也就显得特别单保这里不妨将《全唐文》、《新唐书》对陆羽隐居前后这段历史的记述,摘录如下:《全唐文·陆文学自传》:“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燕永日。……至德初,秦人过江,予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 《新唐书·陆羽传》:“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徘徊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归纳上录两段记载,陆羽中年以后的生活,可节缩成:至德初,陆羽与皎然结为忘年交,上元初隐居苕溪,后来诏拜为太子文学和太常寺太祝不就,贞元末卒。陆羽这段跨度有四五十年的经历,《新唐书》和《全唐文》中,都只用了不足一百字来记述;文中只提到皎然一人,苕溪一地,这未免有一鳞半甲之憾。 其实,如前所说,陆羽的史料只是缺乏深入地发掘、搜集,在《全唐诗》中,陆羽本人写的及友人赠寄他的许多诗句,就记述和反映了陆羽隐居前后的许多具体情况。 据笔者粗略统计:《全唐诗》中收录的陆羽作品有诗二首、句三条、联句十五首,他人赠寄陆羽的诗二十五首。对陆羽的称呼,可以说因人而异,因诗而异,有的用名,有的用字,用号,也有的用尊称或俗称。以致有些人见到陆羽的资料而不敢定;或者不是陆羽的诗篇,却误认为是陆羽的作品。也许因为这样,直到现在,还未见有人对《全唐诗》陆羽史料作过专门研究。 《全唐诗》中陆羽本人的诗句不多,而且就集中收录在他名下的,一般不致有错;称谓复杂和较难分辨的,主要还发生在联句和他人赠寄陆羽的诗篇中。据大略统计,《全唐诗》中陆羽的称谓,在诗题中就有陆羽、陆鸿渐、陆处士、陆太祝、陆山人、陆三山人等不同记载;至于署名和诗文中的称呼,除上述之外,更有季疵、陆季疵、疾、鸿渐、竟陵子、陆生、陆三、陆文学、陆居士等种种称法。这中间陆羽的名和字一般不会混淆,难以确定和最易差错的是如陆处士、陆生、陆居士、陆太祝、陆文学和陆三、陆山人等尊称或俗称。例如陆处士,凡有才学而未参加科举的陆姓,都可以作如此称。陆处士一名,在《全唐诗》中就有三五人。我们已见到有人将称陆龟蒙“陆处士”的诗文,误为陆羽的资料。为了减少和避免《全唐诗》陆羽史料的漏引和错引,现将陆羽友人赠寄他的和他与友人联句的诗目分别抄录如下:刘长卿:《送陆羽致茅山寄李延陵》;颜真卿:《题茅山癸亭得暮字》(亭,陆鸿渐所创);《题陆处士茅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皇甫曾:《送鸿渐山人采茶回(一本无回);《哭陆处士》;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山采茶》;《送陆鸿渐赴越》并序;戴叔伦:《岁除日推事使牒迫赴抚州辨对留别崔法曹陆太祝处士上人同赋人字口号《敬酬陆山人二首》;《抚州被推昭雪答陆太祝三首》;权德舆:《同陆太祝鸿渐崔法曹载华见萧侍御留后说得卫抚州报推事使张侍御却回前刺史戴员外无事喜而有作三首》;《送陆太祝赴湖南幕》(同用送字三韵);孟郊:《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李冶:《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皎然:《寻陆鸿渐不遇》;《访陆处士羽》;《赠韦早陆羽》;《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喜义兴权明府自君山至集陆处士青塘别业》;《寒食日同陆处士行报德寺宿解公房》;《春夜集陆处士居玩月》;《同李侍御萼李判官集陆处士羽新宅》;《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同李司直题武丘寺兼留诸公与陆羽之无锡》;《赋得夜雨滴空阶送陆羽归龙山》;《泛长城东溪暝宿崇光寺寄处士陆羽联句》。颜真卿与陆羽等联句:《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与耿 水亭咏风联句》;《又溪馆听蝉联句》;《三言喜皇甫曾侍御见过 南楼玩月》;《七言重联句》;《七言醉语联句》。 史初探皎然与陆羽等联句:《远意联句》;《暗思联句》;《乐意联句》;《恨意联句》;《秋日卢郎中使君幼平泛舟联句》;《重联句一首》。耿 与陆羽的联句:《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