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经典闲读:周国平读书文辑 |
释义 | 基本资料作 者:周国平著 出 版 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9-1 版 次:1 印刷时间:2011-9-1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10810565 包 装:平装 编辑推荐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书籍以各种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与此相反的是,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却更加迷茫了:是把宝贵的生命浪费在看走马灯似的畅销书上,让自己的灵魂更加喧嚣和躁,还是让心安静下来,把精力集中在经过时间的检验流传至今的经典的著作上,与大师和经典抗争和争鸣? 周国平的建议是:非最好的书不读,因为真正的“阅读是读有文化内涵的文字,是进入到这些文字所承载的文化传统中进行思考,能够承担这个功能的,唯有好的书籍。”只有伟大的灵魂,才能引领我们登上精神的高峰,领略人生天地的辽阔,进入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心智生活之中。 在这本新作《经典闲读》里,他就像一位心灵的导师,以闲适的方式,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探寻哲学的源头,拜访昨天和今天的大师,品味中西方的文化精蕴,畅游梦幻的童话世界…… 章节选读代序:我的读书旨趣 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我的经验告诉我,大师绝对比追随者可爱无比也更加平易近人,直接读原著是通往智慧的捷径。这就像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伟人总是比那些包围着他们的秘书和仆役更容易接近,困难恰恰在于怎样冲破这些小人物的阻碍。可是,在阅读中不存在这样的阻碍,经典名著就在那里,任何人想要翻开都不会遭到拒绝,那些爱读平庸书籍的人其实是自甘于和小人物周旋。 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在阅读经典、直接与大师交流时的感悟和心得,广泛涉及哲学、文学、宗教等诸多领域,饱含了作者对人类存在境况和精神状态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哲思的智慧和诗性的体验。 作者简介周国平,知名作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代表作品有哲学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随感集《人与永恒》、《把心安顿好》,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自传《人生哲思录》、《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等。 媒体评论品味经典人生,心灵之旅 周国平是一位学者兼智者,这本书除延续他一贯的写作风格,字里行间充满了智者的哲思和诗意的美感外,还以全新的理路,开阔的视角,将自己多年的读书心得结辑出版,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他的文字魅力,品尝智力的快乐,享受心灵的愉悦。 本书关于读书的论述尤为精辟,妙语连珠俯首皆是:如 “好读书和好色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不求甚解。” 这句话对读书的传统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古人读书,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强调读书必须专心致志,反复追寻其中的义理,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而在此书中,作者却提倡“不求甚解”。强调读书以愉快为最高标准,因为无论什么书,尤其是文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唯能使生活充实,“只有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与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才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 “许多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不过,你不必愤慨,倘若你想到这一点:许多人也只是外表像人罢了。”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图书市场的现状。图书的种类和数量整倍地增长,辅之以各种形式的商业宣传,人们往往被误导着买了一本“畅销”书,但翻过几页之后,便连呼上当,把它当做垃圾丢在一边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除了与读者缺乏判断力有关之外,另一方面是与读者的取向相关。现在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人们被众多的事物缠绕着,在生存压力之下疲于奔命,根本没有静下心来,专注读书的时间,与之相适应的是,深层次的阅读也就变成了浅阅读,而图书形式的重要性也远远超过了图书的内容。所以,市场上就出现了以书的形式出现的印刷垃圾。 再如:“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 这涉及了读书的目的。读书不外乎三个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二是为了消遣,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而在这个以功利为取向的社会里,读书往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或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是为了学到一技之长,或单纯出于消遣,打发无聊的时光。而经典却因为没有实际的用途,加上本身的深奥玄妙,很多人多之望而生畏,其实大可不必,如果用一种“不求甚解,随兴所至”的心态来读经典,就会收获颇丰,因为它能丰富我们的灵魂,引领我们过一种高品位的精神生活。 部分摘录1.享受读书的自我发现之乐,拥有高品位的精神生活。 2.读那些永恒的书,做一个纯粹的人。 3.读贤哲的书,走自己的路。 4.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其中的财富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 4在读一位大思想家的作品时,无论谴责还是辩护都是极狭隘的立场,与所读对象太不相称。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对话式的理解,其中既有共鸣,也有抗争。 5.真正的阅读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6.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 7.我思考着生活的意义,因为抓住了某几个关键字眼而自以为对意义有所领悟,就在这同时,我的每日每时的真实生活却从我手边不留痕迹地流失了。 8.一个至死不知道自己曾经生活过什么的人,我们可以说他等于没有生活过。一个时刻注视自己在生活着什么的人,他实际上站到了生活的外边。人究竟怎样才算生活过? 9.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野蛮人,惟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10.大师绝对比追随者可爱无比也更加平易近人,直接读原著是通往智慧的捷径。 11.那些爱读平庸书籍的人其实是自甘于和小人物周旋。 12.直接与大师交流,结识和欣赏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优秀的灵魂,真是人生莫大的享受。 13.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 14.无论一本著作多么伟大,如果不能引起我的共鸣和抗争,它对于我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15.开卷有益,但也可能无益,甚至有害,就看它是激发还是压抑了自己的创造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