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茶洞乡 |
释义 | 茶洞乡位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县北部,地处半山区,行距县城28公里,距离两江国际机场10公里,乡道与20171省级公路相连接。辖区面积 217.5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委会,共147个自然村,人口2.1万人,其中有壮、瑶等少数民族人口3800人。境内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于粮、林、果、牧生产。境内平原地区主产粮食、蔬菜、水果:山区以其独特的自然优势而盛产罗汉果,为罗汉果的发源地和主产地。茶洞乡是中国有名的罗汉果之乡,素有“茶洞罗汉果最有名”的美誉。 命名由来镇驻地茶洞圩,因历有种茶、饮茶、喝擂茶粥习惯,故名。 历史文化日军对临桂县“广西英勇抗日军”恨之入骨,多次对茶洞圩一带进行扫荡,均被抗日军迎头痛击,仅在茶洞、龙曲进行的三次战斗中,打死日军十多名,在全鸡寨江洲等地的伏击战中俘虏与打死十几名鬼子,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抗日军在茶洞与日军对峙了3个月,进行大小战斗20次,有效地阻止了日寇向该县西部山区的进犯。 基本概况茶洞乡位于桂西北隅,行政辖区面积217.5平方公里,属半山区乡,共辖行政村茶洞村、护山村、花岭村、定安村、富合村、江洲村、仁义村、温良村、安乐村、保合村、三合村11个,其中山区村委6个,自然村140个,茶洞乡人口2.1万,境内杂居有汉、壮、瑶等民族。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茶洞乡距桂林市中心36公里,距两江国际机场8公里,茶两柏油路与省道2017线相连,南接桂柳高速公路,陆、空交通甚为便利。境内主要河流有北江河,全长8公里,年均温度19.1℃,年降雨量1980毫米左右,年无霜期330天,冬暖夏凉,适宜粮、林、牧、渔业的发展。平原主产粮食、蔬菜,养殖业亦十分发达。茶洞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山区各村饮水困难逐步得到解决,村容街貌不断改观美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进步,一批文明村、文明街道、双文明先进个人脱颖而出。临桂县茶洞乡抓住秋收后的农闲时间及时把“城乡清洁工程”深化拓展到山区村屯,在落实好村屯规划的同时着力整顿山区小集市,为群众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新农贸市场和村镇规划正得到实施,茶洞乡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自然环境茶洞乡属半山区,境内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温度18.l℃,降雨量1891毫米,无霜期312一332天。水利便利,北江河穿境而过。山区林木资源丰富,林木藏量达38万立方米,平原主产粮食和蔬菜,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罗汉果、优质稻、南方梨、花卉、养殖等五大产业区,名优反季节蔬菜和虹鳟鱼等特种养殖业正不断扩大形成规模。积极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乡镇企业,先后引进了汽配、竹材、食品加工等行业企业4家,还将充分发挥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进一步对重晶石矿、旅游休闲等行业进行开发,建成了徐村岩洞、富合水库、慈洞古籁河等处优美的自然风光。 主要特产茶洞乡山区盛产罗汉果,是罗汉果发源地和全中国最大的产区,为天然“绿色食品”,素有“茶洞汉果最有名”的美誉。茶洞乡现有罗汉果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果9000万个,产值8000多万元。产地具有丰富的培苗种植和生产加工经验。同时,以罗汉果为原料,凭借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配方,集酿酒生产和罗汉果饮料为一体的酿酒企业落户茶洞,生产的罗汉果保健酒具有多种功效,对血燥、胃栓、便秘、支气管炎、哮喘、咽喉炎、糖尿病、预防“非典”等有显著疗效,成为闻名中外的“东方神果”。注册有“德润”牌罗汉果专用品牌商标,是桂林市名牌农产品,多次参加农展会、博览会,深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和欢迎,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地。现正组织申报全中国名牌产品,罗汉果富含甜甙、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其甜度是蔗糖的300倍,可入药、可泡茶,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咳等功效,食用不产生热量,是医药、卫生、食品行业蔗糖的最佳替代品,其深加工前景十分广阔。 经济发展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茶洞乡出现的三个“万亩工程”(即万亩罗汉果、万亩八角和万亩经济林),建立有优质夏橙、金桔、南方优质梨、药材等连片种植示范基地。茶洞乡因地制宜挖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和乡镇企业,重点做好“三头一果”四篇文章(即“水头”、“木头”、“石头”、“罗汉果”),充分利用山区“水头”高,落差大,木材储量多,矿产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镇民营企业。茶洞乡主要企业有:10座小型水力发电站,10个木材加工厂,5个重晶厂矿企业,金宏罗汉果洒厂,罗汉果专业合作社,东方强力胶合板厂,铸造厂,米洒配制厂,自来水厂等一批企业,促进茶洞乡经济快速增长。茶洞乡“一果三头”招商品牌的树立,使茶洞乡招商引资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至2007年底,共引进企业17家,投资总额达5000多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2500万元,同比增长10倍。 基础设施茶洞乡境内交通便利,有县级公路茶两(江)柏油路与省道2017线相连,距两江国际机场仅10公里,十分便于各行业发展。山区各村委基本实现通车,山区资源优势正逐渐发挥效益。境内有35千伏高压变电站一座,有移动、联通通迅基站各一座,卫生院1所,医疗卫生设备齐全。2007年,经过县、乡领导的共同努力争取,被列为中央投资建设项目的四级通达公路——茶洞至仁义至温良公路、江洲至保合至安乐公路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额700万元,工程历时一年半;与此同时,耗资1120万元的消灭“无电村”的攻坚战——“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展开,住在边远山区的33个无电自然村800多农户受益。“路”“电”建设双轮驱动,大大提高了茶洞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民群众立即从中受益。 历史古迹兴建于明嘉靖年间的临桂县茶洞乡褚村山寨石墙,规模宏大,在桂北乡村中罕见。历时近500年环绕山寨的石墙多处仍保存较好,堪称桂北乡野一奇观。 三道石墙构成防御体系,褚村有300余户1500多人,都姓褚。该村有三道古石墙:第一道是围绕整个村子的外墙,长约2000米,现多已拆除,残存100余米;第二道叫“中墙”,环绕着村子西边的狮子山脚,留存500余米;第三道从狮子山脚到山顶的石墙,也保存有500余米。山寨石墙用整块的大青石砌成,一般高2至3米,厚80厘米至1米,每隔50米的墙上砌有牙墙垛口,以监视墙外动静。狮子山脚至山顶险要处的石墙高达10余米。除西面的山,村寨东南北方均砌有高大的石寨门。寨门和寨墙外还掘有一道护墙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