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会剿"
释义

中文名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会剿"

又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会剿

发生时间: 1928年8~11月

发生地点: 江西、湖南交界的井冈山地区

事件介绍

事件背景

事件内容文件

内容文件

1928年7月下旬,国民党军乘红四军主力在湘南未归之际,对井冈山根据地发起第二次"会剿"。30日晨,湘军第八军3个团由酃县出发,在赣军一部的策应下,向井冈山黄洋界哨口发起进攻。黄洋界位于井冈山主峰北面,扼山险要道,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红军第三十一团第一营2个连凭险据守,连续打退湘军多次猛烈进攻。下午,正当湘军重新组织进攻时,红军以仅有的1门刚修复的迫击炮,轰击其在源头的后续部队。湘军误以为红4军主力回山,害怕被歼,当夜撤回酃县。赣军闻讯后,亦停止策应湘军的行动。黄洋界战斗的胜利,为红4军主力回师井冈山,打破国民党军第二次"会剿"创造了条件。

8月23日,毛泽东率部在桂东与朱德、陈毅率领的第二十八团会合,并协力击退了湘军第三师的进攻。9月8日,红四军主力回到井冈山南麓的黄坳。为恢复井冈山根据地,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决定,仍然采取对湘敌取守势,对赣敌取攻势的方针,集中力量打击对根据地威胁最大的进占宁冈、永新的第十四旅和进占遂川的独立第七师,并决定首先打击孤军冒进、战斗力较弱的独立第七师,以取得遂川,解决紧迫的经济困难问题。

9月13日,第二十八团和第三十一团第三营,对遂川敌独立第七师的5个营发起突然而猛烈的进攻。敌军一部被歼,大部逃回赣州。9月24日,江西国民党军驻泰和之第二十一旅的1个团,配合败退的独立第七师反攻遂川。红四军避开敌之进攻锋芒,主动放弃遂川,撤回井冈山,准备打击已深入宁冈新城之敌第十四旅第二十七团。10月1日,第二十八、第三十一团在新城附近坳头陇一带设伏,消灭敌第二十七团出城活动的1个营后,立即进攻新城。敌二十七团弃城逃往永新。刚进入遂川的第二十一旅1个团也奉命出城增援。这样,遂川又只剩下战斗力较弱的独立第七师。红四军遂主动放弃新城,挥师南下,于10月13日向遂川发起进攻。敌独立第七师未敢交战,退回了赣州。这时,永新的第十四旅第二团却乘虚又进占宁冈新城。11月2日,驻泰和的敌军第二十一旅2个团和赣州独立第七师联合进犯遂川。红四军采取避强击弱的战法,主动撤出遂川,转兵北上,并于11月9日对新城之敌第十四旅第二十七团发起进攻,重创该敌于新和龙源口地区,次日进占永新城。敌军慌忙调第三十五旅一部向永新城反扑。红四军主动撤出永新城。至此,井冈山第二次反"会剿"胜利结束。

事件意义

事件意义

从9月上旬至1月上旬,红军利用根据地内的有利条件,连打4仗,共俘国民党军营长以下约500人,缴枪450余支,恢复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大部地区,扭转了"八月失败"的被动局面。这4仗是在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下进行的,能取得重大胜利,主要是利用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利害不一致,行动不协调之弱点,集中兵力打击对我威胁最大的赣敌。同时,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避强击弱,牢牢抓住作战的主动权,忽南忽北,调动敌军,创造战机,各个击破,从而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

主题关键词: 反"围剿"作战 游击战 防御战

分类: 民主革命战争

相关人物: 朱德 毛泽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