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茶饼病
释义

茶树芽叶的重要病害之一, 又名叶肿病。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安徽、湖北、广西、台湾等省区的山区茶园, 尤以云、贵、川三省的山区茶园发病最重。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均有发生。

症状

嫩叶上初发病为淡黄色或红棕色半透明小点,后渐扩大并下陷成淡黄褐色或紫红色的圆形病斑,直径为2~10毫米, 叶背病斑呈饼状突起,并生有灰白色粉状物, 最后病斑变为黑褐色溃疡状, 偶尔也有在叶正面呈饼状突起的病斑, 叶背面下陷。叶柄及嫩梢被感染后, 膨肿并扭曲, 严重时,病部以上新梢枯死。花蕾及幼果偶尔发病。

病原

外担子菌学名为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 属外担菌目外担菌科外担菌属。病斑背面隆起部分的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子实层。担子圆筒形或棍棒形, 单胞、无色, 长宽为49~150×3.5~6微米。顶生2~4个小梗,每个小梗上生一个担孢子。担孢子肾形, 长椭圆形, 单胞无色, 长宽为9~16×3~6微米,成熟时产生一隔膜, 变成双胞。

侵染规律

以菌丝体潜伏于病叶的活组织中越冬和越夏。翌春或秋季, 平均气温在15~20℃, 相对湿度85%以上时, 菌丝开始生长发育产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初侵染, 并在水膜的条件下萌发, 芽管直接由表皮侵入寄主组织, 在细胞间扩展直至病斑背面形成子实层。担孢子成熟后又飞散传播进行再次侵染。一个成熟的病斑在24小时内可产生近百万个担孢子, 病菌寄生性强, 当病组织死亡后, 其中寄生的菌丝体也随之死亡。担孢子寿命短, 2~3天后便丧失萌发力,在直射阳光下, 0.5~1小时即死亡。病害的潜育期长短也与气温、湿度和日照的关系密切。一般日平均气温为19.7℃时, 为3~4天; 15.5~16.3℃, 需9~18天。山地茶园在适温高湿、日照少及连绵阴雨的季节, 最易发病。西南茶区于7~11月, 华东及中南茶区于3~5月和9~10月, 广东海南茶区于9月中旬至翌年2月期间, 都常有发生和流行。就茶园本身来说,低洼、阴湿、杂草丛生、采摘过度、偏施氮肥、不适时的台刈和修剪以及遮荫过度等, 也利于发病。茶树品种间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 通常小叶种表现抗病, 而大叶种则表现为感病, 大叶种中又以叶薄、柔嫩多汁的品种最易感病。

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 勤除杂草,适当增施磷、钾肥, 以增强茶树抗病力。及时采茶, 清除病原, 减少病害。发病严重茶园冬季可用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封园, 早春用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发病期间可用0.2~0.5%硫酸铜、0.2%硫酸镍液, 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100ppm多抗霉素喷施, 均可获得良好效果。在国外, 曾用0.15%十三吗啉药液抑制病斑上担孢子的形成, 用50ppm的比锈灵药液可完全抑制担孢子萌发,用500ppm或1 000ppm药液喷雾,可控制已被感染6~9天的病斑扩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03:30